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描述过程均来自权威资料,图片都来源于网络,请各位看官知悉。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或侵权,请您和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均来自权威资料,图片都来源于网络,请各位看官知悉。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或侵权,请您和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林徽因和冰心
1900年的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里传来女婴的啼哭,谢家老爷给孙女取名谢婉莹,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孩,会成为“文坛祖母”冰心。
4年后,杭州陆官巷的林家宅院,林长民望着刚出生的女儿,在《诗经》里挑出“徽音”二字,后来为避同名作家,才改成了“徽因”。
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座宅院,产生了命运的交集。
1911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就义前写下《与妻书》,他的故居被冰心祖父谢銮恩买下。
这座宅子后来挂上“冰心故居”的牌子时,林徽因曾冷笑:“那是我叔父流过血的地方。”
1920年代,两个福州姑娘在北京重逢。
冰心父亲谢葆璋,是海军部高官,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司法总长,两家父辈的社交圈,让她们频繁相遇。
但差异早就已经显现:冰心是备受宠爱的嫡女,林徽因虽然是庶出,却被父亲带着游历欧洲;
冰心推崇传统淑女风范,林徽因却穿着西式百褶裙谈论建筑美学。
这种差异像暗礁,随时可能撞碎脆弱的友谊小船。
1925年夏天,美国绮色佳的苹果树挂满青果。
25岁的冰心与21岁的林徽因,在康奈尔大学相遇,两对恋人——冰心与吴文藻、林徽因与梁思成——留下唯一合影:
冰心蹲着准备野餐,林徽因俏皮地探身张望。这张看似温馨的照片,藏着微妙较量。
林徽因穿着时髦的针织衫,冰心坚持素色布旗袍;林徽因大谈巴黎铁塔的力学结构,冰心默默整理餐布上的《繁星》手稿。
吴文藻与梁思成是清华同窗,但女伴间的气场已经可见高低。
冰心晚年回忆:“她确是女作家里最俏美灵秀的”,但当时的日记里却写着:“林小姐过于耀眼,令他人黯然。”
更深的裂痕来自泰戈尔。
1924年诗人访华,林徽因担任翻译,并与徐志摩伴其左右,而冰心只能坐在观众席。
当泰戈尔称赞林徽因“比专业翻译更传神”时,冰心在《晨报》发文感慨:“我们都是时代洪流里的沙粒。”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坠机身亡,衣袋里还装着林徽因演讲会的请柬。
冰心听闻后,写信给梁实秋:“志摩是蝴蝶而非蜜蜂,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这封信经沈从文“无意”透露,化作利箭刺中了林徽因。
更早的暗战已经初现端倪。1930年林徽因肺病卧床,徐志摩频繁探访引发流言。
冰心在《北斗》杂志发表《我劝你》,用“诗人的游戏”暗讽这段关系。
沈从文将杂志拿给徐志摩看,徐气得大骂:“这位圣处女管得忒宽!”
林徽因则回敬短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徐志摩葬礼上,冰心托病未至,林徽因将飞机残片挂在卧室整整十年。
两位才女的战争,从私密书信升级到公开较劲。
1933年秋天,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在《大公报》连载。
文中描写“太太”每周举办沙龙,身边围绕着诗人、哲学家、留美教授,连5岁女儿彬彬的名字,都与林徽因长女梁再冰谐音。
最狠毒的是暗示“太太”是庶出——这在讲究出身的民国,无异于当众扇耳光。
当时林徽因正从山西考察古建筑归来,立即托人送去一坛老陈醋。
这坛醋后来被冰心转赠给,来拜年的学生:“山西特产,开胃得很。”
但暗战已经无法收场:林徽因写信给费慰梅嘲讽:“有位‘冰心女士’成天盯着别人客厅。”
冰心则在昆明防空洞里对友人说:“她不过是靠着男人成名。”
两人的恩怨绝不是简单的“女人互撕”。
冰心出身传统海军世家,推崇“爱的哲学”,作品充满母爱与童真;林徽因受西式教育浸润,追求自由与智性碰撞。
这种差异在1930年代女性意识觉醒的浪潮中,演化成两条路线的斗争。
当林徽因与男性学者谈论《营造法式》时,冰心在写《冬儿姑娘》同情底层妇女;
当林徽因穿着骑马装测绘佛光寺,冰心在燕京大学讲授“新贤妻良母主义”。
费正清看得透彻:“林徽因是冲破玻璃天花板的人,而冰心始终在擦拭天花板。”
1940年冰心赴重庆,担任妇女指导委员,林徽因写信嘲讽:“飞将军自重霄入。”
但鲜为人知的是,冰心将薪资全部捐给难童,林徽因在李庄,连儿子皮鞋都买不起却拒绝美援。
两位女性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国,却因道路不同势成水火。
1999年冰心去世,人们在她书桌发现泛黄的野餐照。
1987年她公开称赞林徽因“文如其人”,却被发现同年日记里写着:“徽因的早逝让她定格成传奇。”
这种矛盾心态,恰是民国知识女性困境的缩影。
2012年,冰心墓碑被孙子吴山泼漆,写着“教子无方”;而林徽因故居拆迁时,民众自发抢救雕花门窗。
两位才女的身后事,仍然在续写时代对女性的复杂评判。
来源:静静看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