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倒退三百年?只因他的一个无耻决定那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9:01 1

摘要:“亡国奴”这三个字,史书里就提了两次,两次都砸在了西晋到隋朝统一前那三百来年头上,这不是老百姓自己可怜自己,是《晋书·王导传》里白纸黑字写的,“神州陆沉,百年丘墟,中华士民尽为虏隶”,一句话,就把司马家给钉在了历史的被告席上。

“亡国奴”这三个字,史书里就提了两次,两次都砸在了西晋到隋朝统一前那三百来年头上,这不是老百姓自己可怜自己,是《晋书·王导传》里白纸黑字写的,“神州陆沉,百年丘墟,中华士民尽为虏隶”,一句话,就把司马家给钉在了历史的被告席上。

266年,司马炎逼着魏国皇帝曹奂把位子让出来,洛阳太极殿的鼓敲了三遍,玉玺就到了他手里,文武百官跪在地上喊“万岁”,可没一个人敢提,就在一年前,那个叫曹髦的皇帝当街被人拿刀捅穿,地上的血还没干透呢,洛水边上的誓言还在耳朵边响着,司马家就用杀了皇帝的法子换来了江山,开了个“得国不正”的坏头,也把道德最后那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天下好不容易统一了,才过了十一年,太康年间的粮仓上就开始落灰了,司马炎为了让他家的天下稳当,一口气封了二十七个姓司马的王,让他们各自管着州郡的兵马,钱怎么花,人怎么罚,都自己说了算,这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大帝国切成了几十个“司马家的小王国”

朝廷就管盖个章,老百姓就负责交税和当那任人宰割的两脚羊,石崇当荆州刺史的时候,专抢过路的商人发家,回到洛阳就跟王恺比谁有钱,拿蜡烛当柴火烧,皇帝还偷偷给他舅舅钱让他加码接着比,这种奢侈浪费比天灾还厉害,史书上就冷冰冰地留了一句,“朝野奔竞,无复廉耻”

290年,司马炎一死,他那个傻儿子司马衷当了皇帝,大权全在贾南风手里,291年,八王之乱就打起来了,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成都王颖,一个接一个地登场,十六年里把三十万禁军全打光了,洛阳城里一斗米要一万钱,人吃人,战场从黄河两岸一直打到长江边上,地里的牛被杀光了,年轻力壮的被抓去当兵,老的老小的小就只能填了沟壑,这场内战把中原掏得一干二净,反倒给边境上的胡人送去了机会,朝廷为了凑军饷,大量招匈奴,鲜卑人当雇佣兵,这不就是把狼请进了羊圈里吗。

304年,匈奴人刘渊在离石造反,自称“汉王”,说自己是来继承蜀汉江山的,310年,他儿子刘聪就攻下了洛阳,抓了晋怀帝,满朝文武被赶到平阳,当官的全都成了奴才,316年,长安又丢了,晋愍帝光着膀子坐着小车出城投降,西晋算是彻底完了,司马邺被押到平阳,打猎的时候还要替刘聪拿着戟在前面开路,路边的老百姓哭着喊“那也是我们大晋的天子啊”,可这位亡国皇帝,在史书里就换来一句冷冰冰的记载,“执戟前导,神色自若”

中原一丢,读书人和老百姓都往南跑,《资治通鉴》里写“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一路上“胡骑追射,呼号震天”,黄河里的尸体多得把水都堵住了,建武元年,司马睿在建康重新建了晋朝,历史上叫东晋,可江南也就是换了个笼子,那些世家大族继续清谈享乐

皇室内部继续斗来斗去,王导,谢安这些人拼了命保住了半壁江山,却挡不住“北伐”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祖逖带兵打到长江边,被朝廷拖后腿,桓温的军队都快打到长安了,又被一道圣旨急着叫回来,皇帝怕将军功劳太大,将军怕皇帝猜忌自己,结果就是谁也不肯再往北多走一步。

江北那边就彻底成了个猎场,匈奴的汉赵,羯族的后赵,鲜卑的前燕,氐族的前秦,羌族的后秦,这些国家跟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唯一不变的就是汉人的地位,男的抓去当兵,女的就当粮食,《晋书·食货志》里记着石虎征集女人,“十岁以下,四十以上都配给将士,年轻的姑娘全抓进后宫”,被抓走的人在路上哭得三天三夜都没停过,胡人管汉人叫“两脚羊”,行军打仗没粮食了就抓来杀了吃,人肉比猪肉狗肉还便宜,后来冉闵起兵,一次就解救了二十万被掳走的少女,可见当时那场面有多吓人。

文化也跟着垮了,汉朝那种尚武的风气被清谈代替,读书人觉得“逍遥”才是美,在朝堂上辩论的是“有还是没有”这种玄乎的问题,前线的将士没饭吃却没一个人管,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着挺潇洒,其实就是面对这个乱世的一种无力感,佛教趁着人心空虚发展起来,寺庙占着地不交税,天下十分之三的人口都剃了头当和尚,国家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也给后来的“三武灭佛”埋下了引子。

最讽刺的是,司马家自己也没个好下场,八王之乱里头,赵王伦杀了贾南风,齐王冏又杀了赵王伦,长沙王乂被成都王颖活活烤死,东海王越毒死了惠帝,最后自己也被石勒的追兵挖开棺材烧了尸体,天下人都知道“司马家没有亲情”,后来刘宋代替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司马德文让出皇位后还是被士兵用被子闷死,谥号叫“恭帝”,就这一个“恭”字,写尽了亡国的耻辱。

从266年司马炎当皇帝,到589年隋朝灭了陈国,这三百二十年里,中国只有十一年勉强算是统一的,剩下的时间全在打仗,人口从西晋初年的两千四百万一下子掉到南北朝末年的一千五百万,中原地区“百里无烟,道殣相望”,《魏书》里说“人迹断绝,荆榛塞路”,有学者统计过,这段时间黄河流域的耕地面积缩水了六成,一直到唐朝初年才恢复到汉朝的水平,换句话说,司马家那一张禅让的纸,让中华文明倒退了三百年

后人提起晋朝,总爱把“风雅”挂在嘴边,《兰亭序》,《洛神赋》,竹林七贤,可这些好看的东西背后,是那些士族把国家当成了自家的花园,把老百姓当成了地里的杂草,他们一边嗑着五石散,一边看着胡人屠城,一边嘴里念着“目送归鸿”,一边能把自己的老婆推到井里,晋朝留给历史最大的遗产,不是什么文艺高峰,而是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了一件事,一个得国不正,治国不仁,把百姓不当人看的政权,就算披上了龙袍,最后也一定会被钉在时间的耻辱柱上。

今天,咱们还非得读读晋朝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学人家那股风雅劲儿,就是为了记住那句老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司马家坐稳龙椅的时候,以为这天下永远都姓司马,可当他们把老百姓当成两脚羊的时候,老百姓也用脚投了票,把他们永远地踢出了中原。

参考文献

1.房玄龄等:《晋书·帝纪·惠帝纪、怀帝纪、愍帝纪》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九至一〇三(晋纪)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来源:木子竹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