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间传说中,皇帝的身份也被罩上了一层神光,显示他们“天命神授”的不同寻常。比如周武王白鱼入舟,汉高祖醉斩白蛇,武则天冬日百花开放,宋太祖之母梦日入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古代,皇帝作为“九五至尊”,处在人世间最为尊贵的地位。
在民间传说中,皇帝的身份也被罩上了一层神光,显示他们“天命神授”的不同寻常。比如周武王白鱼入舟,汉高祖醉斩白蛇,武则天冬日百花开放,宋太祖之母梦日入怀。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一样要吃五谷杂粮、一样也会打嗝放屁,黎民百姓的病痛顽疾,在皇帝身上也会不时出现。
在中国帝制时代的四百多个皇帝中,就出现过一个疯子、两个瞎子、三个傻子和四个瘸子。这些人是如何登上皇帝宝座,又有怎样的奇幻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一道来。
疯子之一,北齐文宣帝高洋
此时中国正处在南北朝对峙的时期,高洋的父亲高欢、长兄高澄都是北朝东魏的权臣,距离皇位就差最后一步了。高洋掌握国家权力后,依照从前改朝换代的老把戏,于公元550年逼迫东魏末帝禅位,建立了北齐政权。
高洋即位初期还是很有作为的,政治上改革官制、修改律法,任用了一大批治国辅政的贤才;军事上扩充军队、修建长城,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和山胡等民族;经济上发展盐铁、鼓励农桑,国家相对比较富庶。
皇帝这个职业毕竟属于高危工作,南北朝时期的许多君主都不得善终,有的身染暴疾而亡,有的被乱臣所害,有的被敌国杀死。高洋曾经说过,自己能做十年皇帝就很不错了,后来果然一语成谶。
后人常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皇帝虽然有我们无法体会的好处,同时也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高洋开始沉缅于纵欲和酗酒,加上原本就性格扭曲、行事狂悖,执政后期愈发肆无忌惮。
他大冬天在街上赤身亮相,有时打扮成女人招摇过市,还召来一大群妇女入宫,跟自己和亲信们鬼混。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暴露狂”“女装癖”,加上“聚众淫乱”。
有两个与高洋相好的薛氏姐妹,忽然因事触怒了他,高洋亲手用锯子将姐姐锯死。与明朝那个木匠皇帝不同,朱由校是锯木料,高洋是锯活人。
高洋将薛氏妹妹杀死后,把脑袋揣在怀里继续喝酒,宴会高潮时将血淋淋的人头抛到席上,吓得众人毛骨悚然,浑身战栗。然后又将薛氏的尸体肢解,大腿骨做成了琵琶,自弹自唱道:“佳人难再得。”
在薛氏出葬时,高洋蓬头垢面,放声大哭,是真的悲痛万分。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高洋就是个重度精神分裂患者,彼时却是恐怖的魔王化身。
高洋有一次驾临岳母家中,不知道突然受了什么刺激。他抢过侍卫手里的弓箭,一箭射在岳母脸上,怒骂道:“我喝醉了连亲娘老子都不认,你算个什么东西。”命令手下把岳母抽了一百皮鞭。
北齐高氏素以荒淫无耻著称,高洋本人也毫不逊色。他的大姨子李祖猗嫁给了前朝宗室后人,因其美艳动人,高洋多次临幸。高洋嫌她的丈夫碍事,干脆直接将其射死。
高洋兄长高澄的遗孀靖德皇后元仲华,本是东魏皇族公主。高洋声称高澄曾经非礼过自己的妻妾,遂以报复之名强暴了大嫂元仲华。然后将元氏妇女聚集在跟前,让仆从尽情侮辱,又带领胡人轮辱了元仲华的姑姑安德公主。
公元559年,因长期纵情酒色以至身体虚亏,暴烈癫狂近十年的高洋突然暴毙,终年三十四岁。
瞎子之一,前秦厉王苻生
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第二个皇帝,出生时就少了一只眼睛,此人可用四个字概括“勇猛”加“残暴”。
因为从小就有残疾,没少受到欺凌和虐待,就连苻生的爷爷也很讨厌他,故此养成了好勇斗狠、凶暴残酷的性格。
他做事刚强好胜、绝不服输,在那个崇尚力量的年代,练就了一身好本事,“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手格猛兽,走及奔马”,无论是击刺,还是骑射,都是第一名。
原本的太子是他大哥苻苌,这也是个猛人,在与东晋军队打仗时被冷箭射中,数月后因为破伤风发作而死。
