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华为云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依托云网端边芯协同技术,就算网络波动,也能通过带宽优化保证基础体验。
买车时觉得车机挺智能,可不到两年就各种卡退,相信不少车主都有过这样的糟心经历。
传统车机问题频出,核心症结久久无法得到解决,而现在广汽埃安AION UT出现了!
它让车机能即点即用,这背后,正是华为云端云协同的技术在破局!
有车主疑惑:“把计算任务放在云端,万一没网了咋办?”
其实华为云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依托云网端边芯协同技术,就算网络波动,也能通过带宽优化保证基础体验。
而且云端承担了核心运算、图形渲染这些重要内容,车机只需要负责显示和简单操作,哪怕是三四年前的老车型,也能流畅运行《原神》这类大型游戏。
之前车企想丰富车机应用,得投入50-200万元买单个应用版权,还得花3-6个月适配不同车型,成本高到吓人。
现在华为云联合行致科技,已经引入2万多款合规应用,后续还允许车主自己上传小程序这类东西,以后想在车机上用视频会议软件办公,或是给孩子装3D绘本,或许都能轻松实现。
不少人吐槽:“手机、平板、车机各用各的系统,想把手机里的歌导到车机上都费力气。”
这正是车机生态碎片化的问题,不同车企用不同操作系统,开发者还要去反复适配,自然不愿投入过多精力。
而华为云能让多端在这里“一次开发,跨端可用”,比用手机还要方便。
更关键的是,车机终于能融入智慧生活了。
比如回家路上在车机上预约家里的空调开启,到公司后用车间机同步电脑上的工作文档,这种“车-家-办公”的无缝衔接,放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毕竟汽车要开五六年甚至十几年,总不能年年换车来跟上算力需求,云端算力才是长久之计。
对车企来说,以前车机是“卖完就不管”的附属品,现在却成了持续服务的入口。
比如车主用惯了车机上的音乐会员,后续可能会继续使用;觉得导航好用,或许也会购买增值服务。
这样的运营模式,让他们不再只靠卖车赚钱,还能通过服务创造新收入。
对车主而言,车机再也不是“买完就落伍”的摆设,而能发挥大作用。
以后有了大模型加持,车机可能会根据你的习惯推荐路线,甚至在你累的时候主动播放舒缓的音乐。
这种“越用越懂你”的体验,也正是“第三空间”该有的样子。
说到底,车机的核心矛盾从来都不是硬件不够好,而是没找对突破方向。
华为云用端云协同这次彻底打破了算力和生态的枷锁,让车机从“一次性产品”变成了“不断进化的伙伴”。
或许未来大家会忘了这是交通工具,而是像待在一个随时能办公、娱乐、连接生活的舒适空间一样,这才是智能座舱该有的未来。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