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又挥起大棒,这次砸向的是 H-1B 签证!一纸政令把签证费从几千美元暴涨到每年 10 万,相当于给每个外国技术人才按人头收 “绿卡税”。
特朗普又挥起大棒,这次砸向的是 H-1B 签证!一纸政令把签证费从几千美元暴涨到每年 10 万,相当于给每个外国技术人才按人头收 “绿卡税”。
蹊跷的是,往年为移民政策吵翻天的亚马逊、谷歌这些科技巨头,这次居然集体哑巴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是真疼得说不出话,还是另有算盘?今天就来看看 10 万美元签证费背后的利益博弈,看看特朗普到底想打谁的脸,科技巨头又为啥选择沉默不语?
9 月 19 日白宫特朗普签字时表示:“企业不乐意掏这 10 万?那就雇美国人!”
要知道往年 H-1B 签证费也就几千美元,现在直接飙到 10 万,还是 “按年缴纳”,首次申请要交,续签还得交。
来给亚马逊算笔账:2024 年它获批了 3871 份 H-1B 签证,按新政每年得交 3.87 亿美元。这还不算续签的,特斯拉去年光续签就批了 1025 份,每年也得扔一个亿进去。
全美国每年 8.5 万个签证名额,光这笔费用就能给美国财政部搂来 85 亿美元,特朗普却还敢说这是为了 “确保引进顶尖人才”。
最遭殃的是谁?印度和中国的技术人才首当其冲。
数据摆在这:印度占了 H-1B 签证的 70%-75%,基本都是软件工程师;中国占 10%-15%,集中在科研和 IT 领域。
也就是说,每 10 个外国技术人员里,9 个来自中印。特朗普这招明着是提高门槛,暗着就是针对这些国家的技术输出。
更讽刺的是配套的 “黄金卡” 政策,个人交 100 万或企业赞助 200 万,就能加速拿签证。合着普通技术人才交 10 万 “人头税”,富豪直接砸钱买通道?
难怪硅谷巨头不吭声,人家早就在琢磨怎么用 “黄金卡” 保核心人才,让小公司去承担政策阵痛了。
往年 H-1B 政策有风吹草动,硅谷巨头能把国会山吵翻天。2021 年拜登撤回特朗普的薪资抽签规则时,亚马逊、谷歌立马发声明庆祝。
可这次签证费暴涨 10 倍,这些公司却集体装聋作哑,连个像样的声明都没有。这反常的沉默背后,藏着三个不能说的秘密。
第一个秘密是成本转移,亚马逊去年 H-1B 申请量比前年降了四分之一,从 6400 份跌到 3871 份。这说明他们早就在减少依赖,转而用自动化和外包替代。
涨上去的签证费,最终要么转嫁给员工降薪,要么加到消费者账单里。反正巨头家大业大,总能找到买单的冤大头。
倒是那些靠 H-1B 抢人才的中小科技公司,直接被这 10 万门槛拦在门外,等于给巨头扫清了竞争对手。
第二个秘密是 “黄金卡” 后门,特朗普的政令里企业赞助 200 万就能给 “非凡人才” 加速拿签证。
对谷歌、微软这种现金流充沛的巨头来说,花 200 万保一个核心工程师太值了,既能留住人才又能跟政府搞好关系。
倒是印度 Infosys、TCS 这些外包公司,往年 H-1B 申请量都排前三,现在每年得多掏几亿美元,这才是真疼得说不出话。
第三个秘密是政治投机,2024 年大选临近,特朗普需要蓝领选票,打 “保护本土就业” 牌再合适不过。
科技巨头清楚,这会跟总统对着干没好果子吃。看看特斯拉就懂了,2024 年 H-1B 申请量从 328 飙升到 742 份,增幅 126%,却对新政一言不发。
马斯克精明着呢,既想用便宜的外国工程师,又不想得罪特朗普的支持者,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政策刚落地,硅谷有公司 HR 连夜发邮件:“非必要不离境!” 返美机票价格一天涨了三成,怕的就是出去了回不来。
这场景让人想起 2017 年特朗普第一次限制 H-1B 时,印度工程师在机场哭着打电话辞职的画面。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是这次的代价更大。
受冲击最大的是印度 IT 外包公司,Infosys、TCS 这些公司每年拿几千个 H-1B 签证,新政下每年得多花几亿美元。
他们的应对之策很直接:把更多岗位转移到加拿大、欧洲甚至印度本土。
有内部消息说,TCS 已经在多伦多租了新办公室,计划把 20% 的美国项目转移过去。这恰恰印证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预测:政策会把工作岗位赶到海外去。
中国技术人才和留学生,本来占比就只有 10%-15%,现在名额可能被进一步挤压。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申请量已经开始下滑,计算机专业中国留学生减少了 18%。
这些学生不傻,花几十万留学,毕业后可能连工作签证都申请不起,谁还敢来?反观加拿大,今年针对 tech 人才的签证审批速度提高了 50%,摆明了要接盘硅谷外流的人才。
别以为这是特朗普第一次搞事,H-1B 签证从 1990 年设立那天起,就成了两党博弈的工具。克林顿时期为了高科技发展,把名额从 6.5 万涨到 11.5 万,喊的是 “引进 60 万技术人才”。
小布什时期保持宽松,硅谷迎来黄金时代;奥巴马虽然限制少,但也没少打 “保护本土就业” 牌。
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搞薪资抽签、严格审核,2021 年被拜登废了;现在特朗普又来个 “天价签证费”。
这事说到底就一个问题:10 万美元签证费最后由谁来扛?答案无非三个:要么消费者多花钱,要么员工降工资,要么科技产品涨价。
更值得警惕的是 “黄金卡” 政策开的坏头,个人掏 100 万就能加速拿签证,这等于把美国梦明码标价。
以前是 “人才优先”,现在变成 “财富优先”,长此以往,硅谷的创新活力迟早被金钱腐蚀。
科技巨头们与其沉默不语,不如大大方方告诉公众:公司有多少外国员工,交了多少签证费,这些人才做出了什么贡献。 透明度这个词他们天天挂在嘴边,真到该透明的时候却藏着掖着。
最后问大家些问题:如果你是印度工程师,愿意每年多交 10 万签证费留在美国吗?如果你是科技公司 CEO,会选择转移岗位还是硬扛成本?如果你是美国纳税人,觉得这政策能保护本土就业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记住,特朗普的签证费涨的是钱,伤的是心,最终可能毁掉硅谷几十年积累的人才优势。技巨头们现在的沉默,正在透支公众对他们的信任!
来源:靳律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