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师者・托举未来 —— 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维扬实小 龚鸣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9:09 1

摘要:在运河之畔的邗江,每一位教师都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第41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为呼应“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展现邗江教师润心启智、守护成长的风采,凝聚家校社尊师重教的共识,特别推出“致敬师者・托举未来——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专栏,从家长

科技赋能

梦课堂的同行者

维扬实小 龚鸣岗

在运河之畔的邗江,每一位教师都是托举未来的力量。第41 个教师节如约而至,为呼应“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展现邗江教师润心启智、守护成长的风采,凝聚家校社尊师重教的共识,特别推出“致敬师者・托举未来——我眼中的邗江好老师”专栏,从家长、学生、搭档的视角,讲述教师在平凡教育工作中的暖心点滴,呈现他们乐教爱生、协同育人的动人模样,展现邗江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在维扬实验小学,科技教育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旅程。从校园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科技好奇,到一项项充满巧思的创意成果,再到跨学段、跨学科的生动实践,这背后始终有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在支撑——那是龚鸣岗老师在岗位上的默默坚守,是她在团队中的倾心协作,是她链接内外资源的主动作为,更是她把对科技教育的热爱,化作日复一日的用心付出。正是这份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全情投入,让学校的科技教育土壤越来越肥沃,也让无数关于探索与创造的故事,在这里悄然生长。

一、主动作为的“勇闯者”

1.大项任务迎难而上

学校的科技节能一年比一年出彩,背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作为同事,我们都看在眼里——龚老师从学期初就开始琢磨方案,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她对着活动清单写写画画,还会主动找各科老师聊想法,就为了让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能找到感兴趣的科技项目。科技节当天,她像个“全能管家”嗓子都快喊哑了。活动结束后大家都累得瘫坐下来,她却还在整理孩子们的作品和反馈表,说“这些都是下一届的灵感”。

2.突击任务逆流而上

作为同事,我们都知道假期是龚老师为科技教育“充电储能”的关键时段,她总说:“要跟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自己得先多学几招。”除了给自己“补课”,她还惦记着孩子们的科技项目。科技活动的省级、国家级比赛,很多都是在暑假举行,龚老师每学期的暑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散装的暑假”,就看今年暑假,她从江都转战苏州,苏州转战重庆,从重庆转战雄安,哪里有我们学生参赛,哪里就有龚老师陪伴的身影。

我们常打趣说她把假期过成了“加班季”,她却说“孩子们假期里的探索欲最旺盛,战斗的雄心壮志可不能浪费”。就这样,这份假期里的坚守,早已悄悄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更饱满的科技种子。

3.岗位空缺及时补上

曾经科技组临时出现岗位空缺,各项工作衔接的节骨眼上,是龚老师把担子接了过来。作为同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原本只负责科技竞赛和日常教学的她,一下子又多了学科管理、项目申报等等的活儿,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很晚。那段时间她像上了发条,白天给学生上常规科技课,午休时给爱好科技的学生加班培训,下班后还要抓紧时间核对器材,完成各项活动设计等工作,就这样学校各项工作都衔接得顺顺当当。

再看看科技社团的孩子们照常捧着作品笑盈盈地讨论,我们都明白,这份及时补位的担当里,藏着她对工作的踏实和对孩子们的上心。

二、创新作为的“拓荒者”

1.立足现有条件,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科技教育能从“零基础”慢慢做出特色,龚老师自制教具的那些事儿,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心里暖暖的。刚开展科技课时,不少实验器材要么买不到合适的,要么价格太高不实用,她没说过一句难,转身就默默把家里的可利用物品往学校搬。

我们常看到她的办公室堆着纸箱、塑料瓶、旧电路板这些“废品”,午休时别人休息,她就坐在桌前敲敲打打——把饮料瓶改成水动力小船的实验装置,用硬纸板做电路连接演示板,连孩子玩坏的遥控车都被她拆了零件,变成讲解齿轮原理的教具。

有次公开课上,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拿着她做的简易望远镜兴奋地说“老师,我看到月亮上的坑了”,那一刻她眼里的光比任何教具都亮。

2.反思教学冲突,调整思路增强学科互动

学校的跨学科科技课程能做得这么扎实,龚老师绝对是那个“搭桥人”。作为同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她总说“科技不是孤岛,得和其他学科拧成一股绳”。

