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年代的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蓬勃发展,许多新鲜的玩意儿随之涌入了国门,但由于多年来朴素的生活习惯,导致孩子们在接收新鲜事物的同时,还保持着最童真的心性。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童年的生活总是那样的快乐,放学和同伴一起结伴而行,吃着小卖铺的便宜零食,这些时光即便时隔多年,但在我们的记忆中它却是如此的熠熠生辉。
相较于现代小孩的童年被补习班和电子产品多占据,七八十年代那些孩子的童年可谓是真正的无忧无虑。
那个年代的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蓬勃发展,许多新鲜的玩意儿随之涌入了国门,但由于多年来朴素的生活习惯,导致孩子们在接收新鲜事物的同时,还保持着最童真的心性。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照片来了解七十年代人的童年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百姓们的生活仍然处于比较贫穷的阶段,并且当时由于国家人多力量大的号召,导致很多家庭在条件贫困的情况下还生了很多小孩,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小孩也吃不起奶粉等营养补剂,只能自由生长。
在照片中,所展示的麦乳精则是当年著名的营养品,当时的小孩不吃奶粉,大多是母乳,有条件的家庭则会给孩子吃麦乳精,喝起来甜甜的,带有一丝奶膻味,含有一定量的营养,小孩也非常喜欢喝,一罐就只有一点点,价格较贵。
在那个没有手机,手表也鲜有人家有的年代,人们想要看年月日,大都只能选择用日历,当年的日历可没有现在这么精美,明星、风景、台式和挂式的应有尽有,当年就只有最普通的挂历,而且挂历还是由非常粗糙的纸制成,闻起来味道刺鼻,质量也不好。
在照片中,只见眼前的挂历非常具有年代感,上面的彩绘化着解放军和百姓交流的模样,十分具有年代特点,下面写着1970年,每一个月印刷得整整齐齐,用完一年后这挂历还可以用来当草稿纸,唯一的不便就是用起来容易掉色。
在七十年代那个大家都比较贫穷的年代,普通百姓家中的状况基本上是,父母每天在外做工,清晨出门傍晚才回来,孩子则在家自我生存,自己给自己做饭,自己和同伴一起玩游戏消磨时间,正是那样的时代背景使得那个年代的小孩从小便有很多发小。
在照片中,只见一群小孩正在玩抽陀螺,其中一个小男孩手中拿着长鞭,地上木质的陀螺在疯狂的旋转着,小男孩则抽得起劲,一旁还有很多小孩在旁边观望,等着下一个轮到自己玩,这个游戏到如今几乎销声匿迹,只有在公园里有时还能看见老爷爷在抽陀螺。
当年的小孩,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他们没有像现在这般有各种新奇的玩具可以玩,于是他们便开动自己的大脑,创造一些游戏来打发时间,斗鸡则是其中之一,不仅方便玩耍,还能很好的消磨时间,成为了大家课间十分钟的不二选择。
在照片中,只见一群小孩在学校的围墙内玩着斗鸡,他们一个个将腿掰起来,用膝盖去撞击对方,谁的腿先掉下则算输,他们一个个玩得笑得十分开心,但实际上这个游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撞击的力度稍不控制就容易骨折。
众所周知,七八十年代的小孩大部分动手能力都很强,在那个一言不合就缺吃少穿的年代,孩子们经常需要自己动脑筋来给自己加餐,那时候的城市化比例还不高,随处可见的池塘成为了大家最爱去的地方,朋友间经常结伴去游泳或者摸鱼抓虾,好不快乐。
在照片中,只见两个男孩打着赤膊,弯着腰,裤腿被高高挽起,顶着头顶的烈日在池塘中四处摸索着,他们一边寻找小鱼小虾,一边交流着,其中一个男生手中似乎还提着篮子,希望今天能够有一个大丰收给全家人加餐。
在那个物资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人们购买东西并不是有钱就行,而是要凭“票”,也就意味着要有购买这一事物的资格,例如米票、面票等,这些票都是按照家中的人口来分配,想多吃也没有,其中电视机票和单车票那更是有价无市,一般只有非富即贵才能购买。
在照片中,展示的便是当年的凭票,上面写着“半市斤、一市两”等都是购买生活用品的计量单位,一个月的票就这么多,因此在家使用时也需要节省支出,尤其是家中有正值青春期长身体的孩子,那可就只能全家节衣缩食来勉强让孩子多吃点。
