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看今年的浪姐(《乘风2025》)了吗?不知道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位姐姐,在 30 位女艺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小婉和管乐。
大家都看今年的浪姐(《乘风2025》)了吗?不知道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位姐姐,在 30 位女艺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小婉和管乐。
作为这一季少有的喜剧人,她们总是能让周围的气氛活络起来,带给大家欢声笑语。
图片来源:《乘风2025》
相信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特别有梗、总是能轻易地和别人熟络起来,聊天时也让人感觉轻松愉快,因此身边围绕着不少朋友。
其实,这背后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幽默。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幽默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积极的情绪,这对于建立长期关系非常重要[1]。但与此同时,就像那句「搞笑女没有爱情」一样,一到情感领域,幽默好像在女性身上并不是一个加分项。
图片来源:《芭比》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和「幽默」有关的事儿。
一个幽默的人,
常常拥有这3种特质
幽默是一个意涵丰富、指向广泛的词语,它涉及一系列知识、记忆的调动,这其实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幽默的背后,往往有这么几种特质。
更高的认知水平
更高的认知水平
幽默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是大脑在冲突下产生的副产物,它帮助大脑处理复杂矛盾的讯息,并解决困惑的情感。人类透过辨识这种冲突才能理解幽默,而冲突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笑。
也就是说,幽默其实是对冲突的理解,它往往出现于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中,而理解复杂环境中的冲突并用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都需要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
研究也发现,在语言和抽象推理测试中表现更好的人也往往对幽默有更好的欣赏能力。而能欣赏黑色幽默的人,往往在语言和非语言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3]。
更高的情商
更高的情商
有人说,时机就是喜剧的一切。令人发笑不仅取决于笑话的内容,还与笑话对谁说、何时说出来有关。
幽默的人似乎总是具备一种非凡的直觉,能敏锐地感知周围的情绪氛围和自己面对的听众心理,从而决定何时开口、何时保持沉默。
而这份对情境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充分的社会意识,正是情商的关键组成部分。
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松弛感
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松弛感
观察一下或许还会发现:那些比较幽默的人,似乎总给人一种松弛感——他们能把平凡的事情讲得好笑,对一句随意的调侃也能游刃有余地回应,好像很少会让自己陷入尴尬和难堪。
这可能是因为,人很难在紧绷的状态下讲出笑话。紧张状态下,大脑需要处理更多的情绪信息,这会增加认知负荷,从而影响语言智能的表现。例如,人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话时结结巴巴[4]。
所以,一个幽默的、总是调侃一切的人,通常有着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在所处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跳脱出日常细节的琐碎、从更高的维度中去审视自己的处境。
图片来源:《老友记》
正如老舍所说,幽默的人能看出「人间的缺欠」和「事事中的可笑之处」。
当我们评价一个的人幽默的时候,通常意味着 ta 可以快速理解复杂的环境、看到现存事物中的荒谬与不合理,这是主动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
归根结底,幽默是一种近乎锋利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幽默虽好
但却是男性眼中缺乏性张力的表现?
