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灭掉薛丁山一族?背后隐情,无非是权谋的博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04:17 1

摘要:救人了?元宵节灯会,人声鼎沸,长安城没有一处不喧闹。突然一声女子呼救,像枪声一样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过去。薛丁山的儿子,薛刚挤过人群,只看见几个装束不同于普通人的男子对一女子动手动脚。气还没喘匀,他判断出那受侮辱的女子家世不俗,怎么就没人管呢?

救人了?元宵节灯会,人声鼎沸,长安城没有一处不喧闹。突然一声女子呼救,像枪声一样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过去。薛丁山的儿子,薛刚挤过人群,只看见几个装束不同于普通人的男子对一女子动手动脚。气还没喘匀,他判断出那受侮辱的女子家世不俗,怎么就没人管呢?

这不是薛家的风格。薛刚没犹豫,立刻冲上前去,对那几个人拳打脚踢。空气里的紧张感像拉满的弓。他本来只是觉得揍对方一顿就够,没打算真让人受伤。谁料其中一人还手,金棍挥下,把薛刚的头打肿一大块。薛刚怒了,憋着闷气,一脚踢出去,结果对方当场毙命。

随从一看,对方穿着黄袍。场面一下子变了。长安城的规矩,黄色不是一般人能碰,薛刚一下子就懵了。随从小声说:“公子,闯祸了。”薛刚来不及多想,拔腿就跑。姑娘的哭声一下子变成了周围的惊叹,观灯的人四下逃散,没人敢说话。不是怕薛刚,是怕那身黄袍。

倒地的人不是普通百姓,是唐高宗李治的次子李奇。宦官慌忙报告,唐高宗那天还在醉春楼作陪,听到消息,没撑住,直接昏倒,病情加重。这一年李治暴毙,皇后武媚娘手握朝政,紧接着下令诛薛丁山全家。薛家38口被活埋,长安城里的风向转了。

乍看薛刚闯的祸就是薛家灭门的原因。谁都讲理,那是皇子——但实际上,薛家和武皇后的碰撞早就埋下。薛家是世代武将,大唐开国元勋,稳稳的军方山头。薛仁贵、薛丁山前后镇守东西两方,打下的边防疆域才有长安这灯火。薛仁贵的“平辽王”封号不是虚名,辽地铁骑不是随便谁都挡得住。

李世民两次御驾亲征,薛仁贵都没让他失望。第一次是平高丽,第二次是西征哈密。薛丁山跟父亲出征,年轻,武艺高,他是将门之后,底气足。有点意外的是,薛仁贵西征碰壁,吃了败仗。有说军情失误,有说是郭待封捣乱。郭待封父亲得势,大将之子不服给薛仁贵做副,将粮草断绝,让主帅难堪。薛丁山没被自己人坑,和樊梨花两度救场,成了唐军扭转乾坤的主力。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对薛丁山格外看重。薛家威望理所当然,军队里许多老将都愿意听薛家的调遣。这在权力架构里,属于独立的势力。皇帝宠臣太盛,朝廷里总有人不高兴。李义府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文官心思多,看薛丁山一路风光,暗地里总想使绊,嘴上功夫很溜,不停在高宗面前挑拨:“陛下,这薛丁山是不是韩信、魏延那种马莽之才?”

皇帝疑心重,一听就把薛丁山外放幽州,削权。薛丁山压住火气,默默赴边,连随从都很少带,不敢生事。在边境生活艰苦,薛丁山身体垮了,高宗去巡边看到他骨瘦如柴也不免动容。一次突厥契丹犯边,高宗险遭不测,薛丁山冲杀救驾,负伤不退。高宗愧疚,当场恢复信任。薛家又回到权力场。

李义府和几个文官危机感爆棚,总觉得薛家是石头不搬不得了。他们不会正面硬刚,绕道从武媚娘身上下手。李义府等人怂恿高宗废王皇后,立武昭仪,顺水推舟捧武则天至权柄巅峰。武后成了皇后之后,这些文官成了她的党羽,直接影响朝政。武皇后刚开始还没完全压制军方山头,薛丁山等一批老将,跟她始终不对付。

薛家在朝中是独立一系,军方不会买武则天的账。每次她发指令,薛丁山等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故意拖延。武皇后既恨又怕这些军头,真正没有把握之前不敢下手。但她等风吹草动,等时机成熟。薛刚当街误杀皇子,一切都合理化,满门抄斩就顺理成章。

冷静看,这场杀戮背后,不全是薛刚莽撞的后果。只要薛家掌兵在手、军事独立,武皇后始终会找机会灭掉这根刺。正如历史上权臣与帝王的拉锯,谁也无法确保永远站对队。唐朝的军事力量虽强,但制度始终压不住军头结党。薛家和文官集团,谁都想多些话语权。

薛家被灭,长安权力格局大变。武则天启用新军头郭元振、杨思勖等人。这批新将看似气焰旺盛,打仗却没出什么好成绩。游牧民族屡次犯边,朝廷捉襟见肘。武则天不得不又起用旧日老将与新秀,可权力分配已变,大家都低头。她手腕很硬,谁也不敢造次。

等武则天年老,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协助李显复辟。薛刚兄弟也跟着李家复兴出力,终于翻身得以赦免。他们活到晚年,落得平安。只除了薛家那段血腥往事,谁也不提。政变之后,薛家与武氏恩怨翻篇。利益交换之下,没有谁永远是赢家。

有意思的是,薛家与武家恩怨一场,背后是权力的博弈,每个人在大局里都没什么选择。薛家降生于战火、立于兵权,最终还是输在了皇权。薛家在高宗时期如日中天,到了武则天手里,变成被清算的对象。失去了天时地利,薛家跟长安城的夜色一样,转瞬不见。

又或许,薛丁山一家没有错,错在天命,只不过他们站在对错的刀尖。谁都说忠臣义士可敬,有时结果也不算什么。那年元宵节之后,长安的灯光,照不亮那户人家的门。不同的人看不一样的结果,谁知真假?

其实,他们活着的时候,盛极一时。一朝风波,满门凋零。而武皇后,一样也没能稳坐朝堂到最后。皇权更迭,英雄成败,全凭天意。

这故事,讲到最后,谁是真主角?长安城的月色依旧,谁想再问一次:权力之争,到底谁赢了抢到最后?

来源:史巴佬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