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连续3年发声:老花镜配放大镜,药物说明书急需放大字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6:55 1

摘要:全国人大代表戴茵把这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核心就一个:说明书的字太小,内容太专业,老年人看不懂也看不清!

平时咱们可能真的没把药品说明书放在心上,不就是一张小纸嘛,能有多大问题?可对很多老年人来说,这张纸却成了吃药前的“拦路虎”。

全国人大代表戴茵把这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核心就一个:说明书的字太小,内容太专业,老年人看不懂也看不清!

为什么把说明书字体放大这么一件“小事”,非要连续提议三年呢?阻挡改革的到底是什么?

右边为现今最常见的“天书”说明书

坚持有的背后

戴茵建议的背后有不少真实的故事,这些年她一直在全国各地调研,差不多84%的老年人觉得说明书上的字“太小了,根本看不清”,还有58%的人说那些专业术语根本就搞不明白。

这些说明书就是老年人的拦路虎,不仅看着费劲,就算看清了也经常搞不懂什么意思。有的老人没办法只好打电话问药厂,可药厂的解释又是一通云山雾罩,他们根本就听不懂。

老年人身体没有完全健康的,或多或少都得吃点药,可这些说明书就成了吃药的天书,让老年人吃个药都成了难题,儿女着急不说,还会有安全隐患!

可这事儿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棘手,为什么堂堂人大代表呼吁三年一直没解决呢?其实戴茵第一年提的时候相关部门也听到了,国家药监局2023年还启动了适老化改革试点,想给老年人整个“特大号字版”说明书。

按计划试点的药品有不少,全国已经有1500多种药品参与了改革,听起来不错,可实际上数量相对于市场上十几万种药品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试点覆盖面太小,很多老年人还是享受不到便利。

所以这些年戴茵别一直在想办法,她每年提案里都详细列了几条改进办法,最直接的就是建议修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把适老化要求写得清清楚楚,不仅要规定说明书的字号还得简化那些看不懂的专业术语。

她还提议国家药监局得给企业一些资金支持,帮他们更顺利地改版说明书,同时开个绿色通道加快审核速度,让适老化说明书早点进入市场。

这么看上去她想得挺周到的,企业和老年人之间的利益终归是需要平衡的,但在这场改革中显然老年人是弱势的一方。

好在我们国家有为人民说话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戴茵代表的呼声,老年人的权益也能受到保障,可即便有国家政策支持,改革进展还是不如预期。

不少药企对这个事态度不太积极,甚至还有点“拖拖拉拉”。那么咱们就得问问,为什么药企不积极?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利益链条”呢?

药品说明书的字为啥这么小?

虽然代表的提议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回应,还搞了适老化改革试点,但效果只能说一般,除了覆盖面小之外,很多老年人还是抱怨:说明书的字小得像芝麻,看一眼眼睛就花了。明明就是一个印刷的问题,又不能改变,药企为什么这么拖拖拉拉的呢?

药企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些药企员工透露这事其实不能全怪他们。国家对说明书内容要求特别严,药物成分、用法用量、禁忌这些都得写清楚。

一个药品的说明书往往要包含二三十项内容,这么多字得全塞到一张纸上,纸的大小又是固定的,很多药企也委屈,我们也不想把字弄那么小,但地方就那么大,字小点才能排得下。

纸张小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药企也是要考虑生产成本的。如果说明书的字大了,纸张也得跟着变大,虽然对一盒药来说没什么,但对药企的采购来说成本肯定会提高不少。

而且字大了,包装盒也得换大的,机器要调,生产线得动,这些都是钱。字大了墨水和纸张用得多,可能导致药品价格上涨,对老百姓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那为什么有些药品包装挺大,里面药却只有一点点,这不是浪费空间吗?很多药企在包装上下功夫,盒子做大,里面药品却一点点,这就是药企的另一种策略了。

