摘要:2025年9月,中国消费市场接连上演两场品牌危机大戏:餐饮巨头西贝因预制菜争议与消费者对峙,户外顶奢品牌始祖鸟因喜马拉雅山“炸山”营销陷入生态舆论漩涡。这两起事件看似行业迥异,却共同揭示了新消费时代品牌信任危机的深层裂痕——当商业创新与公众情感、生态责任背道而
2025年9月,中国消费市场接连上演两场品牌危机大戏:餐饮巨头西贝因预制菜争议与消费者对峙,户外顶奢品牌始祖鸟因喜马拉雅山“炸山”营销陷入生态舆论漩涡。这两起事件看似行业迥异,却共同揭示了新消费时代品牌信任危机的深层裂痕——当商业创新与公众情感、生态责任背道而驰时,再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也可能在瞬间崩塌。
西贝与始祖鸟的危机背后,折射出企业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这种自信来自于企业过分重视自己掌握的信息或能力,并简单地低估他们没有了解或没有获得的信息。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对“预制菜”的狭义定义执着,坚信“中央厨房预加工”不等于预制菜,试图用行业标准教育消费者,而非回应消费者的核心关切。
始祖鸟团队则在喜马拉雅高海拔区域燃放烟花,自以为“手续合规”和“环保材料”就能说服公众,却忽视了高原生态脆弱性的专业考量。
胡锡进对此评价道:“始祖鸟的评估显然很潦草,更像是一拍脑袋就把事情定了”。这种过度自信最终导致两家企业都为自己的决策付出了沉重代价。
企业过度自信往往与“信息茧房”现象密切相关。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西贝贾国龙被指“活在信息茧房”中,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信息环境。他坚持认为“提前腌制好冷冻的牛肉、鸡翅不是预制菜”,也不认为“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就不新鲜”。
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中,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企业领导人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在这种环境中,企业领导人的先入之见逐渐根深蒂固,使他们无法考虑周全,最终可能因此走向灾难。
始祖鸟的“升龙”烟花秀,本质上是一场“高端化”执念的失控。作为以“敬畏自然”为品牌基因的户外品牌,选择在地球第三极燃放工业烟花,本质上是对“征服自然”叙事的复刻。
尽管事后强调“环保材料”“生态修复”,但公众的愤怒早已超越技术争议,直指品牌精神内核的异化:从“自然守护者”蜕变为“生态干扰者”。正如网友所言:“用炸药破坏雪山,再用盐砖赶走鼠兔,始祖鸟的环保是行为艺术吗?”
西贝的预制菜风波则暴露了“效率至上”对消费信任的侵蚀。当品牌将“中央厨房预加工”包装为“匠心工艺”,却未直面消费者对“新鲜现做”的期待时,看似合规的国标解释已无法安抚公众对“高价低质”的质疑。
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主权意识空前强烈。他们推崇平等、共情、真实的沟通方式,厌恶被说教和糊弄
西贝和始祖鸟事件表明,品牌如果只顾“自说自话”,沉醉于自己的逻辑和标准,忽视用户的真实感受和声音,最终往往会在市场上碰壁。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极快,品牌推广犹如走钢丝,一次失足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品牌声誉的建立需要长期努力,但崩塌可能只在一次失误。
企业必须打破信息茧房,拥抱消费者的真实声音。始祖鸟已为高原烟花秀公开道歉,西贝也就预制菜争议致歉并宣布部分菜肴回归门店现炒现烤。
唯有真诚、透明、始终如一地坚守品牌价值,并真正尊重消费者,才能避免类似危机重演。否则,商业成功反而会成为埋葬品牌信任的坟墓。
不要再想着“教育”消费者,给消费者灌输思想,都AI时代了,谁的知识片面还不一定!
来源:捷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