就在众人推举皇位继承人时,民间谶语中传出“三羊五眼”的说法。他爹老皇帝苻健掰指头一算,三只羊少了一只眼睛,岂不是上天暗示应由苻生继位。
苻生就这样成了太子,可有人不服啊,你一个瞎子兼莽夫,凭什么坐皇帝的宝座。果然老皇帝苻健病重时,苻生的堂兄苻菁发动兵变,想自立为帝。
这次叛乱被镇压后,老皇帝也已经奄奄一息,临终前叮嘱苻生:“朝中的文官武将,如果有不服从你的,一定要除掉他们。”
苻生继位后,果然不负其父重托,向东打败了邻国前燕,向西击退了的羌族势力。更重要的是,前秦的朝中大臣和近侍,也被他斩杀殆尽。
为震慑抗命不遵的大臣,苻生上朝时带着弓箭和刀剑,两边放置着各种武器和刑具。他身边的公卿后妃、侍卫奴仆,先后被杀死五百余人。
丞相雷弱儿受先皇遗命为辅政大臣,因为刚正耿直、好直言受到奸臣构陷,苻生将雷弱儿及其九个儿子和二十七个孙子全部诛杀。
有一次苻生与群臣宴饮,尚书令辛牢受命担任酒令官,因担心众人醉酒失仪,就没有积极劝酒。苻生被扫了兴致,举弓搭箭射穿了辛牢的脖子。群臣吓得魂魄飞扬,只得满觥强饮。
身残志坚的苻生内心非常敏感,听到“少”“无”“缺”“伤”“残”等词语,就认为别人是在嘲笑他,因此被处死的人不可胜数。
大臣们不敢直接提意见,就假称天象有变,声称“不出三年,国有大丧,大臣戮死”,请求苻生修德以避灾祸。
苻生正好看身边有些人不顺眼,就说道:“梁皇后可以代替我应付国丧,太傅毛贵、车骑将军梁楞、左仆射梁安可以作为大臣受戮”,把这些人都送给了上天。
由于长期施行暴政,苻生身边的人都战战兢兢,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公元357年,他的堂弟东海王苻坚发动政变,把当个两年多皇帝的苻生幽禁后杀死,终年二十三岁。
瞎子之二,南梁元帝萧绎
萧绎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国第四个皇帝,幼年时因病造成一只眼睛失明,与苻生一样成了独眼龙。
但与苻生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不同的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萧绎从小就知书达礼、聪慧异常。成年在许多地方担任过州刺史,都督诸州军事。
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攻破了南梁都城建康。老皇帝萧衍给萧绎发密诏,任命他为“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中心意思就是权力很大。
萧绎有好几个哥哥,他并非原定的皇位继承人。原来的昭明太子萧统,英年早逝;继任太子萧纲,被侯景扶立为帝;次年侯景废掉萧纲,改立萧统的孙子萧栋。
萧绎调度军队灭掉了侯景后,在江陵即皇帝位,平定了南梁境内的萧氏反对势力。但好景不长,西魏权臣宇文泰派兵进攻江陵,破城后不久萧绎被杀。
萧绎当皇帝时间也只有两年多,去世时四十六岁。他还擅长文学和绘画,却在江陵城破前,烧毁了历代王朝从各地收集的十四万卷图书。据《资治通鉴》记载,萧绎焚书时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他对着冲天的火焰癫狂大笑:“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江陵焚书”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文化浩劫。
傻子之一,西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因“何不食肉糜”这句话,成为后世闾巷之间的言谈笑料。他老爹生了二十八个儿子,其中有八个长大成人,却选中了这个傻儿子做继承人。
他的外公杨骏和老婆贾南风,都是权力欲望很重的人,不可避免地发生激烈对抗。这两派的争斗还没消停,又暴发了持续十多年的八王之乱,帝国的秩序和民生遭到了严重破坏。
司马衷继位后就没有过舒心日子,这个智力欠缺的皇帝像道具一样,被周围的野心家们搬来挪去。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许多地方发生叛乱,成都、长安、洛阳等城市遭到洗劫,军队和平民死者不计其数。
司马衷虽然被尊为天子,但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就连当陪练的资格都没有。公元307年初,这个智力障碍的皇帝终于驾崩,结束了悲哀而又无奈的一生。
