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寇关东军的三支外籍部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7:50 1

摘要:1938年9月,关东军在吉林安图县明月沟秘密组建了一支特殊部队,名为间岛特设队。这支部队由日本军官指挥,士兵全部来自朝鲜族。任务主要是侦察情报、镇压东北和朝鲜的反日运动,同时负责跨境潜入苏联境内,利用当地朝鲜族的存在从事刺探、暗杀和破坏活动。

二战时期,侵华日军关东军不仅依靠本国军力,还在东北地区组建了三支特殊的外籍部队:一支由朝鲜人组成,一支由俄国白军残部组成,还有一支由蒙古骑兵组成。

这些部队曾在东北、华北以及中苏边境地区活动,留下了一段复杂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他们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也是战争机器中的牺牲品。

最终,这三支外籍部队无一幸免,都在战争的末局中走向灭亡。那么,他们是如何被招募、如何作战,又为什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呢?

1938年9月,关东军在吉林安图县明月沟秘密组建了一支特殊部队,名为间岛特设队。这支部队由日本军官指挥,士兵全部来自朝鲜族。任务主要是侦察情报、镇压东北和朝鲜的反日运动,同时负责跨境潜入苏联境内,利用当地朝鲜族的存在从事刺探、暗杀和破坏活动。

当时,朝鲜已被日本殖民多年,许多青年被迫参军。抗战中,不少朝鲜人被编入日军部队,其中既有普通士兵,也有后来的政坛人物。例如,曾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当年便以“高木正雄”的日本名加入伪满洲国军队,担任讨伐部队军官。由此可见,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不断动员朝鲜人作为炮灰。

间岛特设队规模并不大,下辖三个中队,人数常年维持在三百人左右。首任队长是日军中佐染川一男,其他主要军官也大多是日本人,仅有少量朝鲜人升为下级军官。

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却因熟悉当地环境而在反游击战中颇为活跃。1944年,他们甚至被派往华北,作为“反游击作战的示范队”,供日伪军效仿。

然而,间岛特设队内部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于经常接触中共和朝共人员,关东军对他们极不信任。自成立至1945年间,先后有一百五十名队员被清洗或秘密处决。可以说,这支部队一边为日军卖命,一边又不断被自己的上级怀疑和打压。

1945年日本投降后,间岛特设队未等命令便自行解散。多数成员潜回朝鲜,有的人后来进入南韩军队,参加朝鲜战争;还有一些人远赴越南,继续在越战中出现在中越军队的对立面。

与间岛特设队规模较小不同,俄国人组成的浅野部队人数曾达到四千多人,是三支外籍部队中最庞大的一支。

他们的来历可追溯到十月革命后的动荡。1917年革命失败后,大批白俄军人逃入中国东北,其中不少被日本招募,成为对抗苏联的工具。谢苗诺夫和别什果夫两名白俄头目最为出名。他们率领部队先后投靠日本,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浅野部队。

出于宣传需要,关东军给浅野部队提供了优厚待遇。无论是军装、武器还是营房,他们的条件都远胜普通日军部队。但事实证明,装备并不能弥补士气和纪律的缺陷。

浅野部队的军纪极为糟糕。一次,五百名白俄士兵醉酒后袭击农庄,结果被农民打得大败,还被俘虏上百人。更讽刺的是,那座村子里住的正是日本开拓团成员。结果,本该为日本效命的白俄人,反倒和日本人打起了仗。

在战斗力上,浅野部队同样乏善可陈。他们几乎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反而屡屡被抗日武装击溃。北满的农民武装头领谢文东,便曾多次击败他们。

历史上,浅野部队仅有的“战绩”也颇为荒唐。一次是企图在满洲里暗杀途经的宋庆龄,一次是派人潜入苏联刺杀斯大林。这两次行动都无疾而终,成为笑柄。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发动对日作战,关东军溃败在即。别什果夫部下的士兵企图脱离日本,单独投降苏联。别什果夫却暗中告密,结果关东军设下埋伏,将他的部队全部枪杀,连他本人也死于乱枪之下。至此,这支曾被日本吹嘘为“王牌”的外籍部队,在战场未终之前就被自己人屠戮殆尽。

三、矶野部队

第三支外籍部队是蒙古人组成的矶野部队。与前两支部队不同,矶野部队的核心是蒙古骑兵,成分复杂,其中不少人出身于反苏的宗教团体或青年组织。

1941年9月,关东军开始大规模招募蒙古青年,要求他们既要忠于日本,又要精于骑术。很快,一支七百余人的骑兵部队在兴安盟组建,由日军少将矶野带队,因此被称为“矶野部队”。

最初,这支部队挂靠在伪满治安部名下,番号为第868部队。实际上,关东军直接指挥他们。1944年7月,他们被编入正规日军,改为“关东军第二游击队”。

矶野部队和前两支不同,他们的反苏情绪极为强烈,比日本人还要激进。正因如此,苏联红军在作战计划中点名要清除他们。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矶野部队的日籍军官放下武器,但两千余名蒙古骑兵拒不投降,在本族军官率领下准备突围北上。他们计划穿越赤峰,进入外蒙古,与苏蒙联军决一死战。

途经通辽时,他们遭遇苏军拦截。双方激战,伤亡惨重。不能继续前进的蒙古骑兵选择自尽,剩下不足五百人继续西行。

到了9月中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已结束,但这支残余部队依旧在赤峰一带冲锋厮杀。最终,他们被中苏联军合围,全军覆没。赤峰一战,成为二战最后的血战之一。五百蒙古骑兵战死,也宣告了矶野部队的彻底终结。

纵观关东军的三支外籍部队,虽然出身不同,命运却有相似之处。

间岛特设队:长期被怀疑和清洗,战败后化整为零,部分成员卷入新的战争。浅野部队:靠宣传堆砌门面,军纪败坏,最终被日军自己开枪屠灭。矶野部队:抱着反苏狂热冲向战场,直到战争结束仍不肯放下武器,最终全军覆没。

日军在侵略过程中,不仅奴役中国人民,还裹挟朝鲜、俄罗斯流亡者、蒙古骑兵为己所用。这些外籍部队或出于被迫,或因仇恨而投靠,但结局无一例外,都被战争碾碎。

到1945年9月中旬,随着矶野部队在赤峰被全歼,关东军的外籍军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无风苦起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