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笔者走进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长兴村的土地整治现场,该乡正采取有力措施对长兴村仙鹅组百亩抛荒耕地进行整改。挖掘机、旋耕机来回作业,除草、平整、翻耕,经过改造,昔日的田地、旱地已一步步地变身波光粼粼的大水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挖掘机、旋耕机来回作业,除草、平整、翻耕。
红网时刻新闻4月17日讯(通讯员 唐兰荣)4月16日,笔者走进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长兴村的土地整治现场,该乡正采取有力措施对长兴村仙鹅组百亩抛荒耕地进行整改。挖掘机、旋耕机来回作业,除草、平整、翻耕,经过改造,昔日的田地、旱地已一步步地变身波光粼粼的大水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经过整治后的百亩荒地已与种粮大户签订了流转协议,种植双季稻,计划在4月底完成早稻插秧。”长兴村党总支部书记朱胜国向笔者介绍道。
连日来,酃湖乡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有效落实各项惠农稳粮政策,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整治、修复灌溉水渠、新修田间道路等多种措施,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地治理,种植优质水稻,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也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让土地提质,“粮田”变“良田”。
与此同时,酃湖乡在完善水利、道路等农田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加快春播春种进度。今年,全乡已开展粮食种植技术培训10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20人次。全乡计划开展水稻种植面积约1600亩,预计总产量达650吨,让“薄田”变“良田”。
此外,该乡为更好挖掘“地力”价值,在传统种植“一年两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多元经营主体,积极探索“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等立体化种养模式,全力实现良田价值的最大化。亩均收入从原来的1300元,提升到2600元左右,让“闲田”变“忙田”。
仓廪实则天下安。近年来,珠晖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落实各项惠农稳粮政策,以垦荒种粮、机械化种植、提升粮食品质等措施,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