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四放巨量大跌之后,周五延续下跌走势,但从急跌变为缓跌,跌幅大大收窄,关键是量能出现超8000亿的萎缩。从周四放量幅度超30%的杀跌,再到周五缩量超25%的杀跌,量能的快速变化意味着杀跌的动能快速减少,这跟9月初杀跌时的量能变化非常相似,但唯一不同是9月初连续
周四放巨量大跌之后,周五延续下跌走势,但从急跌变为缓跌,跌幅大大收窄,关键是量能出现超8000亿的萎缩。从周四放量幅度超30%的杀跌,再到周五缩量超25%的杀跌,量能的快速变化意味着杀跌的动能快速减少,这跟9月初杀跌时的量能变化非常相似,但唯一不同是9月初连续三天指数跌幅最是加大的,9月2号沪指下跌0.45%,9月3号跌1.15%,9月4号跌1.25%,并且连续三天下跌个股数量是4056、4560、2990,跌停的数量分别是25、22、47。很明显9月初市场连续三天跌的比较惨,市场的风险得到快速的释放,所以才能短线见底并再次创了新高。
而本周四沪指大跌1.15%,周五下跌0.3%,下跌个股数量分别为4350和3404只,跌停板数量分别为8只和26只。很明显9月初下跌速度是不断加大,而本周四周五下跌速度是快速收敛的。但这个位置的风险要比9月初要大,但指数的快速调整仅仅一天,周五指数与个股也没怎么跌了,只是局部的大涨品种跌的多了一些,给人感觉调整很快要结束,但从我的观察来看,急跌有利于风险快速释放并容易见底,而慢跌不利于风险快速释放,很容易导致市场真正进入调整的周期,本轮反弹以来,市场并没有出现像样的调整,只是情绪起来之后一时半会很难降温,近期又有降息的预期在不断扰动,而市场在美联储降息这样的大利好下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而是选择向下,这让我们更加确信市场进入调整周期的预判。
当然我们看调整并非凭感觉,也并非刻板的认为涨多了就必须调。更多的还是从大资金的角度出发来预判的,首先国家队在刻意压盘,强化监管层稳股市的预期,强化慢牛预期,其次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出非常明显,只有向下砸出一定的空间才能吸引主力资金再次进场,最后大股东疯狂的减持套现,极大对冲掉了市场的增量资金;还有就是非银存款的增速明显在放缓,后续资金接力出了问题。当然也有人认为基本面不支持市场不断反弹,我认为这并不重要,毕竟本轮牛市根本和基本面没有关系,牛市刚起步不久,现在还不到谈基本面能否跟得市场上涨的时候,现在更多是估值的修复。牛市只有到中后期的时候,整体市场估值泡沫非常大的时候 ,基本面才会变得十分关键。
上边的是我们对当前市场的整体定调,长假临近,市场进入静默期,接下来言归正传,来分析下最新市场的走势。周五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3%,深成指微跌0.04%,创业板指下探0.16%。超过3400只个股翻绿,跌停数量达27家,而涨停个股仅有60只。内资主力资金一天净流出超过685亿元,但成交额却缩量至2.3万亿元,较前一日骤减8285亿,这个矛盾的数据背后,既有高位股的集体退潮,也有科技主线的倔强坚守。
尽管大盘萎靡,存储芯片、光刻机等硬科技板块逆势崛起, 德明利 、江波龙 创历史新高,盐湖提锂、民爆等冷门板块意外领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此前风光无限的 机器人 、医药股全线溃败,银行板块甚至跌破年线支撑。这种分化既暴露了资金节前的避险需求,也暗示着新一轮行情的主线正在酝酿…,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这个时候我们更多需要耐心,注意观察大资金的动向,对于前期大涨的品种懂得回避,像之前一只走大牛的银行,近一段时间在躲牛市,为了防止你的持股成为一下个银行,所以我们必须做足功课,不能总陷入之前的大涨品种不能自拔。接下来就盘面变化谈几个观点,希望对大家投资有所帮助:
第一:高位股集体杀跌,短线回调是否见底呢?市场见底还需三把火:
周五这根阴线让市场寒意再起:
缩量杀跌暗藏转机:相较于前一日3.1万亿成交,周五2.3万亿的缩量非常厉害,虽说绝对量依旧很大,但单日大幅缩量给人感觉是杀不动了,感觉有地量见地价的味道。但需警惕的是,若下周继续无量下跌,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私募高仓位成双刃剑:当前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8%的年内峰值,这类“子弹打光”的持仓结构意味着,市场若要反转,要么出现增量资金入场,要么依靠政策超预期刺激。
政策预期成关键变量:证监会“加快改革开放”表态尚未落地,而9月22日将举行的“十四五”金融发展发布会,可能释放提振市场信心的信号。
市场短线见底的三大信号:
量能触底:需看到连续三日成交额低于2万亿且指数不创新低;
强势板块抗跌:存储芯片等已显露抗跌性,若科技主线能稳住;
政策组合拳:如降低印花税、平准基金入市等实质性利好。当然在当前时间是奢望,这种政策工具只有在大跌中才可能推出来,现在就不要想了。我们现在不好预期下周一金融发展发布会上会不会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利好。
总结:短线虽未明确见底,但科技股的韧性暗示结构性机会已现。若节前能守住3800点关键位,节后行情值得期待。
第二:大涨板块背后的逻辑与机会
当下市场既有强弱转换,也有强者恒强,整体上强势板块跟消息的利好刺激也有很大关系。
1. 存储芯片:涨价的狂欢还是新周期的起点?
尽管美光否认官方调价,但闪迪、 兆易创新 等厂商的接连涨价已形成事实趋势。行业周期拐点叠加华为昇腾芯片发布的技术催化,存储产业链(设计→模组→封测)正进入量价齐升阶段。个股层面,普冉股份 (低功耗NOR芯片)、 江波龙 (企业级存储模组)的技术壁垒和产能弹性值得关注。
2. 光刻机:国产突破点燃行情
中芯国际 测试国产DUV光刻机的消息,叠加 凯美特气 (光刻气龙头)的涨停,表明市场对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押注进入新阶段。光刻胶( 雅克科技 )、精密光学( 永新光学 )等细分领域的估值修复或持续。
3. 盐湖提锂:超跌反弹还是反转?
赣锋锂业 涨停背后,是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近期回升至18万元/吨)与固态电池政策利好6共振的结果。具备盐湖资源和技术优势的 西藏矿业 、 盐湖股份 或受益于青海盐湖开发提速。
4. 民爆与工程机械:基建预期的潜伏者
房地产政策放松预期下,基建链成为避险资金的选择。 国泰集团 (电子雷管龙头)、 三一重工 (市占率提升)兼具安全边际与政策催化。
潜在新主线预判:
算力革命:华为昇腾芯片路线图(950PR/960/970)推动的AI服务器集群;
新型电池:工信部“十五五”规划将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 宁德时代 、卫蓝新能源)。
第三:节前策略——且战且退,拥抱确定性
节前市场以震荡蓄势为主,今年不存在什么924行情了,不要再做市场你突然爆发的美梦。
下周走势推演:
量能博弈:逆回购到期近2.1万亿+MLF续作压力,资金面承压;但若央行超额续作,可能缓解流动性担忧。
持币效应:长假前的倒数第二周通常面临抛压,但今年私募高仓位可能抑制大幅杀跌。
操作策略:
半仓过节:保留现金应对不确定性,但避免空仓错失节后政策行情;
聚焦硬核科技:存储芯片、算力、光刻机等有业绩支撑的细分龙头;
警惕高位补跌: 机器人 、汽车链等涨幅过大板块仍需回避。
节后展望:
若节前完成缩量调整,四季度行情可能围绕“十四五”金融改革、消费复苏展开。重点关注三季报超预期(如光伏储能)、以及华为产业链的持续性。
投资心得:投资的胜负手,藏在市场噪音之外
当交易所的喧嚣被长假冲淡时,或许该重读彼得·林奇的那句话:“股市下跌如同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只会让投资机会更加清晰。”眼前的缩量调整,实则为来年的播种腾挪空间。记住:永远用底线思维控制仓位,用产业眼光选择标的,用耐心等待均值回归。与其猜测明日涨跌,不如深入研究华为昇腾芯片如何改写算力格局,或锂电池技术迭代的赢家是谁——这些才是穿越波动的锚点。
来源:A股早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