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中专生,辞去市区“铁饭碗”工作,靠“赚差价”年入6000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8:16 1

摘要:他叫林帮权,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99年中专毕业后,他进入了县政府工作,后面又被调到市区。人生可谓一帆风顺,虽说不大富大贵,但是衣食无忧。然而2018年,他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辞去城市里的安稳工作,回到家乡的大山里创业。

商机究竟在哪?

其实商机就在生活里。就像快递小哥总在暴雨天滑倒,直到有人推出防滑鞋套;老旧小区的晾衣杆永远不够用,直到社区团购在阳台上生根发芽。

真正的商机洞察来自三个动作:观察细节(电动车充电难催生换电柜)、拆解场景(露营经济背后是城市人对自然的乡愁)、逆向思维(元宇宙土地交易本质是数字身份焦虑)。

一位来自四川的小伙子,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商机,如今一年销售额已突破6000万。

他叫林帮权,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99年中专毕业后,他进入了县政府工作,后面又被调到市区。人生可谓一帆风顺,虽说不大富大贵,但是衣食无忧。然而2018年,他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辞去城市里的安稳工作,回到家乡的大山里创业。

那时的金阳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可林帮权却铁了心往大山里钻,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还要从青花椒说起。金阳县种植青花椒已有五十多年历史,这里的花椒颗粒饱满、香味浓郁、麻味十足,是远近闻名的特产。然而,由于缺乏加工和销售渠道,农户种出来的青花椒只能以低价卖给外地收购商,一斤只能卖二三十元。

2017年,林帮权前往成都旅游,在逛超市的时候,他发现那里的青花椒经加工后半斤能卖到136元,他仔细一看产地,竟然就在自己的老家金阳县!这让他意识到,家乡的好东西必须自己加工、自己卖,才能真正卖出好价钱。

创业初期,林帮权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打开销路。他带着青花椒样品跑市场,一连三个月都在外地,甚至有一次20天内他跑了五个省。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于争取到成都市一家食品加工厂的订单——100吨干花椒。然而,第一批货送去后却被拒收了,原因是花椒的开口率只有65%-70%,远低于客户要求的90%。

开口率低,意味着花椒晒干后颜色不均匀,黑籽多,需要二次加工,成本高。

林帮权意识到,问题出在晾晒环节。他请教当地有经验的老人,才明白关键点是花椒不能过夜,必须在太阳出来后晒,太阳落山前收回,铺得薄一些,确保颜色均匀、开口率高。

为了确保收上来的花椒不会有问题,他挨家挨户教农户改进晾晒方法,还花40万元买了一台花椒色选机,将花椒按颜色和开口率分级筛选。最高等级的花椒一斤能卖到40元,比过去翻了一倍。2018年,他成功卖出50吨干花椒,并与十多家外地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同年,细心的林帮权又发现了一个赚钱的路子。

除了青花椒,金阳县还有一种特产——白魔芋。这种植物富含膳食纤维,能清脂降糖,市场价值很高。但白魔芋娇气难种,容易生病,农户不敢大规模种植,鲜魔芋一斤只能卖两三元。林帮权却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如果能规模化种植并深加工,白魔芋一定能赚钱。

2018年,林帮权流转了150亩地种植白魔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因土壤和海拔不合适,三个月后这些魔芋全部坏死,颗粒无收

。第一次失败让他心酸不已,但他没有放弃。他找到专家请教,得知白魔芋喜欢海拔1200米左右以及阴凉潮湿的环境,之前他把白魔芋种在400米海拔的土地,怪不得种不出来。

为了找到合适的种植地,他开着车在大山里转了一个月,最终选定了海拔600-1800米的区域,并采用套种玉米的方式为魔芋遮阴。2018年底,他又流转了1500亩地,扩大种植规模。第二年,白魔芋终于迎来丰收,亩产量达到4000斤。

林帮权没有止步于卖鲜魔芋,而是贷款100多万元建起加工厂,将魔芋深加工成膳食纤维粉、魔芋精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他通过网络宣传吸引客户,与湖北一家食品厂签下200吨魔芋精粉订单,一吨售价12500元,一笔生意就赚了250万元。

但是后面疫情的突如其来让他的事业陷入停滞,魔芋精粉的销售一度受阻。

林帮权灵机一动,决定开发适合高铁乘客的即食产品。他带着团队调研高铁乘客的需求,发现产品必须方便快捷、口味多样。于是,他们研发出魔芋凉粉、魔芋素毛肚等开袋即食的产品,口味包括香辣、五香、麻酱等多种选择。

样品完成后,他又找到铁路食品采购商,成功签下2950万元订单,产品顺利进入高铁渠道。同时,他通过直播带货等线上方式拓展销路,2020年前8个月销售额就达到6000多万元!

来源:明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