七八十年代小孩的成长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便是随心所欲,父母常年的忙碌,导致他们的自由程度很高,同时当时的父母养孩子也没那么精细,因此孩子们显得非常大胆,对于大自然有着很高的好奇心,经常会与朋友结伴去探索大自然,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还结交了坚固的友谊。
在照片中,只见一群小孩趴在一个土堆上,土堆下被掏了一个洞,其中一个孩子在洞里面添加着柴火,小洞里面燃起了熊熊火焰,上面摆着几个红薯,篮子里还有几个鸡蛋,他们正在烤着红薯,香味缓缓蔓延开来,这便是童年最好的味道!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明星,现在的孩子们则喜欢追韩流,买小卡、买专辑和看签售等活动玩得不亦乐乎,而在那个淳朴的七八十年代,大家追星最多也就是抄抄歌词,买明星的贴画或者买磁带,那时候有一个人买迈克尔杰克逊的磁带,全班人都要借来听。
在照片中,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追星的印记,只见眼前的本子上左边贴着自己喜欢的偶像的贴纸,右边则是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摘抄的歌词,那又是谁青春的记忆?
但不难发现的是那时候的审美和现在还是有些相似,大家都喜欢长相乖巧像小虎队那样的明星,十分养眼。
时隔多年,还记得那个年代流行的大哥大和BB机吗?在当时那可是富人的象征,那么没有手机和视频通话的年代,一句“有事呼我”成为了大家的口头禅,想要联系到对方只能打给塔台,进而通过塔台服务生将想说的话转为文字进行传播,那时候较火的呼机就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
在照片中,只见眼前的呼机的品牌是摩托罗拉,它长得像一个褐色的小盒子,形状是方的,上面的显示屏也很小,下面的按键可以用来让信息翻页,一有信息传来它就会发出“bibi”的声音,于是大家叫它bb机。
再次看到眼前爆爆米花的场景,都好像能够闻到爆米花的淡淡奶油香。相较于现在人们吃的爆米花都是由爆米花机或者加热制作而成,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做爆米花的手艺人则是用一个陶罐放在火上加热,快速转圈才能爆出来,不仅香味很浓,吃起来也更为香甜。
在照片中,只见一个老爷爷带着帽子,穿着夹克,坐在小板凳上,手中在给加热的陶罐不断翻面,以方便玉米粒受热均匀,旁边站着两个小孩如饿狼般盯着爆米花,就等着爆好尽情品尝了,可别小看爆米花,这也是个手艺活,稍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有的成了爆米花,有的还是玉米粒。
在那个年代,小孩子想玩什么玩具,经常不是想着去哪里买,而是想着要怎么做,可谓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像当年的滚铁环和陀螺等就都是他们自己做的,不仅省钱,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照片中,展示了一个树哨,它如同口哨一般,主要由春天刚刚发芽的树枝制成,只需要者一根嫩树枝,轻轻一拧就能将树皮和树干分离开来,内心一抽出来,枝皮稍稍修剪就能做出一个哨子,吹起来非常响亮。
在那个年代,人们所能吃到外来的“新鲜食物”并不多,古巴糖就是其中之一,也算是进口的奢侈零食,当时古巴糖果流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那时候和古巴的关系较好,因此进口了一些古巴的食品,没想到糖果深受孩童群体的喜爱。
在照片中,只见古巴糖非常大块,有白色和棕色等各种颜色,看上去和普通的冰糖没有差别,实际上古巴糖主要是由甘蔗提取而来,算是蔗糖的一种,原料非常干净,价格也比较贵,在那个进口食品比较少见的时候,能够吃得起古巴糖的家庭也是富贵家庭了。
那些70年代的旧时光,如同一本泛黄的相册,静静躺在岁月的角落,它们或许没有如今的绚丽多彩,却有着最质朴的温暖与纯真。
那些童年的记忆,是时光深处永不褪色的风景,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些关于70年代的记忆,都值得我们一生珍藏,它们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在生命中永远不会褪色。
来源:万物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