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阳织锦,山风谱曲。走进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古朴雅致的青石院坝里,芦笙悠扬、银饰叮当。身着靛蓝蜡染服饰的杨凤领着文艺队踏歌起舞,欢声笑语随风飘扬。阳光透过古树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光影,与舞者翻飞的裙裾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民俗画卷。
春阳织锦,山风谱曲。走进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古朴雅致的青石院坝里,芦笙悠扬、银饰叮当。身着靛蓝蜡染服饰的杨凤领着文艺队踏歌起舞,欢声笑语随风飘扬。阳光透过古树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光影,与舞者翻飞的裙裾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民俗画卷。
“村子里谁家有喜事都会邀请我们去表演,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邻里感情。”凤山村村民杨凤笑言,眼角眉梢洋溢着自豪。这支由14位村民组成的民族文艺队,俨然成为十里八乡的“文明信使”,他们将移风易俗的现代理念巧妙融入传统歌舞,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不仅为乡邻节省开支,更以艺术之醇厚滋养文明新风。每逢节庆,他们的身影便穿梭于村寨之间,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乡亲们的心田。
放眼望去,在贵州广袤乡野间,这样的文明星火已成燎原之势。从苗岭侗乡到乌蒙腹地,从清水江畔到赤水河岸,多彩的民族文化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铜仁市万山区的“鼟锣”文化推陈出新,借山歌、快板、说唱等鲜活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铿锵的锣鼓声中,乡村治理的感人故事、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化作朗朗上口的词句,在群山间回荡。
黔南州瓮安县以山歌擂台、光影赛事、文艺汇演等雅俗共赏的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阡陌纵横。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光影交错,村民们的笑脸在璀璨灯火中格外明亮。
黔西南州贞丰县金叶社区的八音坐唱传习所内,百年古调注入移风易俗新词,古韵新声回荡街巷。老艺人们抚琴而歌,将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新风尚娓娓道来。
破立并举,方成气象。贵州依托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传统民族节日中融入文明实践元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文明理念,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三月三”“六月六”、芦笙节、火把节等传统节庆,如今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平台。
星火夜话传思想、院坝课堂润民心、乡村文化空间焕新颜……如今,一个个培育文明新风的特色品牌竞相绽放,一支支扎根乡土的文艺队伍似春笋涌现。在黔东南的苗寨,夜话会上村民们围炉畅谈;在黔西北的彝乡,院坝课堂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在黔中的布依村落,改建一新的文化广场上歌舞不断。各地巧打乡情牌、乡愁牌、文化牌、环境牌,汇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精神力量,在这片深耕厚植的文明沃土上,正不断结出丰硕的文化果实。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文明新风吹拂的乡土大地上,古老山歌遇见时代新韵,陈规陋习化作清风明月,移风易俗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向贵州的山野间无限蔓延。从乌蒙山脉到苗岭侗寨,从赤水河畔到清水江边,一幅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屠琪
一审/王远柏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