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看不到文字,只想到了仙桃的春鲜正当“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8:06 1

摘要:上午9时,一只青壳小龙虾离水不久,工厂里的自动筛选流水线就抓取到虾重等关键数据。生鲜车鸣笛启程,深圳食客的手机同步弹出外卖订单的物流信息。

郭河一条鱼可以做出百种产品

张沟已开始进入“水上春耕”旺季

沔城早藕 抢“鲜”上市

……

省委、省政府提出

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

境内河湖纵横、水系发达

水产资源丰富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连日来,记者走乡镇、进车间、访渔民

看仙桃优质水产品如何激荡起发展的新浪花

郭河吃干榨尽“一条鱼”

晨曦微露,江汉平原腹地,仙桃市郭河镇的苏醒从鱼塘里的沸腾开始。

上午9时,一只青壳小龙虾离水不久,工厂里的自动筛选流水线就抓取到虾重等关键数据。生鲜车鸣笛启程,深圳食客的手机同步弹出外卖订单的物流信息。

每天,跨越一千公里的“极鲜抵达”如此上演。

仙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郭河是有名的水产小镇。该镇坐落着11家水产相关企业,串起养殖、饲料、加工、冷藏、物流等闭环链条,将“一条鱼”产业吃干榨尽。

2025年,郭河镇水产业预计新增产值5.9亿元,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2亿元。

从塘间到舌尖

4月10日,郭河镇官伟村,村民李家淼撒下一把鱼食,水面上瞬间翻起浪花,一条条白鲢争相抢食。

“过去养鱼靠天吃饭,现在只等把鱼养肥,不愁销路。”养了一辈子鱼,老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过。每年10月至12月,白鲢上市旺季,老李家的白鲢直通湖北宁通食品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

采肉、漂洗、精滤、斩拌、成型、称重套袋、速冻、冷藏……整整12道工序,鱼身被制成即食鱼糜,鱼头鱼尾则供应给周边餐饮店。“鱼糜可加工成鱼丸、鱼糕、鱼饺等。”宁通食品公司总经理卢圣兵介绍,高峰时,每天有数十吨鱼糜制品发往全国市场。

郭河镇西襟汉水,北挽东荆,碧水连畴,沟渠如织。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中国黄鳝名镇”“湖北水产名镇”的美誉。该镇拥有4万多亩水域,是全镇镇域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黄鳝、鮰鱼、鳜鱼、鳙鱼、鲫鱼、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品种丰富。

从塘间到舌尖,郭河打通鲜味“最后一公里“——

在湖北忆口香食品有限公司,液氮速冻技术将虾肉细胞活性锁定在捕捞后2小时内,锁鲜度堪比现捞;在湖北楚渔鑫食品有限公司,3万吨级冷库群通过“梯度温控”技术,让鮰鱼从出塘到入库全程恒温;在湖北强农水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百辆物流车组成“黄鳝护卫队”,18小时内将一条活蹦乱跳的黄鳝送达全国20多个省市……

不争“吨位”争“斤位”

在郭河,鲜鱼不仅是食材,更是可无限拆解的“生物矿藏”。鲜鱼出水后,会在第一时间被集中送进工厂“秒解”,实现“一鱼多吃”。

温控、烘干、压缩、磨粉……位于郭河镇的武汉元生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里少见工人身影,各环节由机器自动完成。

“瞧,过去丢掉的鱼骨等下脚料,在咱们这儿变成了高端饲料。”从烘干的原料中拾起一块鱼骨,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郑士佑展示着一条鱼的“增值密码”:鱼骨制成鱼粉,鱼内脏提炼鱼油,两者都可用作宠物高端饲料添加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运货的卡车正在排队出厂。

从鱼骨到鱼粉的价值裂变,本质是产业思维的嬗变。“不争‘吨位’争‘斤位’,不拼产量拼‘含金量’。”郭河镇党委书记朱从博说,科技赋能让“一条鱼”吃干榨尽成为可能,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位于该镇的湖北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投资1000余万元,引进高端科研人员,突破“种苗、饲料、养殖”等技术瓶颈;宁通食品公司携手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建研发团队,调味黄鳝日均产量最高达1.5万公斤;忆口香公司采用食品级液氮技术实现小龙虾锁鲜保存,打破季节性限制,实现全年供应……

如今,亿元级项目格外青睐这个江汉平原小镇,“国字号”企业迭出——强农水产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黄鳝物流中心;嘉康生物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鳝饲料加工企业;元生肽生物公司跻身华中最大高端动物蛋白原料生产基地。

一“鱼”入,百品出

眼下,来自江汉平原的小龙虾正向郭河聚集。

4月10日14时许,宁通食品公司生产线上,青壳小龙虾倾泻而下,在1米宽的传送带上铺开“虾浪”。

30余名分拣员快速进行“三重过滤”作业:拇指抵住虾头判断硬度,食指轻捏虾腹感知肉质,小指一勾便将软壳虾拨入次级品通道。“现在发车,明天中午长沙文和友的食客就能吃到郭河的小龙虾。”公司销售总监袁君说。

当天,该公司消耗小龙虾约8万斤。“这只是旺季的二十分之一,高峰时,1500余人在‘链’上同时作业。”公司总经理卢圣兵说。夏做虾,秋冬做鱼,不一样的生产场景在宁通食品公司泾渭分明。

郭河的水产产业链有多长?“上游有饲料生产,中游有精深加工,下游有冷链物流和销售网络。”郭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白玉如介绍,正是因为“链条紧密咬合”,让当地的水产价值倍增。2024年,该镇水产全产业链实现产值7亿元。

