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凌晨4点,在夜幕的掩护下把接防的七连送到待机位置,然后再由先前进入阵地的战斗骨干在这里接他们,简短的交待后再从待机位置沿627高地南侧的一条小路进入83、负99、100、101、102号等阵地。在与三团坚守阵地的防御分队交接后,还要保证三团防御分队的人员在
这是一篇由参战老兵日记改编的传记,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真,就把它当做历史记住;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假,就当小说看吧!
作者:南榔日尧
整理:旱地雪狼
一九八五年X月XX日 雨
昨天凌晨4点,在夜幕的掩护下把接防的七连送到待机位置,然后再由先前进入阵地的战斗骨干在这里接他们,简短的交待后再从待机位置沿627高地南侧的一条小路进入83、负99、100、101、102号等阵地。在与三团坚守阵地的防御分队交接后,还要保证三团防御分队的人员在天亮前安全的撤出阵地。
按接防协同计划,七连于前一天晚上23点从集结地域出发,同时,我们前进指挥所人员几乎全体出动,从南温河开始沿途设置调整哨,指挥七连的车队按正确的路线开进,隐蔽地通过暴露地段。
今天与昨天一样,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要把八连送入阵地,天亮前还要让原防守人员撤出阵地。但就在八连进入待机位置后,接到师指挥部通报说,通过破译小青山方向越军的电报获悉,越军好像发现了我662.6高地方向凌晨车辆活动频繁,疑似有换防迹象。要求我部严格换防期间的灯火管制。
原来,运送八连的车辆在进入红岩山口后,未卸载步行,也未按规定开小灯拉大车辆间距驾驶,而是大灯直接驶入待机位置又迅速返回。有可能是这一现象破坏了正常的阵地活动规律。
送完了八连,天刚亮的时候我们回到南榔匆忙吃了点饭,就与参谋长一道去了二连的阵地。二连的阵地位于全团防御阵地的最左翼,部分阵地属于那拉。主阵地有左9、左5和144号阵地,分别是连部和一排、三排、二排。
从坑道出来,踩着薄薄的晨雾向西,拐出零公里处沿通往前沿的急造公路向662.6高地进发。这条路除少数拐弯的背敌面比较隐蔽外,大部分地段可直视越境内的汉阳和小青山,受部署在那里的敌炮火的控制。在道路拐弯的隐蔽处,有我军部署的小口径火炮阵地,路走到头就是662.6高地。从这里进入堑壕,左拐通过八连的三个阵地和一连的阵地,就能到达左9二连连部。由于早上下了点雨,路上十分难走,我们去的几个人差不多每个人都摔了几跤。还好都摔在了堑壕里,没有碰到地雷。我们在左9连部休息了会儿,在向坚守在这里的三团二连的干部了解阵地的配置方案、敌军活动规律和工事情况后,就向144号阵地出发了。
离开左9号阵地,就走出了堑壕,在光秃秃的石山上,有一条顺山坡而行的羊肠小道。小道两边,偶尔会遇到一些有土的低洼地,上面几乎都长有一人多深的高草,在一些山的背面能看到那石缝中艰难生长起来的一些比较大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热带作物。再往前走,炮弹爆炸的痕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拐出老虎口不长的时间,再下了一个很大的坡就到了144号阵地。
这里完全是座石山,仅有的几棵树也被炮弹炸得枝残叶尽。排部设在背敌面的一个自然洞穴内,几个哨位设在石山周围几个比较大的石缝中。提前进入阵地见习的二排长张伟告诉我们,这里是二连最前沿的阵地,距敌占领的141号高地只有百拾米,主要任务就是监视141号高地敌人的动向。同时,他们还汇报了防御正面的具体位置和防止敌炮火袭击、抗击敌偷袭进攻的战斗措施。参谋长对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了解这么多的情况表示肯定。离开144号阵地,向左9返回,途中我又折向左5,在这里见习的三排长是我们一个县的老乡,也是我们参战的五个老乡中唯一在前沿阵地的。而且还是继79年以后第二次参加对越作战。所以到了这里我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他的。
