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了一位AI领域大佬卡兹克的创作方法论,看完直呼“救大命”!人家公众号连续11个月AI领域TOP1,还被小红书请去分享经验,却谦虚说自己是“创作小学生”—— 这波“凡尔赛”我服,但干货是真的顶!
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最近刷到了一位AI领域大佬卡兹克的创作方法论,看完直呼“救大命”!人家公众号连续11个月AI领域TOP1,还被小红书请去分享经验,却谦虚说自己是“创作小学生”—— 这波“凡尔赛”我服,但干货是真的顶!
尤其现在AI一分钟能写一万字,咱们创作者咋保住饭碗?他总结的 10 条心法,全是踩坑摸出来的实战经验,今天就用唠嗑的方式跟大家拆解一下!
先聊聊最戳我的“心法”,简单说就是“先做人,再做内容”。现在好多人写东西追求“完美客观”,结果写出来跟AI没啥区别。卡兹克说“活人感才是 AI 时代的奢侈品”,这话太对了!
AI能模仿文笔、整合知识,但它不会凌晨三点为选题焦虑,不会因为读者一条留言感动到哭,更不会偶尔打个错别字,这些“不完美”才是咱们的底气啊!
比如他写AI信息差商业模式,没搞成干巴巴的分析文,反而写自己从好奇到震惊的亲身经历,这种带情绪的文字,AI再牛也仿不来。
还有“真诚”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现在接推广的博主多了,明明产品不好用,还硬吹“闭眼入”,结果粉丝越看越反感。卡兹克给自己定了规矩:“可以不写,绝不欺骗”,产品有缺点就直说,不懂的话题就承认 —— 这才是聪明做法!
毕竟读者又不傻,一次夸大宣传可能换个爆款,但丢的是长期信任。巴菲特都说“建立名声要 20 年,毁掉只要 5 分钟”,咱们创作者的 IP,可经不起这么霍霍。
再说说“战略”,简单讲就是“动笔前想明白,别瞎写”。好多人写东西想到啥写啥,最后数据差还怪“读者不懂欣赏”,其实问题出在选题上。
卡兹克说“选题决定 80% 生死”,我举双手赞成!比如你写AI,光讲技术术语没人看,光蹭热点又没深度,得把“你的专业 + 读者兴趣 + 时间节点”凑一块。他之前写AI和癌症的选题就特妙:AI是他的专业,癌症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再赶上达摩院发新论文,三者一叠加,想不火都难。
而且你得先当“半个专家”再动笔。不是说要博士学位,而是你对选题的研究得超过90%的读者。比如别人没时间看几十页英文论文,你看完提炼重点,用大白话讲清楚,这就是你的价值。
要是不懂还硬写,评论区里的真专家分分钟把你“挂起来喷”,何必呢?卡兹克就说“不懂别硬写,要写就往死里研究”,现在有 DeepResearch帮忙,查资料快多了,搞懂了再写,心里也踏实。
接下来是“技法”,核心就是“别写论文,讲故事”。咱们从小被训练写说明文,结果写内容时也照搬,满屏“第一、第二、第三”,读者看两行就划走了。
其实人脑就爱听故事,哪怕是产品评测,也能写成“冒险记”:先讲你遇到啥麻烦,再讲怎么找到这个产品,最惊艳的瞬间是啥,最后解决了问题,这么一写,谁都想往下看。
就像影视飓风、何同学,人家讲科技产品跟说故事似的,看完还能记住知识点,这就是本事!
还有个小技巧特实用:把读者当成“聪明、有钱、但很忙”的人。别讲废话,别把人家当傻子,复杂的事讲清楚就行;人家时间宝贵,花10分钟看你文章,就得让人家有收获;文章结构要清晰,重点加粗,方便人家一目十行。
最后是“修炼”,写完别躺平,评论区才是宝。好多人发完文章就不管了,其实评论区藏着下个爆款的线索:读者说没看懂,说明你没讲明白;读者问 “还能讲讲 XX 吗”,这就是新选题;甚至有人指出错误,改了还能涨好感。卡兹克还会用工具做数据分析,主观反馈加客观数据,双管齐下,想不进步都难。
现在AI确实厉害,但咱们创作者也不用慌。卡兹克的这些心法,说到底就是“保持真诚,尊重读者,写能打动自己的东西”。
毕竟内容行业拼的不是谁写得快,而是谁能跟读者建立连接。哪怕AI能生成千万字,也替代不了你独特的经历和情感。未来的路还长,咱们拿着这些“干货”慢慢练,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