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歼-35(英文:J-35,代号“鹄鹰”),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沈飞集团研制的一款第五代中型双发隐身战斗机。它最初作为FC-31“鹘鹰”的出口项目亮相,但经过深度改进和优化后,已明确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PLANAF)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并可能
歼-35(英文:J-35,代号“鹄鹰”),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沈飞集团研制的一款第五代中型双发隐身战斗机。它最初作为FC-31“鹘鹰”的出口项目亮相,但经过深度改进和优化后,已明确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PLANAF)的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并可能衍生出供空军使用的型号。其综合性能旨在与美国的F-35C“闪电II”相抗衡。
歼-35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卓越的隐身能力。
外形设计:整个机身采用多棱角设计和平面组合,尽可能将雷达波散射到特定方向,而非返回敌方雷达。隐身涂料:机身表面涂覆有新一代隐身涂层,不仅吸收雷达波,据称还具备一定的耐海洋环境腐蚀和耐高温能力。内部弹舱:配备有主弹舱和侧弹舱,在执行高风险任务时,可将武器全部内置,最大限度地保持隐身外形。歼-35预计将搭载中国最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机首配备大型AESA雷达,具备多目标跟踪、攻击和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EODAS):机身多处布置红外传感器,为飞行员提供360°球形红外视野,能有效探测和跟踪隐身目标,并具有导弹逼近告警功能。光电瞄准系统(EOTS):位于机头下方的一个钻石形窗口,集成了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和激光瞄准功能,可在不开启雷达的情况下静默探测和锁定目标。作为多用途战斗机,其武器配置非常灵活。
内置弹舱:主弹舱可挂载4枚PL-15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远超AIM-120系列),侧弹舱可挂载2枚PL-10近程格斗导弹。对海/对地攻击:在执行非隐身任务时,可在机翼下增设多个挂点,携带各类精确制导炸弹、反舰导弹(如YJ-83K)、滑翔炸弹及副油箱。机炮:可能未配备内置机炮,但可通过外部挂载航炮吊舱。动力是歼-35演进过程中的关键。
当前型号:据信现阶段使用两台涡扇-13E(WS-13E) 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约9吨(88kN)级,提供了良好的推重比和可靠性。未来目标发动机:最终目标是换装两台更先进的涡扇-19(WS-19)“黄山” 发动机。WS-19是带推力矢量喷管的第四代中推,预计单台最大推力可达10-11吨(98-108kN)级,将赋予歼-35更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性,性能指标对标甚至可能超越美国的F414发动机。歼-35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进入了“隐身舰载机时代”。它不仅是福建舰等电磁弹射型航母的“利剑”,极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远程制空、制海和对地打击能力,更补齐了中国航母战斗群对抗世界一流空中力量的关键短板。其多用途特性使其能执行“防空压制(SEAD)”、“野鼬鼠”等多种复杂任务。未来,其空军版也可能成为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的高效补充,形成类似美军“F-22+F-35”的高低搭配组合,重塑亚太地区的空中战略格局。尽管部分数据仍属推测,但其展示出的技术成熟度和针对性设计,无疑使其成为全球第五代战斗机阵营中的一位强大竞争者。
来源:简简单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