产业链增粗壮大,重塑郭河产业肌理。湖北省虾蟹满仓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元,将89个零散小塘进行标准化池塘改造,整合为18个标准化养殖塘,新增水域面积350亩,总面积达1200亩,推动水产养殖向规模化转型。“今年首批蟹苗已下水,前景可期。”公司负责人肖佳佳说,通过“流转+就业+订单”三方联农机制,有望带动相邻的4个村增收,周边千余户农民致富。

链式思维重塑产业格局。眼下,郭河规划建设的3000亩水产品加工园,一条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冷链物流、水产饲料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定向筑巢”精准吸附链上企业。通过土地集约、服务集成、技术集群,这座水产加工园将实现“一条鱼入园、百种产品出园”的产业聚变,为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提供“链式样板”。

鳝宝宝 上起“学前班”

4月15日,全国网箱养鳝发源地仙桃张沟镇。记者走进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车间,掀开仿真的墨绿色水草,一尾尾受惊的黄鳝快速游动。“这是去年冬天投的苗,目前长势很好。”基地负责人付大海说。

冬季投苗,在过去是养殖户“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黄鳝对气温很敏感,一般是6月开始投苗,9月下旬陆续上市。

去年,张沟镇打破农时限制,探索全年养鳝、四季有鳝,联合湖北水产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优化室内工厂化数字繁养模式。

养殖池整齐划一,随时随地显示着水温。“28℃,黄鳝最喜欢、最适应。”付大海介绍,池底“藏”着加热设备,通过电脑实时调控养殖水温,确保黄鳝在恒温环境生长。

“黄鳝肯吃就肯长,每天都要记录投食时间,观察生长情况。”养殖员张小治是张沟镇先锋村人,养了半辈子黄鳝。“养鳝有两怕:一怕投苗时气温忽晴忽雨,苗种成活率低;二怕水不好,黄鳝发病。”他说,工厂化养殖让鳝宝宝们住着单间,气温均衡、定期换水,有效降低养殖风险。

“跟蔬菜大棚一个道理,既能模拟户外养殖环境,又可避免极端天气。”付大海补充道,室内工厂化养殖可随时投苗补苗,改变一年只能养一季的时令限制。

这边“跨季”鳝宝宝正茁壮成长,一墙之隔的炼苗车间内,上“学前班”的鳝宝宝们即将毕业。

所谓的“学前班”,就是将收购的野生黄鳝苗寄养在室内,训练其开口吃食的能力,提前适应仙桃的养殖环境,避免投苗后“水土不服”。

今年,张沟镇在先锋村、联潭村、三同村等主要养殖区,建设一批屯苗炼苗车间,满足养殖户需求,提高苗种下塘后的成活率。野生苗进入车间后,水温由最初的20℃慢慢升高至34℃。“模拟初夏忽晴忽雨的天气,让鳝苗有个适应期。”付大海说,锻炼过后,鳝苗的成活率达80%。

眼下,黄鳝养殖户已开始进入“水上春耕”旺季——清理网箱,消毒养殖塘,为投苗做准备。“学前班”的鳝宝宝们即将“毕业”,游向千家万户的养殖塘。

沔城早藕 抢“鲜”上市

4月15日,仙桃沔城回族镇南桥村,一汪浅水映晨光。田垄上,种植早藕的小拱棚整齐排列。荷叶在水面舒展,才露出尖尖角。

“再过一个月,早藕便可采挖上市。”张思栋蹲在田埂边,拨开薄膜,满脸期待。他是沔城琦玲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种藕的老把式。

张思栋介绍,这批早藕是“沔城藕”的头口菜,抢的是一个鲜字,吃的是一个嫩字。从正月起种,盖棚、灌水、施肥、保温,每道工序都严丝合缝,容不得半点马虎。

“错峰销售,市场行情好。去年早藕刚上市那几天,一斤卖到16元,顾客抢着买。”张思栋说。沔城早藕个头饱满,藕节短粗,藕皮光亮,咬一口脆爽甘甜,可以当水果吃。

南桥村是沔城早藕的发源地。藕农们偶然发现,一些零散种在稻田里的藕早熟、好吃、卖得快,规模种植随之而来。如今,仙桃“沔城藕”种植面积超5万亩,早藕超3000亩。

“别看这两节早藕不起眼,一亩地可盖两个棚,最早一批可亩产900斤,一亩就能卖1.4万元。”村民邓丰云一边搬运有机肥一边算账。

为种出好藕,合作社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肥水管理。不光施农家肥,还将蚕豆、油菜桔梗翻耕作底肥,种出的早藕产量高、品质好、营养足。“沔城藕是武汉、荆州、十堰等周边市场的紧俏货,江浙、广东的客商每年来抢单。”张思栋说。

一支早藕,为何都抢着要?

“品种是根本。”张思栋说,沔城藕形似“鸭蛋头”,属于千年古藕种,经历岁月洗礼,曾一度濒危。如今凭借其粉糯的口感、高淀粉含量重新出圈。21%的淀粉含量,几乎是普通藕的两倍。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仙桃建立“供种、种植、施肥、管理、销售”五统一标准化机制,搭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订单+冷链+电商+直播”销售体系,凌晨采藕,上午直达武汉、荆州等地早市。

一支藕带火一条产业链。早藕、藕带、藕粉等产品相继上线,“荷花旅游节”“万人藕汤宴”“村厨大赛”等活动持续举办,“藕遇仙桃·鳝行天下”IP加速出圈,“沔城藕”正成为仙桃农业新地标、文旅新名片。

看到这些

小编只想到了鱼米之乡的春鲜

香辣盘鳝、凉拌藕丁

酸汤鱼丸、香卤大虾……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张曼、胡纯波、刘贤双

图/全媒记者 刘贤双、张曼

来源:仙桃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