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餐饮之光”大 的行业大会上,300个餐饮大佬的席位座无虚席,但最显眼的两个位置却空着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华与华老板华杉,这两位本该是主角的人物,在预制菜风波的风口浪尖上集体 "失踪" 了。
9月19日,“餐饮之光”大 的行业大会上,300 个餐饮大佬的席位座无虚席,但最显眼的两个位置却空着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华与华老板华杉,这两位本该是主角的人物,在预制菜风波的风口浪尖上集体 "失踪" 了。
贾国龙大概没想到,自己那句 "我们都在,我们还在" 的预热视频会变成网友口中的 "遗言"。
视频发布后没几天,这位向来敢说敢做的餐饮大佬突然玩起了失踪 —— 社交账号删光、公开活动取消,连 "餐饮之光" 大会的邀请函都成了废纸。更惨的是西贝的账本,从每天少赚 100 万到单日亏损扩大到 200-300 万,不过短短几天时间。
有人拍到西贝后厨运进新鲜蔬菜的视频,被网友疯转成 "良心证据"。但这根本挡不住信任崩塌的多米诺骨牌:北京门店中午 12 点三分钟没人进店,晚间直接零客流;河南、内蒙的老顾客倒是还来,但坐下就问 "今天炒菜了吗";外卖订单更惨,店员说以前忙不过来,现在闲得发慌,订单量直接腰斩。
这边贾国龙玩消失,那边罗永浩的 IP 地址却成了网友追踪的焦点。从香港到日本,三天没更新微博的他,每条回应都像扔炸药包。有网友问 "去香港是不是躲黑手",他回 "就是出差";有人建议 "每天发个动态报平安",他怼 "不至于"。可偏偏赶上 9 月 18 日这个敏感节点,IP 飘在日本的罗永浩,被网友调侃成 "逃难片主角"。
信良记创始人李剑在成都大会上直接开炮:"罗永浩的言论伤害了中国食品产业!" 这话没错,毕竟现在整个预制菜行业都被架在火上烤。但消费者不买账,长春一位妈妈说得实在:"不是不能吃预制菜,关键你得说清楚啊!"
这场风波闹到最后,大家终于看明白了:不是预制菜本身招人恨,而是 "偷偷摸摸" 这事儿太败好感。
记者去西贝后厨探访时,厨师长展示了各种包装好的食材:保质期 12 个月的小锅牛腩、18 个月的黄花鱼柳,还有那个引发争议的、能放两年的有机西兰花。店员解释说这是 "原料前处理" 不是预制菜,"连锁餐厅都这样,不然上百家店怎么保证口味统一?"
这话不假。现在全国预制菜企业都快扎堆了,山东有 2959 家,河南 1885 家,广东虽然数量排第二,但综合实力最强,光上半年产业规模就突破 960 亿元。2025 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 6173 亿元,谁能想到,这个万亿赛道会因为 "知情权" 三个字翻了船?
有意思的是,小餐馆反而借着这股风波火了。广州天河区一家湘菜馆把摄像头架到灶台边,直播厨师颠勺炒菜,油花溅起的 "滋滋" 声听得人直流口水。老板娘说以前总担心顾客嫌上菜慢,现在每天直播间上千人等着看 "锅气",到店客人比以前多了三成。
江门那家 "凤姐风味美食店" 更绝,玻璃窗口外直接贴 "拒绝预制菜" 五个红字。厨师猛火炝锅时,火苗蹿起半米高,肉香混着菜香能飘出半条街。有顾客每周来好几次,就图 "眼见为实的舒心"。这些以前不起眼的小馆子,现在靠 "现炒直播" 成了网红,某平台话题 #大批餐饮店开启后厨现炒直播# 观看人次超 563.7 万,最高在线人数甚至突破 9 万。
西贝的员工现在过得很煎熬。店长说公司开了线上会议给大家打气,但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老顾客带着孩子来吃饭,点儿童餐时特意避开西兰花,"那个能放两年的菜,给小孩吃总觉得不放心"。这种小心翼翼的信任,比直接骂街更让人心慌。
罗永浩倒是没闲着,西贝发道歉信把 "顾客虐我千百遍" 的 "虐" 字加引号又重发后,他直接转发怒怼:"顾客虐你什么了?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的虚假承诺呢?" 这场骂战把 "预制菜知情权" 的话题彻底引爆,连华与华老板都私下向罗永浩道了歉。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急转弯。大米先生宣布全国 1000 家门店开启后厨直播,九城连麦 PK"谁的锅气足",一场直播就卖了 1.1 万单。成都那家 "罗小洋苍蝇馆子" 更夸张,靠直播厨师猛火炒菜圈了 170 万粉丝,单场直播观看量破 1400 万人次。消费者用脚投票:愿意为看得见的新鲜多等几分钟,多花几块钱。
其实大家不是反对工业化。西贝在内蒙古有自己的莜麦基地,牛羊肉要经过急速冷冻锁鲜才能送到全国门店,这些消费者都能理解。就像长春那位徐女士说的:"餐馆忙不过来用预制菜可以,但哪道菜是预制的、保质期多久,得说清楚啊!"
这场风波最该明白的道理,或许藏在那些后厨直播间的弹幕里。当某餐馆直播厨师现切辣椒时,屏幕上飘过的 "隔着屏幕都闻见香味了" 的留言,其实就是答案 —— 厨房可以标准化,但信任永远需要 "现炒";预制菜能解决效率问题,但烟火气里藏着的真诚,才是餐饮最不该丢掉的魂。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餐馆明明白白标注 "这道菜是预制的",你愿意为旁边那道现炒的菜多付 5 块钱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