他死后数年,西晋政权日益衰弱,经济残破不堪,社会矛盾尖锐。北方匈奴势力乘虚而入,西晋朝廷终于覆亡,中国北方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傻子之二,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西晋灭亡后,中原士族跟随司马氏“衣冠南渡”,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朝廷。皇位传到司马德宗这一代,司马氏的智力缺陷的症状又发作了。
司马德宗五岁时被立为太子,据说其脑残程度甚于西晋惠帝司马衷,连冬天和夏天都无法区分。
十八岁这年,他爹孝武帝司马曜在后宫与张贵人开玩笑,说要将她废掉。张贵人信以为真,遂起杀心,当晚就把醉酒的司马曜用被子闷死了。
司马德宗就这样继位为帝,但地方的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朝廷的权力也由其叔父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掌控。
司马德宗在位期间,兖州、豫州、荆州、广州等地刺史多次发动叛乱,五斗米道徒众孙恩在浙江、江苏作乱。
后来权臣桓玄带兵攻入建康,成了东晋事实上的统治者。数年后,另一军阀刘裕崛起,司马德宗又被刘裕所控制。
刘裕本打算自称皇帝,但图谶显示西晋气数未尽,应当还有一位皇帝。于是公元419年初,刘裕派人将司马德宗勒死,扶立其弟司马德文即位。
次年,刘裕逼迫司马德文禅位,东晋至此灭亡。历史翻开了南北朝时期的篇章,刘裕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傻子之三,南宋度宗赵禥
赵禥是宋理宗赵昀弟弟的独子,因宋理宗的儿子早夭,在赵禥二十岁时将其立为太子。
他的母亲是荣王府的一名小妾,怀孕期间被正房夫人逼迫服用打胎药。赵禥虽然虽然平安出生,却因为中毒造成天生体弱、智力低下。
尽管这个痴傻孩子的表现,经常让宋理宗很生气。 但宋理宗兄弟二人,直系后辈只有这一棵独苗,就没有另行选择继承人。
赵禥即位后不能处理政务,整天与妃嫔们饮酒作乐。按照宋代宫廷惯例,被皇帝宠幸过的妃嫔,次日晨起后要向皇帝谢恩。某日向赵禥谢恩的妃嫔竟然有三十多个,可见这位皇帝是多么辛苦。
为了躲开每日繁杂的政务,赵禥将公文交由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批阅,将朝政统统交给奸臣贾似道。
贾似道将痴傻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就连蒙古军队大举进攻的消息,也隐瞒不报,还杀了向皇帝通报消息的宫女。
公元1274年夏,赵禥因酒色过度而死。不久,蒙元大军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数年后,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被彻底消灭。
四个瘸子瘸子之一,西汉哀帝刘欣
前任汉成帝刘骜的儿子早夭,后来赵飞燕、赵合德迫害后宫,致使汉成帝绝后,只好册封侄儿刘欣为太子。
刘欣“有痿痹之疾”,估计是小儿麻痹或者肌肉萎缩的疾病,因此无法独自行走,日常活动需要有人搀扶。他继位称帝后,对长期专权的外戚王氏进行打压,试图采取限田令遏制土地兼并。
刘欣有个事迹成为后世的成语典故,这就是“断袖之癖”。太子舍人董贤因为卖相好看,“亦性柔”“善为媚”,得到刘欣的特别宠爱,出则陪同乘车,入则随侍左右,时常获得大量赏赐。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于董贤挥汗如雨的工作,他的亲人家属甚至仆人都受到了封赏。刘欣还为董贤修建了豪华的坟墓,就建在自己的皇陵旁边,死后也要让他陪伴。
董贤二十三岁时担任了大司马,丞相孔光见到他都要行礼避让。刘欣甚至有过禅位给董贤的想法,中常侍王闳表示反对,“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帝位应当传给刘氏子孙。刘欣只好就此作罢。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去世,外戚王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复出,罢免了董贤的职务。董贤认为难以脱罪,当天回家后就自杀了。
此后国政皆归大司马王莽操持,随后册立其女为皇后。王莽加号“宰衡”,加九锡,最终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朝。
