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认赵孟頫 “圆润”!他晚年行书超内敛,笔墨遒劲惊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3:51 1

摘要:前些日子,我偶然在图书馆的旧书堆里翻到一本《赵孟頫书法集》,随手翻开,就撞见了那幅《相州昼锦堂记》。纸页泛黄,墨色却依然鲜活,像一捧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清冽得能照见人影。

前些日子,我偶然在图书馆的旧书堆里翻到一本《赵孟頫书法集》,随手翻开,就撞见了那幅《相州昼锦堂记》。纸页泛黄,墨色却依然鲜活,像一捧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清冽得能照见人影。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这几个字轻轻跳进眼帘,我忽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梦想吗?小时候在老家,村里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全村都来贺喜,那阵仗,不也像极了"高车驷马,旗旄导前"的场景?

可赵孟頫写这幅字时,已经六十七岁了。延祐七年(1320年)的八月,他坐在书桌前,窗外或许正飘着细雨。那时他的长子和妻子管道昇都已离世,仕途也已不如当年。可你看这字——"笔画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恰似'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我以前总以为"龙跳虎卧"是形容字的气势,现在才明白,那是赵孟頫的心境:龙在天门跳跃,虎在凤阙安卧,不争不抢,却自有天地。

我常想,若赵孟頫当年没有经历这些,他的字会不会还带着年轻时的锋芒?就像我年轻时写书法,总想把字写得特别"大"、特别"张",结果越写越别扭。后来才明白,书法不是用力"写"出来的,而是心"活"出来的。

你看这幅《昼锦堂记》,赵孟頫把王羲之的笔法"弱化了欹侧态势,以平稳端正的姿态重新构建了晋人的风骨"。这不就是他人生的写照吗?年轻时追求"张",老了才懂得"稳"。就像我最近在院子里种花,以前总想把花种得又大又艳,结果花蔫了;现在只顾着浇水、松土,花反而开得更好。

最打动我的是"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这句。欧阳修写韩琦不以富贵为荣,赵孟頫写这幅字时,想必也正经历着"富贵而归故乡"的感慨。他写"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这不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吗?

我坐在书桌前,手边放着一杯热茶,慢慢临摹着这幅字。写到"昼锦"二字时,我突然明白:赵孟頫不是在写"昼锦",他是在写自己——写一个历经沧桑后终于明白"富贵不如德行"的老人。

以前看书法,总盯着"笔法"、"章法",现在才懂,书法最动人的,是字里行间藏着的人。赵孟頫写这幅字时,已经"人书俱老",他的笔尖里,有对生命的理解,有对人生的感悟,有对世事的通透。

那天晚上,我翻出自己以前的书法练习,那些刻意"开张"的字,现在看起来竟有些可笑。就像我以前总想把日子过得轰轰烈烈,结果把自己累得够呛。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开张大气",是心先敞亮了,字才跟着亮起来。

临到深夜,我放下笔,窗外月色正好。突然想起赵孟頫写这幅字时,或许也正对着一窗月色。他不是在"写"字,他是在和自己的心对话。

窗外的月色更亮了,我忽然明白,赵孟頫的《昼锦堂记》不是一幅书法,而是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老人如何把一生的领悟,轻轻放在纸上。#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易贝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