一项研究显示,幽默的确可以积极提升伴侣的吸引力,但却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幽默感的伴侣,而男性更喜欢那些能欣赏他们幽默感的女人[2]。
这种对幽默的不同感受,其实根植于进化过程中的生物冲动。
性选择理论认为,为了存活与繁衍,动物可能会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伴侣。比如,雌孔雀倾向于选择尾羽鲜亮的雄孔雀,因为这代表着更优质的基因。
由于雌性的生存和生育成本更高,所以希望伴侣具有综合性的优点。幽默通常代表更高的语言智力和创造力,由此成为了女性看重的个人品质。
但是雄性在择偶时更关注与生育能力相关的特征,如年轻和健康,而幽默并不具有这些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动讲笑话、选择生产幽默内容的「搞笑女」的确在男性眼里不那么具有性魅力。
图片来源:《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即便脱离性缘,幽默的女性在职场中也并不受欢迎:
一项研究研究团队准备了两段工作汇报的录像,其中包含了一些调节气氛的幽默段子。两段录像的内容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汇报者的性别。随后101名被试者需评估这些段子是否有益于工作汇报。
结果显示,人们倾向于认为男性汇报者的幽默段子是有益于工作结果的,而女性汇报者的段子更容易被认为是没必要、不专业、冒犯的[5]。
由此可见,尽管现在大家意识到了幽默的价值,但在「搞笑女」流行之前,其实整个社会并不喜欢、也不鼓励女性去展现幽默。
「搞笑女」没有爱情的背后,
折射的是权力资源的争夺
幽默与权力,向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治学家斯蒂文·卢克斯曾提出三维权力观:
一维权力:让别人做他本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二维权力:一种设置议程、限制选项的能力
三维权力:通过塑造信仰、偏好和欲望使他人内化支配者的价值观和规范,以至于他们甚至认识不到冲突的存在
回想一下生活中的那些「需要笑声」的时刻,比起真的想笑,其实总是「不得不笑」:
领导开会讲笑话,员工不仅要笑还要能接梗
电梯里遇到上级,说一些恰到好处的笑话打破沉默
饭局上别人侃侃而谈,哪怕不感兴趣也要附和着笑出声
研究也表示,经常开玩笑的人或群体通常也拥有更大的权力,而权力较小的人则点头表示肯定,或无声地遭受屈辱[6]。
不难发现,谁在讲笑话,谁在陪笑,都是权力结构中的一环。
而过去在笑话这个形式所构建起来的权力结构中,女性一般都处于劣势——
既要笑,又不能无所顾忌地笑,要笑得恰好能提供「情绪价值」
不仅要陪着笑,还要「放得开」,成为被观看的「笑料」
既要笑,又不能无所顾忌地笑,要笑得恰好能提供「情绪价值」
不仅要陪着笑,还要「放得开」,成为被观看的「笑料」
也就是说,女性很少是笑话的主体,她们在一阵喧嚣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被被「客体化」。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青听有趣的对话
其实作为一项个人特质的幽默,在个体水平表现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长久以来存在的一套文化脚本都希望女性只能在私底下幽默。
所以,无论是搞笑女还是现在活跃在喜剧舞台上的女艺人,其实都是五千年来未有之公共领域的的女性幽默。这些女性正在反过来正视那些歧视性的玩笑,而过去围绕幽默女性展开的许多争论,背后都是因为——她们上台了。
图片来源:《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在性选择理论中,幽默其实是一种用于求爱的性资源,男性通过展现自己的幽默来证明自己更「优质」;在漫长的进化之后,幽默又变成了一种展示社会地位的权力资源。
归根结底,幽默其实都是一项通往上位者的竞争资源,所以幽默女性的不讨喜,与其说是「性缩力」,不如说是男性失权的应激反应。
在被爱之前,
幽默给了你珍贵的主体性
幽默或许不符合男性视角中的「被爱特质」,但它会带来比恋爱关系更重要的东西:
主体性是近年来引起热议的一个哲学概念,它的语义在互联网中几经流变,而项飚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对主体性作出了如下定义:
主体性不是说「我很厉害」「我很特殊」,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我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我看到了什么,哪怕我的看法不对,但是应该把自己怎么想的搞清楚。
所以,一个看得出生活中的发笑之处的人,一定是 ta 的自我和世界之间具有清晰的边界。ta 知道自己是谁,和世界有联结的同时又能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便是主体性。
图片来源:《伦敦生活》
「搞笑女没有爱情」或许只是一句被过分传播的无心调侃,但比拥有爱情更重要的是拥有审视一段关系的能力。
所以,所有女孩,与其收敛你们的魅力与锋芒,不如向世界大方展示自己的有趣。相信一定会有另一个相似的灵魂,和你一起,笑得开怀。
今日互动
你身边有幽默的人吗?
和 ta 们相处是怎样的体验?
References:
[2] Bressler, E. R., & Balshine, S. (2006). The influence of humor on desirability.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7(1), 29-39.
[3] Willinger, U., Hergovich, A., Schmoeger, M., Deckert, M., Stoettner, S., Bunda, I., ... & Auff, E. (2017).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emands of black humour processing: the role of intelligence, aggressiveness and mood. Cognitive processing, 18(2),159-167.
[4] Buchanan, T. W., Laures-Gore, J. S., & Duff, M. C. (2014). Acute stress reduces speech fluency. Biological psychology, 97, 60-66.
来源:Kno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