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雨天行车的路况与晴天截然不同,核心差异体现在两点:一是雨水附着玻璃、遮挡视线,导致观察范围受限;二是路面被雨水覆盖后摩擦系数大幅降低,车辆易打滑失控。因此,雨天开车不能只靠“放慢速度”,正确使用车上的功能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提升安全性。下面结合老司机的实战经验,
雨天行车的路况与晴天截然不同,核心差异体现在两点:一是雨水附着玻璃、遮挡视线,导致观察范围受限;二是路面被雨水覆盖后摩擦系数大幅降低,车辆易打滑失控。因此,雨天开车不能只靠“放慢速度”,正确使用车上的功能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提升安全性。下面结合老司机的实战经验,详细说说雨天必须打开的3个关键功能,以及务必关掉的1个危险功能,新手学会这些,能少走很多弯路。
一、雨天必须打开的3个功能,每一个都关乎安全
1. 后视镜加热:解决“镜面挂水看不清”的核心功能
雨天开车时,后视镜镜片会被雨水覆盖,形成一层密集的水珠,导致后方车辆、行人模糊不清,连变道都要反复犹豫,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落下车窗、伸手用抹布擦拭——这种操作不仅麻烦,还会让雨水灌进车内,更存在手部脱离方向盘的安全隐患。
而后视镜加热功能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镜片内部装有细小的电热丝,开启后电热丝会缓慢发热,通过热量蒸发镜片上的水珠。通常只需3-5分钟,镜片就能恢复清晰,尤其在小雨或中雨天气下,效果非常明显。即便遇到大雨,水珠蒸发速度赶不上降雨速度,开启加热后也能减少水珠附着量,再配合短暂开窗快速擦拭,就能保持后视镜视野清晰。
• 开关位置:主要有两个常见区域,新手可对照车辆寻找。
◦ 一是主驾驶左侧扶手处,与调节后视镜上下左右角度的开关相邻,图标通常是“一个小窗户+几条弯曲的箭头”,或“一个小窗户+三条波浪线”,按下去即可开启。
◦ 二是空调控制面板上,常与后挡风玻璃加热共用一个开关(图标多为“长方形玻璃+三条波浪线”),开启后后视镜和后挡风玻璃会同时加热,能一并解决后挡风玻璃起雾的问题。
• 注意事项:为防止电热丝长时间工作过热损坏镜片,厂家会设置自动关闭功能——开启后约30分钟,加热功能会自动断开,这是正常设计,并非故障,若仍需使用,重新按下开关即可。
2. 雾灯(重点是后雾灯):恶劣天气里的“安全信号灯”
一到雨天,不少司机就会习惯性打开双闪,但实际上,除了极端暴雨导致能见度极低的情况,日常雨天更该开的是雾灯,而非双闪。
双闪的核心作用是“警示”,仅用于车辆故障停在路边、或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临时停车时,提醒后方车辆“前方有异常,需减速避让”。若在正常行驶中开双闪,后车无法判断你是要直行、转弯还是变道,反而容易引发追尾或剐蹭事故。
而雾灯的优势在于“穿透力强”——它发出的是波长较长的黄光,能穿透雨水、雾气形成的阻碍,比普通大灯、尾灯的辨识度高得多。雨天能见度差时,仅开尾灯会显得很暗淡,后方车辆难以及时发现;开启后雾灯后,强烈的黄光会让车辆在几十米外就能被识别,大大降低被追尾的风险;若车辆配备前雾灯,雨量大时开启还能辅助照亮前方路面,减少雨水对视线的遮挡。
• 使用场景:并非所有雨天都要开雾灯,需根据能见度判断——只有当能见度低于100米(比如雨天里前方车辆只能看到模糊轮廓,看不清车牌)时,才需要开启雾灯;若视线良好,比如小雨天气下能清晰看到50米外的车辆,就无需开启,否则雾灯的强光会晃得后车驾驶员睁不开眼,反而增加事故风险。
• 开关位置:大多在方向盘左侧的灯光拨杆上,新手可留意拨杆上的图标。
◦ 前雾灯图标:“一条斜向下的直线+中间一条波浪线”(模拟灯光向下照射,穿透雨水)。
◦ 后雾灯图标:“一条平行的直线+中间一条波浪线”(模拟灯光水平向后照射,提醒后车)。
◦ 操作时,先将灯光拨杆拧至“近光灯”位置,再按下雾灯开关即可开启,部分车型需先开前雾灯,才能开启后雾灯,具体可参考车辆使用手册。
3.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ESC):防止车辆打滑失控的“隐形保镖”
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新车都配备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英文简称多为ESP(电子稳定程序)或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它是雨天防打滑的核心功能,且车辆启动后会默认自动开启——新手一定要记住:雨天绝对不能关掉它!
很多新手看到方向盘附近有“一辆歪歪扭扭的车”图标,或写着“OFF ESP”“ESC OFF”的按钮,会误以为按下是“开启防滑功能”,实则相反:这个按钮是“关闭键”,按下后系统会退出工作,车辆失去防滑保护。
雨天路面有积水,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会大幅下降,遇到紧急情况(比如高速上突然避让障碍物、拐弯时车速过快),车轮容易出现打滑(前轮打滑会“推头”,后轮打滑会“甩尾”),此时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会瞬间介入:通过控制单个车轮的刹车力度、调整发动机输出功率,帮你修正车身姿态,避免车辆失控。可以说,它就像一个“隐形保镖”,在你察觉不到的情况下保障行车安全,雨天里绝对不能关闭。
二、雨天必须关掉的1个功能:自动启停,别让它“帮倒忙”
唯一需要在雨天关掉的功能,就是自动启停——这个平时能省点油的功能,在雨天可能会带来“发动机进水”的大麻烦。
自动启停的工作原理很简单:车辆在路口等红灯时,踩住刹车停稳后,系统会自动熄火;当松开刹车或踩下油门时,系统会自动点火启动,以此减少怠速时的油耗。
但雨天路面有积水时,这个功能就会暗藏风险:若积水较深(比如超过轮胎一半高度),车辆停稳后,积水可能会漫到发动机的进气口。此时若自动启停处于开启状态,踩刹车时发动机熄火,看似没问题;但一旦不小心松开刹车(比如误碰、或想缓慢挪车),系统会自动点火——而发动机点火时会产生吸力,将进气口附近的积水吸入发动机内部,导致发动机“进水顶缸”。这种故障的维修成本极高,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发动机报废,完全得不偿失。
因此,雨天上车后,第一步就要找到自动启停开关(图标多为“一个圆圈里有个A,下面有一条横线”),按下开关关闭它,确保行车过程中不会因自动点火引发进水风险。
总之,雨天开车的核心是“减少视线干扰、防止车辆打滑”,牢记“3开1关”(开后视镜加热、开雾灯、开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关自动启停),再配合“减速、保持安全车距、缓踩刹车”的操作,就能大幅降低雨天行车的风险,新手尤其要养成这个习惯。
来源:犹蓝的沧情白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