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的变化总让人琢磨不透。你是否想过,每天在电视上告诉你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的那个播报员,他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有时预报会出错?又是谁在默默付出,守护着我们的晴雨?天气预报远不只
2025年,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的变化总让人琢磨不透。你是否想过,每天在电视上告诉你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的那个播报员,他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有时预报会出错?又是谁在默默付出,守护着我们的晴雨?天气预报远不只是简单的播报,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坚持与情怀。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他出生于1965年,辽宁一个文化家庭。父亲夜晚读书的身影深深影响了他。小时候,他喜欢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虽然“500毫巴”“切变线”等专业术语让他一头雾水,但他坚信,这些复杂的内容应该被转化成人人都能听懂的语言。1989年,单位让他去电视台做天气主持人,起初他并不情愿,觉得这只是“耍嘴皮子”,与专业无关。但领导劝他当副业,他才勉强答应。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电视上露脸报天气的人。
他并非央视主持,而是气象局华风集团的工作人员。天气预报必须由气象局人员完成。他们团队15人,负责30多个节目的播报,凌晨四点半起床,忙到晚上九点,工作强度极大。他不仅报中央台一套,还要负责四套国际天气,日程紧凑,忙得不可开交。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他的爱情故事也别具一格。一次校庆,他遇见比自己小12岁的师妹刘珩。她是记者,采访时的问题让他觉得她很有趣。可她家人反对,认为他年纪大,做主持人不靠谱。为追求爱情,他亲自去她家与父母长谈,最终赢得认可。两人恋爱四年,2000年结婚。婚后家务分工独特:他管钱、洗衣做饭,还不让妻子进厨房,怕油烟伤皮肤;刘珩负责修水管、买家具,夫妻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却十分合拍。
尽管外面有人高薪挖他,他始终未离开。妻子工作不顺时曾质问他为何不换更赚钱的工作,他愤怒回应,妻子不懂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小时候听天气预报的梦想,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他考入北京气象学院,毕业后进入气象局,将晦涩术语转化为“大白话”,让普通人都能理解。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你知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吗?背后有他的贡献。他是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专家,耐心讲解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含义,告诉农民何时播种、收割。他说,研究节气能治人的狂躁和自负,因为学问深厚,让人谦虚。
结婚多年,他们先忙工作,直到2013年他49岁时迎来第一个孩子,随后两年又有女儿宋樱桃,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他还关心社会热点,比如9月18日转发上海几所学校午饭有怪味的消息,呼吁关注。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虽然外面给的钱多,他始终坚守岗位。他觉得研究天气比赚钱更有意义。每天把天气讲清楚,让大家出门知道穿什么、带不带伞,这份踏实感让他心里暖暖的。有人说天气预报是“吹牛皮”,但他用几十年时间告诉我们,背后是无数个凌晨的坚守,是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怀和责任。
人生如天气,变幻莫测,但有这样一群人,用心守护着我们的晴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爱和坚持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会用心去听,去感受那些看似平凡却温暖的声音。毕竟,生活不就是在风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吗?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作者文章声明
来源:用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