她抱着课本跑遍了学校的办公室,拉着大家聊“跨学科”:跟数学老师琢磨怎么用几何原理设计桥梁模型,跟语文老师商量把科学小故事融进实验导入,连美术课的手工材料都被她借来做科技作品装饰。为了让课程落地,她和各科老师联合起来,设计了一个个鲜活的课例。比如“校园种植”主题,孩子们先用科学课上学的方法记录植物生长数据,接着用数学课的条形统计图分析生长速度,最后还要用语文课练的描写手法写一篇《植物成长日记》,连美术课的水彩技巧都用来画植物素描,一套任务下来,孩子手里既有实验报告,又有图文并茂的观察手册。

现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跨学科教学的队伍,孩子们的科技作品里藏着数学公式、语文表达、美术创意,连家长都反馈“孩子现在学知识能串起来了”。

三、专业作为的“驱动者”

1.意识与使命驱动,互帮互助学科成果倍出

学校科技教育能形成这么好的“传帮带”氛围,龚老师的专业经验推广功不可没。作为同事,我们都清楚,她从不把好方法藏着掖着,总说“一个人的经验不如一群人的智慧”。

这些年她攒下的“科技教学锦囊”可不少:比如她总结的“学生创意引导三步法”,从“发现问题”到“动手尝试”再到“改进优化”,条理清晰得像本实用手册。但她不满足于自己用,教研时她拿着自己的教案和学生作品给大家分享技巧。更难得的是她总在推动“经验迭代”,每次有老师用了她的方法有新收获,她都会组织大家一起复盘,“这个实验步骤在三年级效果好,四年级是不是可以加难度”“跨学科案例结合语文课效果不错,能不能试试和体育课联动”,在她的带动下,办公室里讨论教学方法的氛围越来越浓,新老师成长得快,老教师也有了新灵感。

现在咱们学校的科技课不光有章法,还总能冒出新点子,连其他学校都来请教经验。这份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让个人的智慧变成了团队的力量,让科技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2.团队与资源整合,校外合作科技成果频出

学校科技成果能一年比一年丰硕,龚老师在团队资源整合和校外合作上的用心,真是功不可没。

在团队内部,她像个“资源调度员”,把大家的优势用得明明白白:擅长手工的老师负责教具制作组,精通编程的老师牵头机器人社团,连语文老师的文案优势都被她挖来做科技成果展示的解说词。每次筹备大型活动,她都会先画一张“分工协作表”,谁负责技术支持、谁对接学生作品、谁整理资料归档,条理清晰到连新同事都能快速上手。

对外合作上,她更是主动“架桥梁”。龚老师总说“科技教育得有梯度,小学播种子、初中练能力、高中拓深度”,为了让这个理念落地,她画出了学段衔接流程图:小学的“趣味小实验”怎么为初中的“原理探究”打基础,初中的“创意发明”如何衔接高中的“工程设计”,每个学段的知识点衔接点都标得明明白白。还特意联合高初中老师研讨,把复杂概念转化成各学段能消化的内容。

现在三校的科技共创成了品牌活动,小学孩子盼着跟初中哥哥学做实验,高中学生也说“教小同学的过程中自己也更懂原理了”。这份跨越学段的用心,早已让科技教育的链条环环相扣,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互相陪伴中,都爱上了探索的乐趣。

这份把内外资源盘活、让团队合力最大化的用心,早已让科技教育从“单打独斗”变成“众人拾柴”,难怪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总能落地成亮眼的成果。

回望这些年学校科技教育的成长轨迹,从科技节的热闹开展到假期里的默默付出,从岗位补位的担当到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每一步都离不开龚老师的用心付出。无论是校内团队的协作,还是三校联盟的携手,无论是个人经验的毫无保留,还是科技成果的遍地开花,龚老师始终像一束光,把对科技教育的热爱化作具体的行动,让个人的坚守变成团队的力量,让校园的科技种子在各方滋养下茁壮成长。

如今孩子们眼中的好奇越来越亮,团队的协作越来越顺,科技教育的道路越走越宽,这份看得见的成长里,藏着龚老师无数个日夜的投入,更藏着她对教育最朴素的热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技的世界里,收获探索的快乐与成长的力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