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12月,美国CNN一则新闻让日本网友炸了锅——CNN前制片人约翰・格里芬在联邦法院认罪,承认引诱、胁迫9岁女孩参与非法性活动。
文 | 听云霭
编辑 | 听云霭
2022年12月,美国CNN一则新闻让日本网友炸了锅——CNN前制片人约翰・格里芬在联邦法院认罪,承认引诱、胁迫9岁女孩参与非法性活动。
日本网友立马翻旧账:“这人之前不是骂我们日本漫画宣扬恋童癖吗?自己干出这种事,也太不要脸了!”
两边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可这事儿不过是日美百年来“互相骂不要脸”的小插曲。
要说最核心的拉扯,还得看他们围绕“风俗”展开的“大战”,从19世纪至今,骂声就没断过。
美国“黑船来袭”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两国才算真正开始打交道。
可刚接触,双方就看对方“不顺眼”,尤其觉得彼此的“风俗”没底线。
当时佩里招待日本代表团,日方安排了相扑表演。
佩里在回忆录里写:“这些相扑选手体型太大,看着没一点男性阳刚气,跟一堆脂肪似的。”
更让美国人震惊的是,他们听说日本有男女混浴、“赤身摔跤”的情况——早年美国受清教徒文化影响,风气特别保守,哪见过这阵仗?
美国人直接给日本贴了“不要脸”的标签,各种编日本的低俗段子,甚至成了三流小报吸引读者的噱头。
信息来源:2010-04-19中国广播网《日本色情业输出招多国不满 文化根源令西方费解》
1860年,日本派170多人的使团第一次访美,福泽谕吉也在其中。使团到了纽约,看百老汇歌舞剧时,舞女抬着腿表演,台下美国观众欢呼起哄。
这场景传回日本,从没见过这种表演的日本人懵了:“美国人居然这样,也太不要脸了!”哪怕当时日本一穷二白,民间还是传满了美国的低俗段子。
就这么着,两国刚接触,“对方不要脸”的刻板印象就扎了根,为后来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低俗杂志成导火索到了19世纪末,出版商弗兰克・A・芒西发明了廉价的纸浆杂志,这种杂志很快火遍全球。
可竞争一激烈,内容就越来越低俗——封面上全是露腿、显身材的漫画形象,靠这个吸引读者,连21世纪都还有类似的套路。
美国清教徒看不下去了,安东尼・庞斯托克带头反对,说这些低俗内容是“洪水猛兽”,1874年他和组织销毁了13万本低俗书籍、20万张低俗画报,美国本土的低俗杂志行业被打得够呛。
可商家有办法:既然美国不让卖,就卖到日本去!
一时间,大量美国低俗杂志被日本人带回国内,哪怕日本政府不认可,民间还是偷偷传。
这下双方又吵起来了:美国人说“日本人连这种东西都传,真不要脸”;日本人反驳“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你们美国造的,你们自己天天看,更不要脸”。
安东尼本来是想净化美国风气,没成想反倒让日美互相骂得更凶,“不要脸”的帽子扣得更紧了。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南洋姐”“唐行妇”(日本近代赴海外从事色情行业的女性)成了日本政府的“摇钱树”。
这些女性的足迹遍布东南亚,甚至远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沿岸。
美国人一看,到处都是做这行的日本人,立马炸了:“日本人居然把自己国家的女人推出去做这个,也太没底线了!”
可美国人没料到,自己很快也被日本抓住了把柄。
20世纪初是美国电影的黄金期,电影里满是灯红酒绿的生活,男女爱情描写得特别奔放,这些电影传到了日本。
当时日本风气还比较闭塞,日本人看了直皱眉:“美国人连电影里都不避讳这些,也太不要脸了!”
这时候的日美,已经形成了奇葩的局面:双方都觉得对方“民风堕落”,再加上都想抢中国的利益,还专门拍小说、电影丑化对方,“互相骂不要脸”的戏码越演越烈。
信息来源:2016-09-24齐鲁晚报《十九世纪末的美国“黄色新闻潮”》
信息来源:2014-02-12环球时报《色情业缰绳:各国都不敢松》
除了战场上打,双方还搞心理战,核心就是“骂对方不要脸”。
日本觉得美国人“好色”,组建了女子广播队,想用温柔声音瓦解美军斗志。
结果反了——美军听着这些声音缓解了紧张,战后还到处找这些广播员。
美国人也觉得日本人“好色”,散印有低俗图片的传单,想让日军没心思打仗,可日军士兵只剪图片传阅,反倒提振了士气。
日本战败后,美军进驻日本,美国用“3S”战略改造日本:Sports(体育,主要是棒球)、Screen(好莱坞电影)、Sex(性)。前两个还好说,“Sex”这部分特别矛盾——美国一边推动日本低俗产业发展,一边又骂日本“伤风败俗”。
可实际呢?风俗店对日语好的外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让服务人员和客人私下“约会”规避规定。
日本政府心里清楚,可因为涉及美国利益,只能默许。
可美国不管这些,时不时就骂日本“风俗业败坏美军风气”,甚至要求关停日本的娱乐监管机构(RAA);要是风俗店不接待美军,还会被质问。
这种“做也骂、不做也骂”的套路,跟现在职场的PUA没两样,日本只能忍着,心里却满是不满。
美国深陷越战那几年,国内反文化运动兴起,大尺度电影如《巴黎最后的探戈》《深喉》开始公开上映。
日本抓住机会,各大报纸猛批:“美国社会都堕落成这样了,还怎么带领西方对抗华约?”美国被说得没话说,毕竟国内也有很多人反对这些电影。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甚至喊出“要买下美国”,想在文化上反击。
可美国很快找到新靶子——日本漫画。
日本人爱漫画是出了名的,美国就说“日本漫画给小孩看低俗内容,罪大恶极”。
连《哆啦A梦》都没逃过:1969年诞生的《哆啦A梦》,直到2014年才获准进入美国,就因为美国觉得“静香裙子被风吹起、准备洗澡”的画面“少儿不宜”。
2019年,一个美国11岁女孩借了《小林家的龙女仆》,她妈妈说“这漫画玷污我女儿心灵”,美国舆论跟着一起骂日本漫画。
可看过的人都知道,这就是普通日常动漫,根本没所谓的“低俗内容”。
2015年,美国在《国别人权报告》里指责日本“儿童色情产品泛滥”,要求日本立法管漫画、成人游戏。
日本其实2014年就改了《儿童保护法》,禁止现实儿童色情产品,只是没禁虚构的漫画、游戏,还把角色年龄标为18岁。
可美国不认可,还在催日本加码。
日本民众私下吐槽:“美国自己总统和儿子都被传涉恋童癖,还有滥交、吸毒的问题,却拿我们的漫画说事,不就是想显自己‘文明’吗?美国人才真的无药可救!”
从19世纪初遇到现在,日美围绕“风俗”的“互相骂不要脸”就没停过:你说我混浴、传低俗杂志,我说你百老汇、拍奔放电影;你骂我推南洋姐,我怼你出大尺度片;你教我搞风俗又骂我,我抓你把柄你又拿漫画反击。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斗气”——两边都想靠贬低对方抬高自己,争夺文化话语权。
可吵了一百年,谁也没赢,反倒成了国际社会看不厌的“笑话”。
信息来源:2007-03-10环球在线《美媒爆料:美占期间设妓院 日本曾自愿为美军送妓女》
来源:听云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