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要选那条又窄又难走的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06:18 1

摘要:纪德这个人在西方文学和思想史上非常重要,他关心宗教、爱情、家庭等等人生大问题,一直用真诚的态度探讨人性能达到的高度。而《窄门》,正是他笔下最深沉也最虐心的作品之一。

1947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写了一部小说《窄门》,讲述了一段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

纪德这个人在西方文学和思想史上非常重要,他关心宗教、爱情、家庭等等人生大问题,一直用真诚的态度探讨人性能达到的高度。而《窄门》,正是他笔下最深沉也最虐心的作品之一。

“窄门”这个词,原本出自《圣经》。耶稣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为什么偏偏要选那条又窄又难走的路?

因为在宗教的世界里,那条看起来宽敞舒服的大路,其实通向的是堕落和毁灭;而窄门虽然难进,却可能引向永恒的生命。

这背后藏着一个道理:你想得到永远的福乐,就得放弃人间的某些享受,要经历刻苦和自律。所以,能坚持走到底的人,总是少数。

纪德用这个意象作书名,一下子就把故事的悲剧基调定下了。《窄门》是一个关于信仰与爱情如何冲突、如何抉择的故事。

故事里的男主角叫热罗姆,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跟着妈妈一起暂住到舅舅家里。有一次,他不小心撞见了舅妈正在和一位军官私会。他吓坏了,慌乱之中跑进了表姐阿丽莎的房间。

阿丽莎是个深受宗教影响的女孩,她早就知道母亲对父亲不忠,一直默默承受着这份羞耻和罪恶。那一刻,热罗姆看见她泪流满面,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情不自禁地抱住她、轻轻吻了她的额头——仿佛许下了一生的诺言。从那天起,他的心就再也离不开阿丽莎了。

他对她的感情很复杂,既有男女之间的喜欢,也有一种强烈的同情和保护欲。他真想用自己的一切去守护这个受伤的女孩。

后来,热罗姆无意中听到舅舅和阿丽莎的谈话。舅舅很欣赏热罗姆,希望他们两个能走到一起。热罗姆之后也向阿丽莎坦白自己偷听了对话,并且承诺“我永远也不会离开你”。他还向母亲吐露想娶阿丽莎的心愿,母亲也非常赞成。

可惜母亲不久后因病过世。阿丽莎写信安慰热罗姆,信中写道:“从今以后,但愿只由上帝指引我们两人……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是你温存的阿丽莎。”热罗姆把这句话当作是她的订婚承诺。虽然还没正式求婚,但两人心里早已认定彼此。

后来,姨母带着女儿朱莉埃特也来到舅舅家小住。姨母一度以为热罗姆会喜欢上活泼漂亮的朱莉埃特——确实,热罗姆跟她相处时更轻松,跟阿丽莎在一起反而有点放不开。但热罗姆心里清楚,他爱的只有阿丽莎。

姨母知道后,就开始拼命撮合他们两个,帮忙传话、打探心意。但这种“帮忙”反而让两个年轻人压力更大。就连朱莉埃特也成了他们之间的信使,热罗姆常把不敢直接告诉阿丽莎的话讲给表妹听。

在大家的期待中,热罗姆终于向阿丽莎求婚了。可没想到,她拒绝了。理由是:希望妹妹先结婚。

这其实是阿丽莎第一次主动选择“窄门”。她为什么这么做?有几个原因:小时候亲眼看见母亲出轨,让她对婚姻又怕又不信任;她潜意识里觉得应该替母亲赎罪;再加上父亲这时更需要她照顾……种种念头堆在一起,让她不敢接受这份爱。她决定走一条更苦的、克制欲望的路。

之后热罗姆去巴黎读书,他把所有努力都看作是对阿丽莎无声的奉献。而阿丽莎却越来越压抑,她总觉得上帝在看着她,不敢放纵自己的感情。他们见面时常常说不出话,反而靠写信维持感情。距离没有让爱变淡,却让热罗姆越爱越狂热。

直到阿丽莎发现,妹妹朱莉埃特也一直爱着热罗姆。为了成全妹妹,她再次选择牺牲自己。朱莉埃特在情绪崩溃后很快嫁给了一个种植葡萄的商人,过上了平凡的生活。阿丽莎却觉得妹妹这是向“宽门”妥协,心里既惋惜妹妹放弃了精神追求,又有一丝说不出的羡慕。

后来热罗姆当兵回来,两人终于见面,却只觉得陌生和尴尬。热罗姆笨手笨脚,阿丽莎也好像变了个人。这次重逢只有失望。她在信里说:“不要再见面了。”她觉得只有分开,爱才能在想象中永远完美——这是她第三次走向窄门。

他们定了下一个复活节见面,约定如果阿丽莎不戴上热罗姆送的十字架,他就自动离开。结果,她真的没戴。她说:“人生来不是为了幸福,而是为了圣洁。”

热罗姆伤心地走了。可他不知道的是,他刚走,阿丽莎就后悔了。

等到他们再见面时,阿丽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剪短了头发、穿着黯淡粗糙的衣服,以前爱读的雪莱、济慈的诗集不见了,换成了通俗的宗教小册子。她整个人失去了光采。

最后一次长谈中,两人终于爆发。阿丽莎说:“你爱的只是你想象出来的我。”热罗姆也指责她变得迷信而空洞。最后他愤怒地离开,终于明白自己爱的一直是个幻影。

三年后,舅舅去世,热罗姆回去探望。阿丽莎已经苍白消瘦,她想把紫水晶十字架还给他,说留给他将来的女儿吧。不到一个月,热罗姆就收到她的死讯。原来她在疗养院去世时,仍戴着那个十字架。她留给了热罗姆她的日记。

日记里记录着她最后的挣扎:“我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上帝,而非热罗姆……可为什么上帝总把他的形象放在你我之间?”原来她对热罗姆的爱,只是爱上帝的一种方式。最终,她为了信仰彻底牺牲了爱情和自己。

《窄门》真正让我们思考的是:在人性与神性之间,到底该怎么选?阿丽莎用尽一生推开爱人,以为能走进神圣之门,却发现那可能只是一条虚无之路。当我们把人间的温暖和真实的爱,全都奉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最终得到的到底是升华,还是对生命本身的背叛?

就像书里写的那段话:

“我常常感到爱情是我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我的一切美德都由此而来……正由于我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

这条路,她走到了尽头,却也走向了永恒的孤独。

来源:何清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