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师公安局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22:21 1

摘要:我是十二师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陈浩。“叮铃铃——”2024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辖区吴女士十分着急:“陈警官,我好像被骗了20万!”

我是十二师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陈浩。“叮铃铃——”2024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辖区吴女士十分着急:“陈警官,我好像被骗了20万!”

这通电话,让我瞬间绷紧神经。反诈中心的工作日常,就是与时间赛跑。我快速对接银行,发现吴女士有两笔资金正通过证券公司账户流转。当务之急是冻结账户,但新疆没有该证券公司网点,按流程办理至少需要三天。我攥着电话,向客服说明情况:“协调银行,特事特办!”

万幸,资金拦截成功。三天后,吴女士捧着锦旗来到单位,颤抖着说:“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只是十二师公安反诈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十周年,作为基层民警,我们始终坚信:国家安全,始于心防。

“银发力量”织密安全网:

老兵警长志愿服务队的“巡逻经”

“同志,骑电动车要戴头盔啊!”每天清晨,头屯河农场的街头都会出现一群佩戴红袖标的老人。他们是十二师三坪垦区公安局头屯河派出所组建的“老兵警长志愿服务队”,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72岁。这些退休老兵、老党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了我们最得力的“编外战友”。

去年冬天,我带着老兵们走街串巷宣传安全知识。在农贸市场,老兵蔡守印拦住一位逆向骑行的居民:“你看这路口车来车往,万一撞上多危险?”他边说边掏出我们制作的“事故模拟图册”,用真实案例让居民心服口服。如今,这支队伍已开展宣传260场次,劝导交通不文明行为98起,辖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6%。

“交治合一”破壁垒:

一警多能守护“烟火气”

“师傅,您这车超载了,还遮挡了尾灯,赶紧整改!”在春耕时节的二二一团田间路上,十二师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交河西派出所民警和交警正联合巡逻。自2024年11月推行“交治合一”警务改革后,他们既是交通疏导员,也是治安调解员。

更让我自豪的是“反诈+交通”的“双保险”模式。今年3月,我们在巡逻中发现一起“农机贷款诈骗”线索,通过微信群预警和实地走访,成功劝阻5名职工转账。职工刘某安装反诈APP后笑称:“这‘电子篱笆’比铁丝网还结实!”

数据显示,改革以来,交河西派出所处置交通事故50余起,开展联合宣传200余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6%。交河西派出所负责人刘德宝介绍说:“把安全融入生活细节,才能让平安触手可及。”

“云端+网格”反诈矩阵:

科技赋能筑牢“数字防线”

“王阿姨,您收到的‘百万保障’短信是诈骗,千万别点链接!”这是我第5次拨打独居老人王某的电话。为破解“入户找不到人、宣传留不住心”的难题,我们创新“四维防护网”:线上建600个社群矩阵,每日推送反诈案例;线下按“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五个一”精准滴灌。

在十二师三坪垦区公安局北亭派出所,民警辅警化身“手机管家”,手把手教老人安装反诈APP;在学校周边,“少年交警队”通过模拟演练传递安全知识。今年春耕期间,我们为30余台农机车粘贴反光标识,拦截涉农资诈骗2起,挽回损失8万元。这些努力,让辖区反诈宣传覆盖率攀升至98.7%,成功劝阻300余人次。

“反诈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每当看到群众从“不耐烦”到“主动问”,我就知道:科技有温度,安全才有力度。

从晨光熹微的田间地头,到灯火通明的社区街巷,十二师公安始终践行着“人民至上”的誓言。老兵们的红袖标、民警的反光背心、校园里的“少年交警队”……这些平凡的身影,共同织就了平安建设的坚实屏障。

来源:兵团警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