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犯下致命错误?英国学者:美国应降关税、扩大对华科技出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20:20 1

摘要:随着特朗普政府4月9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中国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之后又反转部分豁免,如今又要取消豁免重新设置税率,这场持续近七年的贸易战也迎来了它的“高潮”部分。美国资本市场也是随着特朗普政策的逆转,不断的在上蹿下跳,最高时刻蒸发了数万亿美元市值,而伴

随着特朗普政府4月9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中国商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之后又反转部分豁免,如今又要取消豁免重新设置税率,这场持续近七年的贸易战也迎来了它的“高潮”部分。美国资本市场也是随着特朗普政策的逆转,不断的在上蹿下跳,最高时刻蒸发了数万亿美元市值,而伴随中国方面宣布“不再参与美方的关税数字游戏”,这场全程跟小丑剧似的关税大战,也是暂时归于平静。

正当特朗普政府举杯庆祝关税政策成效显著(实际却是美国进口订单暴跌,由此将进而引发美国国内一系列负面反应)时,英国学者却在《金融时报》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表示:如果真想遏制中国,美国应降低关税、扩大对华高科技出口,用“造不如买”的思维削弱中国创新动力。这一提议几乎是与美国近几届政府的政策完全相反。这个观点也是再次引发了国外网友对于关税战正确与否的大讨论。

据澎湃新闻报道,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在最新发布的一份题为“关税冲击波”的报告显示,美国进口订单在一季度激增后出现了崩溃的迹象。Vizion通过对比2025年3月24日—31日与随后一周(4月1日—8日)的数据发现:全部的预订标准箱数量环比大幅下跌49%,美国整体进口数量环比大幅下跌64%。

关税战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资源再分配的博弈。特朗普政府现在的逻辑是“高关税→制造业回流→削弱中国→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实好像跑偏了:

从2018年双方小范围贸易摩擦到现在的全面大战,中国半导体进口依赖度从90%降至2025年的60%,国产28纳米芯片良率以及自己率也已经接近超过了90%,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具备了高端工艺制程的核心技术。美国的限制反而加速了中国“去美化”进程,正如一些国内评论员说的:“特朗普的关税成了我们技术攻关的动员令”。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在加税的同时却在自己企业的供应链上面也狠狠的插了一刀。福特汽车因进口关税导致成本大幅增加,直接被迫其推迟了部分电动汽车的生产,甚至由于加拿大的关税反制,暂停了加拿大工厂的部分产能。与之对比的确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扩建项目正式投产,特斯拉却凭借本土化供应链将成本降低了约30%,同时也规避了关税反制的影响。美国智库MERICS用一句话完美展现了目前双方的状态:“中国用十年建成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而美国重建一条芯片产线需要7年”。

财联社4月16日电,4月14日13时,巴拿马籍“伟大步伐”号滚装船靠泊上海南港码头3泊位,在港期间计划滚装3499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其中3015辆焕新版特斯拉Model Y首次批量出口。这次的目的地是澳大利亚肯布拉港。

特斯拉新款车型正在装船

通过低价出口高端光刻机、AI芯片以及其他优势技术,可以有效的挤压中国自主研发的市场空间。就像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一样:当一国过度依赖外部技术输入时,其内生创新能力将逐步萎缩。其实,美国早期曾经有过类似的尝试,并且效果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在早期发展阶段大量依赖外部技术输入,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模式,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这种模式也直接让中国本土汽车工业长时间停留在了低端组装的产业链末端,失去了自主研发的动力,即便是有个别企业推出了自主产品,也会被强大的外资打压或者直接吞并。直到新能源时代才实现反超。

反观今日,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断供+高关税”双重封锁,反而倒逼了国家对于高科技以及“卡脖子”技术的扶持力度,进而形成了现在各种技术与行业飞速自主化的情况,也是出现了类似华为的鸿蒙系统、deepseek、中微电子等众多高科技公司。

特朗普想要复制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支持施压然后迫使其妥协的场面,目前来看他好像用错对象了,中国不是日本,美国也不再40年前的美国

1985年美日《广场协议》签订时,日本GDP仅为美国三分之一,且军事、外交甚至政权完全受制于美国。而2025年的中国,制造业规模是美国的2.2倍,拥有全球超一流的军队和最多的国际专利,并且对美贸易仅占出口总额约15%。

更关键的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当时日本被迫接受汇率升值时,内需市场仅1.2亿人;而中国14亿人口的消费升级,足以支撑本土科技企业完成“进口替代→技术超越”的闭环。日本放任泡沫破裂,而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将外贸依存度从2006年的64%降至2025年的32%,同时以举国体制突破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卡脖子”领域。

特朗普现在表现的这种反复变换的关税策略,也是暴露了美国现阶段的战略矛盾:它既想维持科技霸权,又不愿进入长期竞争的持久战旋涡。但历史证明,通过贸易壁垒搭建的所谓“繁荣”从来不是最优解——

- 18世纪英国对北美殖民地贸易限制,催生了美国独立;

- 1996年《瓦森纳协定》对华技术封锁,反而推动“北斗”“嫦娥”问世。

《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它是一个旨在控制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贸易的多边出口管制制度瓦森纳协定。它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显著阻碍。由于协定限制了对中国的某些关键技术出口,中国在半导体、通信、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当今世界,中国的稀土产能占全球70%,光伏组件出口占80%,新能源汽车横扫东南亚市场。如果美国继续在关税上面搞小动作,只会加速“去美元化”和“去美国化”。正如《南华早报》所言:“特朗普的关税战,正在将‘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变成‘MAGIC’(让中国再次伟大)”。

其实,真正的出路还是那句老话“合作共赢”。比如,美国愿以低关税换取中国开放数字经济市场,或以技术共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或能让其重新掌全球化的主导权。但若执迷于“遏制”,等待美国的,或许将是“日不落帝国”2.0版的命运:从规则的制定者,沦为历史的旁观者。

消息来源:财联社、澎湃新闻

来源:谢谢你问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