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医美或股市的朋友,对“华熙生物”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它曾是科创板的“医美明星股”,靠着玻尿酸业务火遍市场,可如今股价从高位跌去81%,市值蒸发超千亿。就在投资者焦虑的时候,被称为“玻尿酸女王”的创始人赵燕,最近接连出手救场。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华熙生物为啥
关注医美或股市的朋友,对“华熙生物”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它曾是科创板的“医美明星股”,靠着玻尿酸业务火遍市场,可如今股价从高位跌去81%,市值蒸发超千亿。就在投资者焦虑的时候,被称为“玻尿酸女王”的创始人赵燕,最近接连出手救场。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华熙生物为啥跌这么狠,赵燕的动作能不能让公司稳住,普通投资者该注意啥。
先看数据:从1500亿市值到270亿,华熙生物跌了多久?
要聊清楚这事儿,得先把股价的“跌幅账”算明白。华熙生物2019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算是赶上了“颜值经济”的风口,上市后股价一路飘红。2021年7月,它的股价摸到了历史最高点293.6元,总市值直接冲到1541亿元,那会儿被不少机构叫做“医美茅”,风头正劲。
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画风就变了。截至2025年9月20日,华熙生物的股价跌到了56.56元,总市值只剩272.44亿元。咱们算笔账:从1541亿到272亿,市值蒸发了1268.56亿元;股价从293.6元跌到56.56元,跌幅刚好是80.7%,差不多就是市场说的“跌去81%”。
这四年跌下来,不是一下子崩了,而是“慢慢磨”。2022年全年跌了45.3%,2023年又跌了32.1%,2024年虽然稍微反弹了5.7%,但2025年截至9月又跌了28.9%。这种持续下跌,不管是早期买入的散户,还是重仓的机构,都被套得挺难受。
为啥跌这么狠?3个核心原因,不只是行业的锅
很多人觉得,华熙生物跌是因为医美行业不行了,其实不全是。咱们拆解下,主要是三个问题叠加:
第一个是医美行业整体遇冷,竞争还越来越卷。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24年的报告,2023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增速只有8.2%,比2021年的22.5%降了一大半。而且玻尿酸赛道玩家越来越多,以前华熙、爱美客、昊海生科“三足鼎立”,现在很多小品牌靠低价抢市场,华熙的玻尿酸原料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的86.5%降到了2024年的78.3%,虽然还是高,但赚钱没以前容易了。
第二个是C端业务“不扛打”,想转型没那么顺。华熙生物不想只做B端原料生意,这些年一直在推C端品牌,比如“润百颜”“夸迪”这些护肤品,但效果不如预期。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C端营收占比58%,看着不低,但增速只有12.4%,比2021年的65%差远了。而且护肤品市场竞争更激烈,线上直播带货压价厉害,C端业务的毛利率只有62.1%,比B端原料低了16个百分点,拉低了整体利润。
第三个是业绩增速放缓,投资者信心不足。2021年华熙生物营收增速是87.9%,净利润增速是91.2%,可到了2024年,营收增速降到18.7%,净利润增速只剩9.3%。业绩“失速”后,机构开始撤资。2021年三季度,有432家机构持有华熙生物,到2025年二季度,只剩128家,持股比例从35.6%降到18.9%。机构一撤,股价自然撑不住。
“玻尿酸女王”赵燕出手:4个动作,想稳住局面
作为华熙生物的创始人、董事长,赵燕持有公司38.2%的股份,是绝对的“掌舵人”。面对股价大跌,她从2024年底开始,接连出了4个动作:
第一个是自己掏钱增持,给市场信心。2024年12月到2025年3月,赵燕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增持了2100万股,增持金额大概12.3亿元,增持后她的持股比例从36.5%升到38.2%。这种“老板自己买股票”的操作,一般是想传递“我看好公司”的信号,当时也确实让股价短暂反弹了15%,但没能稳住太久。
第二个是砍低效业务,聚焦核心。2025年4月,华熙生物宣布砍掉两个C端子品牌“米蓓尔”和“肌活”的线下渠道,只保留线上核心产品,同时缩减海外市场的投入。根据公司公告,这次“瘦身”能节省成本约3.2亿元,主要是减少线下房租、人员工资和广告开支。这么做是想把钱花在刀刃上,集中资源做润百颜、夸迪这些头部C端品牌,还有玻尿酸原料的研发。
第三个是加大研发,押注“新赛道”。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是6.8亿元,同比增加25.3%,占营收的比例从8.2%升到10.5%。重点研发两个方向:一个是“玻尿酸+”,比如把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结合,做更高端的医美产品;另一个是“合成生物学”,用新技术降低玻尿酸生产成本,同时开发新的生物活性物,比如依克多因、麦角硫因这些护肤品原料,想打开新的赚钱门路。
第四个是跟医院合作,加固B端基本盘。2025年6月,华熙生物和全国20家三甲医院的皮肤科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医美项目,比如“玻尿酸填充+皮肤修复”的组合疗法,同时把公司的医用玻尿酸产品直接供到医院渠道。根据协议,这部分合作预计能给2025年带来8-10亿元的营收,占B端业务的15%左右,算是给基本盘加了道保险。
能不能“救回来”?普通投资者该注意啥?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赵燕这些动作,能不能让华熙生物“触底反弹”?咱们客观说,短期想回到1500亿市值很难,但能不能稳住270亿左右的市值,关键看两个指标:
一个是2025年下半年的业绩能不能回暖。如果三季度C端营收增速能回到20%以上,B端医院合作的营收能达标,净利润增速超过15%,那股价可能会有一波像样的反弹;但如果业绩还是“温吞水”,那反弹就很难持续。
另一个是研发的新业务能不能出成果。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能不能落地、成本能不能降下来,“玻尿酸+胶原蛋白”的新产品能不能通过审批、卖得好不好,这些都是“未知数”。要是研发只花钱没产出,投资者的信心还会再降。
给普通投资者提3个建议,别盲目跟风:
第一,别光看“老板增持”就买。赵燕增持是好事,但增持不代表股价一定涨,得结合业绩看。如果业绩没改善,再增持也可能只是短期反弹,进去容易被套。
第二,关注医美行业的政策风向。最近几年监管对医美行业越来越严,比如2025年5月国家药监局加强了玻尿酸产品的审批监管,要是华熙的新产品审批延迟,会影响业绩。所以得多留意行业政策,别踩上监管的“雷”。
第三,如果想布局,先看估值合不合理。截至2025年9月,华熙生物的市盈率(TTM)是32倍,而医美行业平均市盈率是28倍,比行业平均高一点。如果后续业绩能跟上,这个估值还能接受;但如果业绩增速继续降,估值可能还要再跌,得等估值回到合理区间再考虑。
最后说句实在话
华熙生物从“医美明星”跌到现在,既有行业的原因,也有自身的问题。赵燕的出手,说明她不想放弃,但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后续的执行力。对投资者来说,别被“跌了81%就见底”的想法误导,也别因为“老板出手就乐观”,理性看业绩、看行业、看估值,才不会吃大亏。毕竟在股市里,“抄底”容易抄在半山腰,稳一点总没错。
来源:神牛讲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