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苹果老兵跳槽OpenAI,Siri设计师也走了,AI硬件战线全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15:09 1

摘要:这些人不是刚入行的小年轻,而是货真价实的“老苹果人”。有人参与过Siri的设计,有人负责过Apple Watch的硬件架构,有人则是制造部门的骨干。现在,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一个新方向:AI原生硬件。

在硅谷,跳槽并不稀奇。但当20多位在苹果干了十几年的老硬件工程师,扎堆去了OpenAI,就很难当成一件普通事看待了。

这些人不是刚入行的小年轻,而是货真价实的“老苹果人”。有人参与过Siri的设计,有人负责过Apple Watch的硬件架构,有人则是制造部门的骨干。现在,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一个新方向:AI原生硬件。

有人会问,OpenAI不是做ChatGPT的吗?怎么也开始搞硬件了?

今年5月,OpenAI花了65亿美元,把前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创办的AI硬件公司 io 收了。这家公司不大,但背后的Jony Ive是苹果许多经典产品的设计总舵手。这次收购,他把老搭档 Tang Tan 也带了过去。

Tang Tan加入后,成为OpenAI的首席硬件官,接管整个硬件团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批苹果的老同事招了过来。这其中,就包括不少在苹果干了十年以上的硬件老兵。

他们为什么愿意离开苹果?OpenA能给出高薪和股权。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一个新机会:不再是为手机设计零件,而是为AI打造身体。

有了人,还得有工厂。OpenAI盯上的,是中国“果链”中的核心玩家之一:立讯精密。

立讯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它做的产品你一定用过。iPhone、AirPods、Vision Pro,这些苹果的明星产品,立讯都参与过制造。它成立于2004年,创始人王来春、王来胜,都是从富士康出来的老将。

这家公司从连接器起家,后来通过一系列收购,一步步爬进了苹果的核心供应链。截至到前天,立讯精密股价上涨4.33%,总市值4018.34亿。

现在,OpenAI决定最少把一款AI设备的组装任务交给它。这不是简单的代工,而是一次全新的尝试。AI硬件不是拼配置,拼的是协同。设备不仅要能理解语音、捕捉周围环境、记住上下文,还要和GPT模型无缝连接,这对制造的要求远高于普通3C产品。

OpenAI为什么要做硬件?说白了,是因为AI不能永远只活在云端。

GPT-4、GPT-5虽然厉害,但你不可能每天都打开网页,和一个聊天机器人说话。AI要真正“下凡”,需要一个能随身携带、随时响应的设备

所以,OpenAI在设计一种全新的硬件形态:可能是眼镜,可能是别针,也可能是录音笔大小的设备。它们都具备一个核心能力——理解你是谁、你在哪、你在干什么、你想干什么。

这和传统硬件的不同点在于是它不是等你操作,而是主动理解你。就像一个AI助理,默默记录和分析,适时提供帮助。这就是所谓的“AI原生硬件”。

AI硬件这条路,不止OpenAI在走。Meta也在走,而且已经发布了几代智能眼镜。但就在今年9月,Meta的新品发布会出了点问题。

在现场演示中,当主持人说出“Hey Meta, start Live AI”时,整个大楼所有的Meta智能眼镜都自动激活,结果出了故障,AI助手没反应,演示中断。现场一度尴尬。

这其实暴露了一个问题:AI硬件不是光靠硬件好就够了,系统设计必须极其精细。

OpenAI看到的,正是这个巨大的挑战背后,隐藏的机会。它不只是做硬件,而是要打通从模型到设备的全链路,构建一个真正懂用户的AI生态系统。

这不是简单的“做一个设备”,而是重新定义AI和人的关系。OpenAI要做的,是让AI不只是回答问题,更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永远在线的智能伙伴。

这场战役已经打响了。未来几年,谁能率先做出真正“AI原生”的硬件产品,谁就能抢占 AI 原生硬件的先机。

而OpenAI,已经提前站上了起跑线。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