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100 AI算力崇拜成陷阱!72 人被骗 7500 万,骗局藏 3 个特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9:57 1

摘要:当英伟达H100芯片在硅谷被炒成"数字黄金"时,四川泸州的医生小欧正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虚假收益数字。这个号称"每天躺赚800元"的算力投资骗局,最终卷走了她准备婚礼的61万元积蓄。在这场波及72人的芯片杀猪盘中,7504万元资金通过伪造的海外数据中心协议、虚

当英伟达H100芯片在硅谷被炒成"数字黄金"时,四川泸州的医生小欧正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虚假收益数字。这个号称"每天躺赚800元"的算力投资骗局,最终卷走了她准备婚礼的61万元积蓄。在这场波及72人的芯片杀猪盘中,7504万元资金通过伪造的海外数据中心协议、虚构的算力租赁收益,流向了境外洗钱网络。这不是孤立案件,而是AI狂热时代滋生的新型金融诈骗——当"算力即权力"的口号响彻创投圈,当科技媒体连篇累牍报道芯片短缺,骗子们正将"英伟达""H100""量子计算"这些专业术语,锻造成收割普通人财富的镰刀。

在拼算算APP的诈骗链条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传销与新型科技骗局的完美融合。骗子常文彪通过股票论坛精准物色猎物,用"知名游资舰长"张天红的虚假身份建立权威,再以""红海舰队""封闭社群实施信息隔离——这套话术体系与2015年的""贵金属投资""骗局如出一辙,唯一的进化是将""伦敦金""换成了""英伟达H100""。

更具迷惑性的是科技概念的包装术。骗子们深谙传播学规律:当媒体每天渲染""AI算力缺口达300%""""H100芯片价格飙涨4倍""时,""芯片托管""""算力租赁""这些专业名词就天然具备了财富暗示。他们伪造的MSB金融牌照、山寨版ChatGPT评价系统,甚至香港太平山顶的游艇派对,都是为了构建一个""科技乌托邦""的幻象。就像2018年区块链骗局中""只要买矿机就能躺赚""的叙事一样,这次他们只不过把""矿机""换成了""芯片""。

值得警惕的是骗局的金融化升级。不同于传统杀猪盘单纯的资金池模式,拼算算引入了虚拟货币结算(USDT支付)、分级会员制度(四个梯队专属权益)、二次套利项目(OKX交易所代币),形成了""芯片投资-算力收益-虚拟货币-二次诈骗""的完整闭环。这种设计既利用了虚拟货币的监管灰色地带,又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增加了骗局的迷惑性,让受害者在""每天提现750元""的小恩小惠中逐渐掏空积蓄。

小欧在自述中反复提到""算力就是权力""这句话如何击中了她。这个由骗子炮制的口号,折射出当下社会对科技力量的畸形崇拜。当扎克伯格豪掷90亿美元抢购GPU,当百度腾讯阿里在算力中心砸下数百亿,普通人很容易产生""错过算力就错过时代""的焦虑。这种焦虑在封闭社群的信息茧房里被无限放大——200人的微信群里,每天有人晒出""芯片收益买豪车""的截图,直播中""导师""用投屏展示伪造的800元/天收益数据,形成了群体性的认知偏差。

科技媒体的推波助澜不容忽视。当我们打开财经APP,满眼都是""AI算力需求三年增长10倍""""量子计算突破将改变世界""的标题,却鲜有报道芯片产业链的真实运作逻辑。这种信息不对称让""海外数据中心托管""""内部渠道拿芯片""等谎言有了生存土壤。更讽刺的是,骗子们甚至学会了用学术话术包装骗局,在群里频繁使用""TOPS算力单位""""EUV光刻机""等专业术语,这种""知识降维打击""让医学博士小欧也失去了判断力。

在这场集体迷狂中,我们看到了科技祛魅的紧迫性。算力本质上是中性的技术工具,既非洪水猛兽也非点金石。当某个技术概念被炒成""财富硬通货"",当投资回报承诺脱离基本商业逻辑,普通人更需要保持清醒:英伟达股价半年翻倍的背后,是全球数据中心的真实需求支撑;而骗子承诺的""80天回本"",不过是用新投资者的本金支付旧投资者的利息——这仍是庞氏骗局的内核。

