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到9月,筹备组老师在群里讨论开学典礼细节:发言措辞、视频光线、流程衔接……这些细碎讨论里,藏着新网师对“仪式”的敬畏。有人问:“开学典礼不过是流程,为何要准备一个多月?”教育者要相信仪式的力量——它能让平凡日子变得不凡,让有意义的事拥有神圣时刻。对新网师而言
原创 郝晓东 新网师2025年09月21日 06:34
又到9月,筹备组老师在群里讨论开学典礼细节:发言措辞、视频光线、流程衔接……这些细碎讨论里,藏着新网师对“仪式”的敬畏。有人问:“开学典礼不过是流程,为何要准备一个多月?”教育者要相信仪式的力量——它能让平凡日子变得不凡,让有意义的事拥有神圣时刻。对新网师而言,这从不是“流程”,而是用生命为教育加冕的仪式;选在孔子诞辰日举行,更是对教育本质最庄重的回应。
01
为成长注入持久动力
14年前,我在海南通过QQ群参加开学典礼,至今记得那份怦然心动。那时的我,曾把分数、升学率当作教育的全部,却在典礼上听到这样的愿景:“寻找到教育的真谛;让孩子因遭遇自己而终生受益;为教育教学之事,以及必将消逝的‘我’的生命,找到恒久的意义。”
后来才懂,仪式的意义正在于用庄重唤醒对“教育志业”的敬畏。新教育始终相信:“仪式、节日和庆典往往是这样一种时刻,它通过包孕性强、极富意味的、有象征意义的程序和形式,使有意义的事情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
这种“神圣感”不是空洞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滋养。正如新教育2010年度主报告所强调:“仪式、节日、庆典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它唤起我们内心的神圣感,使我们的生命能够经常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
2021年开学典礼,筹备组的老师们熬了一个多月:非专业的义工剪出两小时的视频,30多位讲师和学员对着镜头反复录制发言,有的老师甚至在总结会上潸然泪下。当朱永新、李镇西老师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我突然明白:仪式是在为教育“赋魅”——它让教师成长从“被动要求”变成“主动奔赴”,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与“被需要”的价值。
而这样的投入,正因为开学典礼本身就是一场特殊的“课程”—— 新教育提出,“仪式和庆典也是课程的一部分,而且是课程中最炽热的日子。仪式让生命或时间停顿,让此时此刻与其它时候不同。”正是这些被特别标记的时刻,让课程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光辉。
当仪式为教育“赋魅”,它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启发我们思考:教育场域中的“真学习”究竟是什么模样?
比如在2018年开学典礼上我提出三点期待,其实也是对“真学习”的提醒:
要"相信岁月"——不做三天打鱼的叶公好龙,让规划成为日常的呼吸,在日复一日的沉潜中,让成长如匠人打磨的器物般自然显影;
要"相信自己"——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待唤醒的能量,别把期待寄托在"阿拉丁神灯"式的捷径,唯有自己踏上探索的路,方能触摸认知的星辰;
更要"耐得住寂寞"——不追逐职称、论文等外在标签,而以学生成长为最高勋章:当课堂点亮孩子眼睛,当教育让生命舒展,那些世俗荣光不过是这场修行的"额外奖赏"。
02
在变化中坚守教育本质
选择孔子诞辰日作为新网师开学典礼的日子是有专门用意的。这不是复古,而是与两千五百年前的先贤对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成长该走怎样的路?
今天的教育界,变化如潮水涌来:人工智能重构教学形态,短视频颠覆知识传播方式,新名词新概念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我们常常在“求新求变”中迷失方向。
新网师邀请名师开课、研发三级课程、构建学术团队,不是为了追逐潮流,而是像孔子删订六经那样,为教师寻找“根本书籍”与“核心概念”——因为我们坚信,只有扎根教育的“源头活水”,才能在眼花缭乱的变化中,守住那份“不变的定力、信念和勇气”。
巧合的是,9月28日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诞辰日。一位东方“至圣先师”,一位西方“教育灯塔”,他们的精神在此刻交汇:像孔子那样当老师,是把教育作为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志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扎根一线,是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抵达卓越。
2021年开学典礼,我用《论语》三句话阐释新网师的精神内核:“学而时习之”是人与知识的相遇,“有朋自远方来”是人与共同体的联结,“人不知而不愠”是人与自我的对话。
这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让教师在“回归本源”中找到成长的力量——当课程真正成为“生命的穿越”,当教育理念真正重塑“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在变化的时代中,守住教育的“根”与“魂”。
14年过去,新网师的开学典礼从QQ群走到视频号,从几百人变成上千人,但那份“温暖”从未改变。
筹备组老师依然会为一个画面反复调整,学员依然会在深夜写下学习感悟,讲师依然会为一个概念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我们都知道,开学典礼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我们在孔子的智慧中找到“根”,在共同体的温暖中找到“伴”,在反思与创造中找到“路”。
今年9月28日,我仍会和五千多名学员相聚开学典礼。因为我知道,这场仪式里藏着教育的答案:只要我们守住初心,守住对教育的敬畏,就能在漫长的岁月里,做那个“向光而行”的犟龟。
来源:新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