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一动作并不令人意外,真正吸引市场眼球的,是这次降息背后的“节奏”和“态度”。现在的焦点早已不是降不降息,而是怎么降、降多少、多久降一次。
美联储如市场预期般,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一动作并不令人意外,真正吸引市场眼球的,是这次降息背后的“节奏”和“态度”。现在的焦点早已不是降不降息,而是怎么降、降多少、多久降一次。
鲍威尔的选择,是央行体制派最理性的回应。他既要维持美联储的独立性,又得应对白宫的政治压力。25个基点,既释放了宽松信号,又不至于让市场觉得“美联储听命于总统”。这就是技术官僚的拿捏功夫。
这次降息,其实是鲍威尔在“类滞胀”背景下的艰难平衡。通胀顽固,失业虽低但增长趋缓。尤其是关税影响尚未完全传导到CPI,但企业端已经在承压,利润被挤压,就业也在收缩。这既是对通胀的隐忧,也是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暗中批评。
不过,鲍威尔并没有直接硬刚特朗普,还顺带“欢迎”了总统钦点的米兰加入联储理事会。看得出,他懂政治,也懂如何在风口浪尖上做技术对冲。
此次FOMC投票中,唯一的异议来自米兰,主张降息50个基点。这种“异口同声中的一抹突兀”,其实反映出背后的政治张力。市场也因此增加了对未来降息路径的不确定预期。
对中国市场而言,美元降息的意义不止于海外。过去两年,全球同步加息时,中国却逆势降息,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承压,套息交易加剧,货币宽松空间被大大压缩。
而现在,随着美元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中国政策腾挪空间打开。货币宽松可以更从容,财政刺激也更有落点。尤其在8月经济数据疲弱的背景下,政策第二窗口期正在开启。
从市场表现看,A股去年9月以来重拾升势,正是从美元转向宽松开始。本轮牛市的根基,不只是国内政策,更是全球资金重新定价中国资产的逻辑。
只不过,政策层也不希望斜率过陡。无论是汇率还是股市,现在都进入了“斜率管理”阶段——稳预期、稳节奏。
黄金在过去半个月快速走高,已经提前反映了这次降息。虽然短期或有调整,但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稳固。毕竟,滞胀预期、实际利率下行、地缘局势等因素,都对金价构成支撑。
至于中国房地产,政策态度更趋明确,那就是托底。房价虽仍处下行通道,但力度已在边际减弱。未来政策更可能通过财政、货币“双工具”配合发力,稳定预期,避免金融系统风险外溢。
整体看,美联储的这次“如期而至”,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政策窗口的再次打开。从货币到财政,从股市到房地产,节奏是关键词,稳字当头是主线。全球资本的重新定价,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小何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