瘸子之二,明朝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他喜好读书、性情仁厚,年轻时受到祖父朱元璋的称赞。早年朱棣以燕王身份镇守北平时,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
朱高炽成年后喜静厌动,以致于身体过于肥胖,腿脚虚弱无力,走路时需要两个太监左右搀扶,即使这样还经常跌跌撞撞。
朱元璋驾崩时,其长子朱标已经去世,皇太孙、朱高炽的堂兄朱允炆继位为帝。他的叔叔们分封为各地藩王,掌握着重要的军事力量,在拱卫边疆安全的同时,渐呈尾大不掉、各自为政之势。
为加强皇权的集中统一,建文帝朱允炆与亲信大臣开始削藩,数位藩王被废为庶人,或自杀、或软禁。燕王朱棣自知无法逃过此劫,遂以清君侧名义发布了“靖难之役”,率兵南下攻占帝都南京。
靖难之役期间,建文帝派出五十万大军进行北伐,将北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想要一举端掉朱棣的老巢。朱高炽组织老弱残兵进行防守,不时派兵出城进行突袭,使南军久攻不下,士气逐渐低落。
待朱棣率兵返回救援时,朱高炽出城内外夹击围城的南军,使南军狼狈大败而去。这是靖难之役的重大胜利,也是朱高炽一生中的最为辉煌战绩。
朱棣即皇帝位后,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朱棣在位期间,多次外出巡幸和远征蒙古,他离开京师期间,每次都让朱高炽监国理政,安排一些重要大臣进行辅助。
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对太子之位觊觎非常,时常在皇帝老爹面前中伤朱高炽。朱棣虽然有所怀疑,但在大臣们的劝谏下,还是维持了朱高炽的太子身份。
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临死前发遗诏传位给朱高炽。朱高炽即位后,停止了“下西洋宝船”等耗费民力的活动,赦免了许多建文帝时期的旧臣和官员家属。
可是老天没给朱高炽留太多时间,朱高炽即位不到一年,就猝然去世。他在位期间使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被称为“仁宣之治"的开端。总体说来,朱高炽还是当得起“仁宗”这个称号的。
瘸子之三,明朝万历帝朱翊钧
朱翊钧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七世孙,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两个哥哥没长大就去世了(看来皇帝长寿不容易,皇子长大也不容易),按照立嫡以长的惯例被册立为太子。
朱翊钧十岁那年,他爹朱载坖病死了。朱翊钧继皇帝位后,在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下推行新政,对官员考核实行“考成法”,推广赋税徭役“一条鞭法”,使全国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
然而朱翊钧在执政后期,因太子人选问题与内阁长期争执,加上各派系大臣党争严重。不胜其烦的朱翊钧几乎二十八年不上朝理政,甚至不再接见朝臣,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主要通过谕旨的形式传达命令。
以致于朝廷出现这样奇幻的现象,“人滞于官”“曹署多空”,新晋的内阁大臣不知道皇帝长相,朝廷各部寺主要官员十缺六七,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空置,六科给事中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监察御史只有五个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政府竟然能够维持国家运转,保持经济基本稳定,还发动了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万历三大征”,以及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
公元1620年,长期旷工的朱翊钧终于撒手人寰,终年五十七岁。这在明朝的十六个皇帝中,已经算是高寿了,仅比他家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和他爷爷嘉靖帝朱厚熜少了一些。
