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今年大家都不想上班了,3个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人逃离无效上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21:45 1

摘要:有一家大公司的员工曾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个账单:一个月6000元工资,一天就是200元,而一天工作10小时,时薪才20元,刚好一杯奶茶钱。一顿饭20元,一天就要三顿,房租1000元,零零散散下来,一年到头一分钱也存不了,算完发现上班竟是赔本买卖。

朋友小王正在盯着工资条发呆,税后1万2的月薪看似体面,可除去7000元的房贷、3000元的育儿费,他却连楼下新开的奶茶店都不敢常去。

这不是个别现象,这些年有个普遍现象,物价上涨,大多数商品的价格翻了一倍,而工资却始终未曾上涨,近两年甚至都有所下降。

入不敷出,已经成为了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常态,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今年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上班了,为此,我和几个朋友聊了聊,这才总结了3个最主要的原因。

当30元一杯的奶茶成为日常,5000块的绩效奖金却要加班100小时才能拿到,年轻人开始用计算器丈量人生价值。

有一家大公司的员工曾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个账单:一个月6000元工资,一天就是200元,而一天工作10小时,时薪才20元,刚好一杯奶茶钱。一顿饭20元,一天就要三顿,房租1000元,零零散散下来,一年到头一分钱也存不了,算完发现上班竟是赔本买卖。

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更让人扎心的是职场的一些暗消费:3000块的职业装、5000块的医美保养、20000块的工作专业课程……这些维系职场竞争力的隐形开支,正在吞噬本就微薄的积蓄,就像朋友小王说的:"我赚的不是工资,是精神损失费。"

比工资跑不赢通胀更可怕的,是当代职场人的"四重炼狱"。早上9点的视频打卡、午休时的紧急会议、凌晨2点的企业微信,让打工人的生物钟彻底紊乱。

看过一个新闻,某电商公司推出了"沉浸式办公舱",工位配备行军床和洗漱包,美其名曰"人性化设计",实则是把公司变成了现代血汗工厂。

这还不算什么,更荒诞的是职场形式主义:日报要配思维导图,周报得做PPT动画,季度总结必须拍成短视频。这些与工作成果无关的表演,正在制造新型劳动剥削。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以前是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现在是收割剩余演技。"

隔壁王阿姨女儿小李裸辞后开咖啡店,她将自己的开店日常拍成视频发布出去,没想到获赞百万,不是因为她做的拉花多好看,而是说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我可以接受忙碌,但不能忍受假装忙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两年自由职业者的数量正在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从事自媒体,陪诊师,剪辑师等新兴职业。

抖音上关于副业刚需的话题成为了热门,现在的年轻人,白天是销售白领西装革履,晚上就变身带货主播、剧本杀编剧、宠物殡葬师。

朋友阿杰是个程序员,他在B站教人做编程,副业收入已是工资的三倍:"在公司写代码是给别人造梦,现在是在给自己筑巢。"

这场静悄悄的职场革命背后,是代际价值观的剧烈碰撞。当老一辈还在信奉"安稳至上",年轻人早已看透: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把35岁危机延迟送达。

他们用居家办公重构工作新模式,用轻创业来打破雇佣关系,用副业刚需对冲人生风险。这不是躺平,而是更清醒的奋斗—毕竟在奶茶自由都成奢侈品的年代,谁还愿意为别人的梦想燃烧青春?

来源:聚点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