拼算算骗局暴露的监管漏洞令人心惊。这家注册在香港的空壳公司,通过云南私人账户接收资金,将虚拟收益发放到境外APP,最终通过越南电瓶车贸易公司洗白资金。这条横跨中、港、新、越四国的洗钱链条,利用了三地监管差异:香港的宽松注册环境、东南亚的灰色金融通道、内地对虚拟货币的监管盲区,形成了难以穿透的监管壁垒。

更值得深思的是技术监管的被动性。当受害者向警方报案时,拼算算APP已关闭服务器,信源密信的聊天记录无法恢复,虚拟货币钱包地址匿名且不可追踪。这种""数字遁形""能力让传统刑侦手段束手无策。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科技诈骗案的破案率不足15%,资金追回率仅8.3%。在小欧的案例中,7504万元赃款通过天津某电瓶车贸易公司流向越南,即便查到这里,也因""正常贸易往来""的表象难以追缴。

监管创新迫在眉睫。面对""科技+金融""的复合型诈骗,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快速响应机制:网信部门应强化对加密通讯APP的备案管理,金融监管部门需严查虚拟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异常流动,公安系统则要构建针对跨境资金盘的溯源模型。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所有数字货币平台实施""Travel Rule"",强制交易所共享用户身份信息,这种监管经验值得借鉴。

在72名受害者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光谱。湖北留学生被骗走200万时,父亲正躺在ICU等待手术费;那对因投资失败离婚的夫妻,曾坚信""算力租赁""能让孩子读上国际学校。这些悲剧背后,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却被骗子精准捕捉并恶意利用。

心理学上的""损失厌恶""原理在此显现:当小欧首次提现750元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产生愉悦感;当她投入第二笔28万元后,即便出现10天收益延迟,也会说服自己""这是正常波动""——因为承认失败意味着损失彩礼钱的痛苦。骗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通过初期小额返利建立信任,再以""翻倍套利""诱使受害者加大投入,最终完成""收割""。

社群操控技术的升级更值得警惕。""红海舰队""群规明确禁止私加好友,这种信息隔离防止了受害者互通信息;所谓""分班教学"",实则是将质疑者分散到不同小群进行针对性洗脑;而""买豪车""""办游艇派对""的集体幻想,则构建了虚假的身份认同。在这种封闭环境中,理性思考能力被逐渐瓦解,群体无意识占据主导。

小欧的遭遇给所有普通人敲响警钟:当一个投资项目同时满足""科技新概念""""海外背景""""高固定收益""三个特征时,大概率是骗局。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说:""真正的技术革命需要十年沉淀"",但骗子们却告诉你""80天就能财富自由""。这种时间维度的巨大反差,正是识别骗局的关键。

建立个人信息防火墙同样重要。在拼算算骗局中,72%的受害者是通过股票论坛、微博评论被精准盯上。这提醒我们:社交平台的个人信息需严格设防,陌生好友的投资推荐必须零容忍。更重要的是培养信息甄别能力,当对方提及""内部渠道""""限量额度""时,不妨先在工信部官网查询企业资质,在国家反诈中心APP验证平台合法性——这些免费的公共服务,能挡住80%的初级骗局。

社会层面更需要理性声音的回归。科技媒体应平衡报道热度与专业深度,既要展现AI革命的宏大叙事,也要揭示芯片产业的真实周期;高校应开设金融反诈通识课程,用案例教学取代枯燥的理论宣讲;企业则需履行社会责任,英伟达中国区曾发布《算力投资风险提示》,这种行业自律值得推广。

当小欧在医院值班室写下受骗经历时,太平洋彼岸的英伟达总部正忙着向数据中心交付新一批H100芯片。这枚指甲盖大小的硅基芯片,既能驱动ChatGPT的智能交互,也能被骗子用来编织财富幻梦。在科技与人性的交织地带,永远上演着光明与阴影的博弈。

这场芯片杀猪盘撕开的,不仅是金融监管的漏洞,更是AI狂热时代的集体焦虑。当我们在朋友圈转发""算力改变世界""时,或许该记住小欧的教训: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需要普通人""贷款参与"",那些喊着""错过即终身遗憾""的,往往是想让你为他们的遗憾买单。

在这个算力狂奔的时代,保持清醒比追逐风口更重要。毕竟,能用金钱衡量的算力终究有限,而守护好人生的算力——理性、常识与警惕,才是每个人最宝贵的数字资产。

来源:科技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