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刚想点外卖,发现余额少两千,一查:某健身App“悄悄续费”5199元。
“一觉醒来,钱包瘦了。
”
这不是段子,是真事。
有人刚想点外卖,发现余额少两千,一查:某健身App“悄悄续费”5199元。
别急着骂平台,先摸摸自己的支付设置——很多人上一次检查还是去年,现在免密项目多了十几个,打车、视频、外卖、理财、甚至地铁码,全在自动扣。
想关?
路径藏得比彩蛋还深。
支付宝:我的→⚙→支付设置→自动续费/免密支付。
。
点进去,八成能吓到自己:原来有七个会员在“自动续命”。
消保委刚发的半年报,自动扣款投诉涨40%,罪魁祸首就是“首月优惠+默认勾选”。
套路老,但管用——页面灰灰一行小字,手指一滑就“同意”。
有人杠:免密方便啊。
方便没错,可风险也翻倍。
现在不少银行开了“限额开关”,单笔、日累计都能自己设,比如把免密上限调到50块,大额扣款直接卡死。
还有人不知道,安卓和iOS都能关后台扣款权限:设置→应用→权限→后台弹出或自动启动,关掉支付App的“暗门”。
这一步做完,夜里不会再被“叮”一声惊醒。
亲测有效的小习惯:
1. 每月1号,固定花两分钟扫一遍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账单,陌生扣款立刻退订。
2. 新App注册,凡是看到“连续包月更优惠”,一律手动选单月,贵几块,但省心。
3. 把常用会员的生日记在日历,到期前三天手动续,既省钱又能薅到“流失用户专享券”。
最后提醒一句:别嫌麻烦,5199的教训就在眼前。
今天花两分钟关开关,明天省下的可能是一整个年终奖。
来源:聪明的水滴H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