返回到左9后,在连部吃了点饭,一溜小跑沿原路回到南榔。
一九八五年X月XX日 阴
12日早上天放亮,我团一炮连干部骨干到达三团三炮连的阵地,开始阵地见习。15号我团一炮连将接下三团三炮连的阵地。
从7号凌晨三营干部骨干进入阵地以后,阵地上的情况就极不顺利,到今天为止,已造成一人牺牲,六人负伤的非战斗减员事故。这其中有指挥员不善于阵地管理的原因,也有人员初上阵地对前沿情况不熟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缺少必要的战争心理准备和精神过于紧张导致的。
牺牲的这名战士是在12号晚上八点左右,当时在662.6高地前出的一个哨位站哨,大概是为自己壮胆,毫无缘由地向堑壕外投了一枚手榴弹。因地形不熟,夜间视线不良,投出的手榴弹碰巧砸到了堑壕外不远的一棵大树上,又弹了回来,手榴弹空爆,一块弹片从头顶进入,下颚飞出,到救护所已死亡。负伤的其他几名战士的情况也是由于手榴弹操作不当造成的。但伤势都不算很严重,没有一个伤到筋骨的。
今天按接防计划是二连进入阵地。根据前几次接防有所暴露的教训,今天改变了开进的方法。车队驶过南温河七公里便开始小灯驾驶,到达红岩山口后,人员带轻装备步行到待机位置,再小批次由见习的战斗骨干带入阵地。重武器和生活物资由两辆车倒运,利用黎明天快亮而没亮的机会直驶662.6高地,卸下物资后迅速返回。卸下的重武器和生活物资等到晚上黑时,再由已经进入阵地的人员分批次徒手返回至662.6高地取回。这样,除进入662.6高地的两辆车有暴露的可能外,不会破坏正常的阵地活动规律。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保障100迫击炮阵地的构筑。这是全团唯一的无既设阵地可利用,需要新构筑阵地的连队。通过现场勘察,把阵地位置设在红岩山口进来离公路不远的一个山岙里。
15号,这个连的第一批构工人员开始进入阵地,17号第二批进入阵地。原计划进入阵地的人员当天完成能够住宿的简易防炮工事,逐步加固后再开始发射工事的构筑。但没想到到今天才完成了一个防炮工事的构筑,而且工事的质量还很差,不仅不能防炮,就连雨水也不能防。
一开始,从炮连到炮指到团首长所有的人员,都担心会因为构工器材不能有效保障而影响工事的构筑进度,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不要说他们,就是我也担不到底,因为我实在领教够了请领器材的酸甜苦辣。但我还是拍了胸脯,为了100迫击炮阵地能够如期开设,为了100迫击炮连一百多名弟兄的生命安全,豁出去了,就是去偷去抢也要如期保障到位。
那几天我就像疯了一样,带了一辆车子跑上跑下,跑前跑后,见人就说好话,见器材就往车上装,使出了我能使出的最大力气,给予了远远快于构工进度的最大的保障。没想到工事的进度如此之慢,质量如此之差。连队进入阵地三天了,各种构工材料齐全,结果没有一个人能住进工事。50多人在炮击区内连续三天挤在帐篷里,干部的责任心到哪去了,怎么组织指挥的。此时万一遇到有落弹的情况,伤亡的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想想在外面求爹爹拜奶奶受的那些委屈,实在压不住心头之火,先是跟炮连连长狠狠地干了一仗,转过身来又冲炮营营长狠狠地发了一通火。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工作上的事发这样的火,实在是太气人了。
以前我不理解,当我们在表达激愤情绪时为什么要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形容。但现在,我是真的体会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真实感受了。
从今天去现场的情况看,到天黑仍不能完成,至少还要有两天的时间连队才能全部住进工事。
也许是我太急,按理说我只要把器材保障到位就算完成任务了,管你那么多干什么,得罪了人,还把自己气得够呛。但一想到那年轻战士的生命,想到他们的父母家人,我想还是应该多一点责任心好。
来源:半盏流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