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叙事 + 视觉冲击:用蔡国强的艺术标签,把“高山”“东方文化”“原生态”包装成一次张力极强的品牌大片,拉高品牌话题度与艺术联名溢价。跨界文化资本:借当代艺术家的号召力,把产品从功能性(装备)提升到文化性(故事、精神)。媒体与传播ROI考量:短期内高曝光、强
高海拔、古冰川、龙形烟花——画面很美。
但当“敬畏自然”的户外品牌在5500m高原放烟花,网络炸了:删视频、怒怼、生态局回应——舆论的火,比烟花还猛。
我把网民评论分为五大板块(摘自媒体与社媒热评),并抽出被骂的6个核心原因。事实与大量网友反应已被新闻转载与讨论。
户外圈愤怒派:认为始祖鸟背离“敬畏自然”的品牌初心,情绪激烈(“被劝退”论)。环保质疑派:怀疑烟花会破坏高原生态、影响野生动物及长期污染。艺术支持派:认为是艺术表达,强调材料为“可降解”与手续合规(少数声音)。政府/媒体中立或事实核查派:引用地方生态环境局称“已备案、选址非保护区、材料属环保型”,倾向观察后续。怀疑商业动机派:担心这是“商业作秀”,艺术被消费化立即(48小时内) — 透明 + 诚恳
发布真诚的第一条公开说明:承认“引起关切/错误判断公众感受”,说明已暂停相关传播,承诺信息公开(不要只说“符合标准”)。(语气:不推脱、主动负责任)同步三份证明材料:把(A)地方政府备案证明、(B)烟花/材料的第三方检测报告、(C)现场环保评估报告,一起公开到官网/微博/知乎专栏。第三方要有公信力。短期(3–14天) — 专家 + 社群沟通
3. 邀请独立环保专家与户外KOL做现场或线上解读会:公开让专业声音参与,听取并记录问题。
4. 与当地社区/村委会公开会谈并提出监督机制:把当地群体的声音写入后续决策。
中期(1–3个月) — 补偿与长线
5. 启动“高原生态修复与守护”计划:资金、志愿者、长期监测(如果确有影响,优先修复)。并把预算与进展公开。
6. 修正品牌传播操作手册:把“敏感地带商业行为审批流程”制度化(外部顾问参与)。
7. 长期品牌叙事重建:连续6–12个月以“修复、学习、在地合作”为主题做内容(而非单次事件型营销)。
小贴士:不要把“删除视频”当作问题解决 —— 这只会被解读为回避。公开、第三方验证、与利益方对话是关键。
来源:小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