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尾巴”成了“绿林书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8:00 1

摘要:鲁迅不负所望,1918年5月,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其后,他正式加入了杂志的编辑工作,不断发表反对封建礼教和军阀独裁的杂文。《新青年》是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而鲁迅则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他

▌高小龙 著 穆力兵 绘

鲁迅不负所望,1918年5月,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其后,他正式加入了杂志的编辑工作,不断发表反对封建礼教和军阀独裁的杂文。《新青年》是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而鲁迅则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他试图为中国人开辟一条新生之路。

1919年,由于经济状况好转加之变卖了故乡祖产得到了一些款项,鲁迅一家购买并搬到了西城八道湾胡同11号,一座中型四合院。鲁迅住在前院,周作人一家人和三弟媳羽太芳子住在后院。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都曾到此拜访过鲁迅。鲁迅在此写出了《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名篇。1922年,俄国盲人作家、北京大学教授爱罗先珂也曾借住院内一年半。此院如今位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园内,学校还在此建立了八道湾鲁迅纪念馆,成立了“中国鲁迅立人教育研究会”和北京三十五中李大钊研究会。

鲁迅原本以为搬入了新家,一家人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是团圆和睦、其乐融融的。可二弟的一封信,让鲁迅又不得不另寻住所。经过在砖塔胡同一小院内短暂的蜗居,1924年春天,鲁迅借款购置了阜成门内的一座只有六间房屋的破旧方形小院(原门牌号为“四区西三条21号”)。正房是阴阳合瓦、过垄脊的普通平房,厢房则是更为简朴的平顶房。可这终究是自己的家,鲁迅亲自重新设计,对小院房屋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并在院内亲手种下了两棵丁香树。小院的院门朝南,像北京所有的四合院一样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可它没有门楼,只是在院墙上开了一个拱券式门洞。京城人俗称随墙门或是“鸦不落”。院中的南房被鲁迅改建成会客室兼书房,院中新建的西厢房辟为厨房、东厢房辟为女佣住房,北侧的三间正房,中间是厅堂,东侧一间为鲁迅母亲的卧室,西侧一间为其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鲁迅抽烟较多,又常晚间写作,为了给自己留一个独立空间,他在厅堂后墙开了一个门,在后面又接出了一间东西狭长的小房,鲁迅写作、睡觉全在这间小房内。小房朝北向有一排玻璃窗,透过窗户可见后院的水井、绿树。北京人把这种建筑布局和房屋形象地称作“老虎尾巴”。整个小院像老虎,这座隐藏在最后的房子就成了老虎尾巴。而鲁迅则认为自己以笔纸作刀枪与反动政府对抗,如同绿林好汉,因而他给自己的小屋起名“绿林书屋”。从小屋的北窗向外望去,还可见隔壁院落的那两棵被鲁迅写入散文《秋夜》中的高大枣树。

鲁迅在这座小院中度过了两年多难得的平静生活,写下了《华盖集》《续华盖集》《野草》三本文集和多篇杂文、散文。他闲暇或苦闷时常出阜成门西行,去钓鱼台游览古迹,带家人去动物园(当时称“万牲园”)参观。鲁迅把此时作品的文集起名“华盖集”,究其缘由,可以在他写的一首自嘲诗中找到答案:“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心中和笔下的“华盖”,是指当时黑暗的军阀统治和没落的社会风气以及自己的处境。但是,他仍如孺子牛一般努力耕耘。小小的“老虎尾巴”,给了他一个发出光和热的空间。 (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