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谷雨,老话说“谷雨有三怕”,是哪三怕?有道理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7:47 1

摘要: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完它夏天就快来了。这节气名字非常形象,古人觉得这时候的雨水特别养庄稼,有“雨生百谷”之说,所以叫"谷雨"。到了这时候雨水变多,天气也暖和起来,地里的庄稼也需要这些条件才能好好长个儿,所以对农活来说特别重要。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完它夏天就快来了。这节气名字非常形象,古人觉得这时候的雨水特别养庄稼,有“雨生百谷”之说,所以叫"谷雨"。到了这时候雨水变多,天气也暖和起来,地里的庄稼也需要这些条件才能好好长个儿,所以对农活来说特别重要。

谷雨这个节气,民间有很多农谚流传。比如"谷雨无雨,后来哭雨"这句话,意思是古代老百姓最担心谷雨期间不下雨,因为这时候正是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谷雨不下雨,之后可能持续干旱,老百姓就得发愁求雨了。另外很多老辈人常说谷雨有"三怕",又有啥说法呢?咱们接着往下说。

一,“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之前咱们提到的"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其实说的是谷雨期间如果不下雨,庄稼后续可能缺水受灾。这时候正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期,比如冬小麦这类越冬作物,现在刚好到了拔节长穗、开花授粉的重要阶段。这些关键生长期要是缺了水,就像人长身体时吃不饱饭,生长就会大受影响。

对于越冬小麦而言,缺水会导致植株发育迟缓,抽穗扬花期生理活动受阻,造成空壳增多、颗粒饱满度降低,从而导致减产。对春播作物而言,此时正值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关键期,若自然降水不足,未出苗的出芽率将显著下降,已出苗的则易形成瘦弱苗株和缺素性黄化苗。因此,谷雨降雨对这段时期的农作物生长尤为关键,所以“谷雨无雨”成了古人在谷雨节气期间最担忧的问题之一。

二,"谷雨有霜,麦收泡汤"

谷雨作为春季的收官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之间。此时,随着寒潮天气逐渐消退,气温显著回升,农田进入播种育苗及瓜豆类作物栽植的关键阶段。"谷雨断霜"这一农谚意指:节气转换后冷空气活动趋于终止,地表霜冻现象基本消失。即便偶有残留,也仅见于夜间时段,待日出后温度上升即迅速消融,不会对农作物生长构成实质影响。

谷雨是越冬作物进入抽穗灌浆、春播作物幼苗生长的关键农事节点。若此时因"倒春寒"突发霜冻灾害,将导致小麦穗部受冻形成无法结实的空穗,棉花、玉米等春播幼苗亦可能整株坏死。传统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明确指出此时应结束霜冻期,若出现异常霜冻的反常现象对于农耕为主的古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三,"谷雨风,麦落空"

关于谷雨时节的大风现象,民间农谚如"谷雨怕大风,风来收成空"则揭示了其农业危害性。这个时候的大风容易形成典型的气象灾害:对处于扬花授粉期的冬小麦,风力过强易吹散花粉降低授粉率;对已抽穗作物易引发茎秆倒伏,阻碍籽粒灌浆,最终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沿海地区还有"谷雨南风起,三旬必有雨"的说法,意在强调持续南风可能诱发连阴雨天气,对成熟作物的收割晾晒同样构成威胁。

此外,谷雨节气期间正值冬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此时麦苗高度接近齐腰,但茎秆结构尚不够健壮。如果遭遇强风天气,极易引发成片麦苗倒伏。特别是在风力过大时,甚至会造成麦秆直接折断的严重后果。这对于农民来说尤为揪心,眼看着精心培育数月的庄稼可能因为一场大风就导致收成全毁,不仅经济受损,更可能让整个生产季的辛劳付诸东流。

节气农谚里往往藏着古人的经验之谈,北方最怕谷雨节气"倒春寒",如农谚说"谷雨霜打秧,一熟难保两熟粮",而江南更担心连绵阴雨,如农谚云"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这些经验在气候异常的今天仍然管用,也时刻提醒我们,千百年总结出的农耕规律依旧能够相得益彰。

来源:古今三千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