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指出:肾脏是人体“沉默的器官”,常常在功能下降时毫无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往往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现代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男性肾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新陈代谢、激素分泌、免疫调节乃至生殖健康。而在每天清晨,人体从睡眠中苏醒的那一刻,正是观察肾功能状态的“黄金窗口”。
早上起床后,男人若能表现出以下三种特征,往往是肾功能较强的信号,值得恭喜。
男性在清晨自然醒来时若出现晨勃现象,医学上称为“夜间阴茎勃起”(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简称NPT)。这并非单纯的性冲动,而是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与肾气旺盛的体现。
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中心的研究数据,正常成年男性在夜间平均会有35次的生理性勃起,每次持续时间约2030分钟。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自我调节行为,能有效维持阴茎海绵体的血液循环,防止器官萎缩。《国际泌尿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2020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晨勃频率与血清睾酮水平密切相关,而睾酮的合成与肾上腺和睾丸共同调控,肾功能良好者常表现出较高的晨勃频率。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晨勃是“肾气旺”的直观表现。若长时间无晨勃,需警惕肾阳不足甚至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护内分泌节律;
· 适度锻炼,如慢跑、游泳、太极,有助提高睾酮水平;
· 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精血耗损;
· 若晨勃持续缺失超过2周,建议进行泌尿科或内分泌科检查。
“起床即疲惫”不是无病呻吟,而往往是肾虚的信号。相反,如果清晨醒来后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身体不沉不乏,这通常是肾功能尚佳的重要表现。
根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肾功能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肾功能良好者夜间代谢废物能力强,体内毒素积累少,睡眠更深,起床更轻松。
肾脏在夜间承担着代谢尿素氮、肌酐、药物残留等毒素的任务。若肾功能不佳,这些代谢物会在体内积累,从而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睡眠障碍、晨起困倦、注意力下降等症状。
此外,肾主“纳气”,即控制呼吸的深度和节律。肾功能强,肺气得纳,晨间呼吸顺畅,自然精神抖擞。
· 避免过度疲劳,定期休息,养护肾精;
·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类、豆类、鸡蛋,增强肾脏修复功能;
· 保持室内通风与适宜的湿度,改善睡眠环境;
·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尤为关键。
肾脏的“本职工作”是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生成尿液。晨尿的状态,是判断肾功能的“晴雨表”。
医学依据健康男性早上起床后,若小便通畅、无灼热感、颜色清亮微黄无浑浊,这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良好。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肾小球滤过率(GFR)超过90ml/min/1.73㎡的人群,其晨尿状态通常表现为透明、无泡沫、无异味。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二阴,其华在发,其液为唾”。早晨小便若清亮如水,说明肾阴肾阳调和,津液代谢平衡,脏腑和谐。
若晨尿出现泡沫多、颜色深褐、尿量骤减等变化,需警惕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问题。
· 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之间,以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 减少高盐饮食,钠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
· 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防止肾脏微血管受损;
· 可适当饮用具有养肾作用的中药茶饮,如枸杞菊花茶、茯苓薏仁水等。
肾脏虽“沉默”,但其功能却关乎全身。无论是中医的“肾为先天之本”,还是西医对肾脏代谢、调节电解质、调控血压的认知,肾健康都是男性生命质量的关键指标。
· 中医调养:可适当食用有补肾功效的中药材,如山药、杜仲、巴戟天、淫羊藿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 规律锻炼:推荐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有助于调节肾气、强壮腰膝;
· 药物慎用:避免长期使用对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定期体检:特别是尿常规、肾功能、生化全套、血压血糖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的关键。
清晨,是身体健康状态的“检测时刻表”。男性若能在起床时:
· 出现自然晨勃;
· 精神饱满、体力充沛;
· 小便顺畅、颜色清亮,
往往说明肾功能良好,身体机能处于较高水平。肾好,精力足,免疫强,是男性健康的重要基石。日常生活中,养护肾功能不仅仅是“补”,更重在“调”。通过科学作息、合理饮食、中西结合的调养方式,可有效延缓肾功能老化,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心理专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