朱翊钧的消极怠政,还是造成了严重后果。明朝中枢机构近乎瘫痪,许多重要问题无法及时处理。国家财政状况逐渐恶化,社会底层不满增加。东林党与其他官僚集团斗争激烈,严重迟滞了国家治理效能。特别是辽东战事屡屡失利,使后金成为明廷的严重威胁。因此,后人评价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那么为何将朱翊钧归为瘸子皇帝呢?朱翊钧在位时身体状况不太好,万历十八年“腰痛脚软,行走不便”,万历二十四年“动履不便”,万历三十三年“足疾发痛,动履难禁”,万历四十二年“朕自足疾,步履不便”“传准着人搀扶行礼”。
说明随着年岁增长,他的足疾越发严重了。此外,朱翊钧还有明显的痰喘和眼疾,晚年连奏章都“未暇详阅”。身患多种严重疾病,这可能是他长期不上朝的另一重要原因。
特别是1958年,一支考古队打开了尘封三百多年的明定陵地宫,人们发现朱翊钧的右腿蜷曲如虾,左腿却笔直僵硬。尸骨复原后,右腿竟比左腿短了近五厘米。
经考古专家鉴定,朱翊钧生前患有严重足疾,可能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或骨骼发育畸形。这个被唾骂“懒政误国”的皇帝,竟是个饱受病痛折磨的跛子。
瘸子之四,清朝咸丰帝奕詝
道光帝晚年选择继承人时,最看重的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在世的诸皇子中,老四奕詝“长且贤”,老六奕訢“天资颖异”。
老四奕詝在参加南苑皇家围猎时,因追逐猎物而不慎坠马,导致大腿骨折,虽然经过御医接骨治疗,但却留下了终身残疾。老六奕訢小了一岁,与奕詝同在上书房读书,且更加聪明活泼,精于骑射武艺,“集花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式”。
但老四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精于谋算,他深知奕詝的见识和才能都比不过奕訢,就让他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诸皇子随道光帝打猎时,老六奕訢取得的猎物最多,老四奕詝却一无所获。面对皇帝的责问,老四奕詝回答:“春季是万物繁衍的时候,不忍心射杀猎物。”使道光帝深受感动。
道光帝病重时,准备召见奕詝、奕訢两人,兄弟两人都知道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分别与各自的老师商量了对策。老六奕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以治国方略侃侃而谈。老四奕詝却不谈国家大事,只是对病榻上的道光帝痛哭流涕。
老四奕詝这招,果然更胜一筹。1850年初,道光皇帝临终前召来亲信大臣,取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匣,宣布立老四奕詝为太子,封老六奕䜣为亲王。
奕詝登基后,改变了以往的朝堂规矩。每次退朝后,要求大臣们先走,然后皇帝再走,因此许多大臣不知道皇帝的腿脚有问题。直到有一次,奕詝与朝臣们发生争执,盛怒之下拂袖而去,这个秘密才被发现。
奕詝在位期间,任用肃顺等改革派官员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渎职行为,让曾国藩等人在地方举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然而内忧未息,外患再起。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攻占了天津、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奕詝带领肃顺等大臣匆忙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老六奕訢在北京处理善后事务。奕詝在承德住了将近一年,身体逐渐变差。
1861年夏,奕詝在承德烟波致爽殿去世,终年三十一岁,安葬于清定陵。与明朝万历帝朱翊钧陵墓名称类似,一个是清定陵,位于河北遵化;一个是明定陵,位于北京昌平。
一疯,两瞎,三傻,四瘸,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别的十个皇帝。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