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就活在哪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5 17:55 1

摘要: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读书,却总是三分钟就拿起手机;打开一篇文章,看两段就开始分神去刷消息;一天结束后,你回想不起来自己到底看了些什么,只记得一直“在看”。 这并不是你的意志力有问题,而是你的注意力被设计出来的东西偷走了。 心理医生 Anders Hansen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读书,却总是三分钟就拿起手机;打开一篇文章,看两段就开始分神去刷消息;一天结束后,你回想不起来自己到底看了些什么,只记得一直“在看”。 这并不是你的意志力有问题,而是你的注意力被设计出来的东西偷走了。 心理医生 Anders Hansen 在本文中提到,我们的注意力正在被系统性地削弱,而手机,尤其是那些看似无害的应用程序,是背后的主力。Hansen 借用了诺奖得主廷伯根的“超级刺激”概念来解释这个现象——小鸟会抛弃真正能喂它的亲鸟,去啄一支画了更大红点的铅笔。我们对屏幕的反应,其实和那只小鸟差不多。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注意力持续时间的断崖式下降、青少年每天六小时的屏幕使用、成年人工作中平均47秒就要切换一次任务……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数字产品被“有目的地”设计成这样。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它们的目标不是让你更好地连接世界,而是让你不要离开它们的界面。你的注意力,就是它们的收入来源。 Hansen 说得很清楚:这不是某个人“玩太久手机”的个体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种环境风险。就像空气污染不能靠“人人戴口罩”来解决,注意力的破坏也不能只靠“每个人管好自己”来修复。 但我们并非毫无办法。他提出的对策很实际:开会或读书时,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听播客时放慢速度,让大脑真正“跟上”信息的节奏。这些做法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重建那种我们原本就具备的——深度专注。 我们习惯了对孩子的屏幕时间严格限制,却常常忘了,成年人也需要为自己的注意力立界限。因为你现在刷掉的一分钟,不只是少看了一条信息,而是在一点点削弱你与自己、与世界深层连接的能力。 注意力就是生活的入口。你给了什么注意力,就等于在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保护它,意味着你还在主导自己的人生。 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0_01iCZHIkPEeC">

来源:小阳醒醒(接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