他们觉得大气包装在货架上更显眼,跟药没什么关系,顶多算一种营销。但在老年人眼里这就成了“华而不实”。明明可以放大说明书的地方,却拿来做了豪华包装。

所以消费者和生产厂家之间的矛盾永远是无法调和的,不管一方如何退让,另一方也总能找出让自己不爽的点来。

不过在药品说明书上还真的不只是买卖双方的对抗这么简单,药品是关乎人体健康的产品,国家对药品的各项指标监管的非常严格,所以说明书是必须要经过国家药监部门审核批准的,改字号或排版相当于一次“大手术”,不仅要走流程,还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虽然2023年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鼓励药企提供大字版、语音版说明书,但这并不是强制要求,改不改还得看药企自己。

说到这里,咱们大概明白了药企拖拖拉拉的原因。既有成本问题,也有流程复杂性。但从老年人的需求看,总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让老年人继续看着“天书”吃药吧?

何况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还是有很多的解决方案的。

未来的药品说明书会变成啥样?

人类已经迈入AI时代了,药品说明书这点事儿根本就不算事儿,至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给了这个问题很多新的解决办法。

电子说明书这个现成的办法就很不错,现在我们买了很多东西都有电子版说明书,药品其实也可以这么搞。买了药之后看不清那张密密麻麻的小纸片也没问题,只要用了电子版说明书,拿手机扫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药品的所有信息。

这样就可以解决老人的难点,字体大小随你调,还能上下滑动,方便得很,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了纸质说明书字小的问题,还省纸,环保又高效。

现在有些药企已经开始在包装上加印二维码,扫完之后不光有电子说明书还能听语音播报,这对视力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非常贴心的设计。

还有些药直接弄了个一键语音播报,按个钮就能听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对那些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非常友好。

除了电子说明书,有些高科技手段也开始进场,有些地方搞了说明书APP或小程序,这些程序里面涵盖了很多种药品,只要根据规格进行相应查询,就能知道用法用量,不但能放大字体,还用大白话解释那些专业医学术语。

有些还加了“用药提醒”功能,老年人不但能轻松查看说明书,还能设个服药时间到时自动提醒,避免漏服或者重复服药。

不过现在这些高科技手段还没有全面推广下去,真正等到全民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电子版说明书和APP的普及必须要涵盖所有药品,现在的药品量这么繁杂,制药企业也是良莠不齐,对一些小药企来说可能有点技术门槛。

而且有些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甚至有些岁数大的人根本就没有智能手机,推广电子说明书虽然能解决一定问题,但是不能涵盖全部。

光靠科技不够,这就需要社会做一些服务方面的努力了,可以在药店设个专门的药事服务台,一些大城市的药店不但提供放大版的纸质说明书。

还免费提供老花镜,服务更贴心一些的有工作人员帮忙解释说明书内容,如果每个社区药店都有这种服务,老年人用药安全肯定更有保障。

提升服务质量不光是药店的事,还得从制度上多做努力,戴茵代表就提到过,未来药品监管部门可以明确相关法规,把适老化的要求写进法规变成强制标准。

国家药监局也可以考虑出更细的实施细则,可以铭文规定说明书的字号不能小于多少,哪些关键信息必须加粗或放大,哪些术语必须用大白话解释。这样药企就有章可循,标准也不会乱。

适老化改革不光要覆盖非处方药,处方药也得跟上,虽然处方药通常是医生指导下使用,说明书主要由医生和药师解读,但老年人自己在家吃处方药的也不少。

有些人记性不好,吃了什么药、吃多少经常搞混,说明书的易读性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如果处方药的说明书也能适老化改造,医生和药师的解释工作也会轻松不少,老年人也能更清楚自己的用药情况。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未来一定会有更加智能的药品说明书解决方案。

人们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指导用药,买了药只要对着家里的智能音箱说“小X小X,这个药怎么吃?”音箱就会自动读说明书,直接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这种智能说明书不但解决了字小看不清的问题,还能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结尾

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不是小事儿,无论是电子说明书、APP,还是智能音箱和贴心的药事服务,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老年人在用药时更加安心、放心。

我们也期待未来科技发展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便捷的解决方案,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轻松看懂药品说明书,不再为吃药而烦恼。

来源:百科密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