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尕日塘秦刻石”又被称为“秦始皇使翳采药昆仑刻石”,已经被央视新闻报道,已经鉴定为“真”,所以对于这块秦刻石的真伪问题的讨论就没必要再论证了。
最近“尕日塘秦刻石”又被称为“秦始皇使翳采药昆仑刻石”,已经被央视新闻报道,已经鉴定为“真”,所以对于这块秦刻石的真伪问题的讨论就没必要再论证了。
但是对于铭文中的“卅七年”?还有“廿七年”?央视新闻报道中竟然出现了先后矛盾的情况。
第一次网络发布,是“廿七年”:
这次的央视新闻发布的照片,还是“廿七年”:
马上,“瞭望东方”的记者,实地考察探访,绝对的真实的“第一现场”,仍然是“廿七年”:
但是到了,这个北大中文系教授破译的时候,竟然就破译成了“卅七年”?什么是真的?你告诉我什么才是真的?
原来背后的底层逻辑,才是最真实的,那么《秦历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人见过?这些吃闲饭的人所参照的《秦历法》,所知道的“三月没有己卯”日是怎么回事?
整句整篇重新通俗易懂的破译甲骨文,依靠三块基石:
一、中国古文字是通俗易懂,一脉相承。
二、殷商历法(合集37986)与“祖沖”《大明历》与现历法的准确衔接。
三、甲骨文“询问祸”一句中“问”字的重新破译和理解。
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历法”的是一脉相承的。
要重新认识《秦历法》之前,先从“今天”开始捋,向远古追溯。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77年,2025年9月19日,人们现在习惯了这样纪年,表述时间点。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纪年”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有证据显示已经使用了至少三千多年,而且,现在仍然在使用中,而且,现在仍然精准,就是“天干地支”纪年。
“今天”按照“天干地支”纪年,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7年,“乙巳”蛇年,“乙酉”月,“辛卯”日,“壬辰”时。那么有人提出疑问?天干地支一轮才“60年”,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帝王”活了120岁,在位时间只有“乾隆”一个人在位“61年”。所以“帝王朝代”加“天干地支”足以表述,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纪年”,而不会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己丑年”。前一年是1948年,中华民国37年,“戊子年”。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壬子年”。前一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年”。
清宣统元年,1090年,“己酉年”。前一年,清光绪34年,1908年,“戊申年”。
这是比较近的,当然没有什么问题,看得比较清楚,推算也很好推算。
那么,现在加快速度,推算到“0年”。到底有没有“0年”?其实是没有“0年”的,只有“—1年”和“1年”之间的“0点”,也就是“当天的24点钟”是“—1年”和“1年”之间的交界。
所以“0年”至“2025年”不仅可以精确到“年”,而且可以用“天干地支”精确到每一天。
那么,好如果没有疑问?争议?再向远古追溯,再次加快速度。
“1年”为: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年。前一年,“—1年”为:西汉哀帝6年,元寿2年,庚申年。
《史记》《历书》,已经准确记录了: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夏正以“十一月”。
和自“汉武帝37年,太初元年,的第二年戊寅年”到“汉成帝4年,建始4年,壬辰年”的“天干地支”纪年,和“19年7闰”的历法。
这也是距离“尕日塘秦刻石”年代最近的《历法》。
再向远古追溯还有没有《历法》?因为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被认定为:周厉王13年,共和元年,庚申年。
《殷商历法》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合集37986这块甲骨上。
如果,没有这块甲骨文的存在,那么“甲骨文字破译”将会变成“不可能”。
虽然不是绝对,但是,绝大多数甲骨文,殷商金文铭文,西周金文铭文,都有“天干地支”纪年或记日。
那么既然存在着这么完整的《殷商日历》,那么理论上,自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直到“汉武帝的太初二年开始,负103,戊寅年”的“天干地支纪年”都有迹可循。
这时也就回到了,来到“头条”发布的第一篇文章:
【武王伐纣时间点的校正 - 今日头条】
点击链接打开 https://m.toutiao.com/is/ZbBMFhW_UF4/ ZbBMFhW_UF4` pib:/ e@o.Dh :3pm
复制此条消息,打开「今日头条APP」或「今日头条极速版APP」后直接查看~
武王征商时间点,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基准时间点。没有这个时间点,谈什么“夏商周”?记录的全是数字。真正的“文物是文物”“历史文献是历史文献”“真实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才知道真有不少人的历史认知是这样的?
校正出来“武王征商”的时间点:
周武王12年,负1050年,辛卯年,甲子日,早上昧爽时。
之后,中国的历法“天干地支纪年”,可以自《天问簋》重新破译,“乙亥,王又大丰”,周文王48年。《邐光鼎》重新破译,“乙亥,王既在克师”,殷商受王37年。负1066年,乙亥年,开始,一直精准记录接续到“周厉王13年,共和元年,庚申年”。
那么《现在天干地支历法》承袭于《西汉历法》,《西汉厉法》承袭于《秦历法》,《秦历法》承袭于《西周厉法》,《西周厉法》承袭于《殷商历法》也就是合集37986甲骨文。
《殷商历法》承袭于《夏历法》,《夏历法》承袭于《阳,黄历》,也就是《太阳,黄帝历法》。
距今9000年至7000年前的“贾湖遗址”中不仅出土了贾湖骨笛,还出土了“甲骨文字”,可以确定破译的有“见”和“阳”字。
这个陶器上的“阳”字,就是“阳面”的“阳”,“太阳”的“阳”。人看到了“太阳”,这一天就开始了。也就产生了“日历”。
“太阳”接续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口尊,上面的“太山”两个字。“太”通假“泰”,“泰山”就是每天看到“太阳”从山顶升起来的“太山”。
距今64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墓葬出土了“左苍龙,右白虎”,和“北斗”的蚌壳摆放图案,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可以窥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天空星象”的认知程度的重要文物。意味着中国古人已经开始认识“北斗”星,也就意味着立刻就会认识到“北斗”在天上转一圈,就是一年。
因为“黄帝陵”是“黄帝”的老丈人家 ,“嫘祖”的娘家为“黄帝”所建的衣冠冢,所以“黄帝”的祖籍在“三朡”三门峡附近的“仰韶遗址”。之后,分出来“山西陶寺遗址”的“尧舜”这一支脉。和“周”、“秦”、“楚”等等支脉
陶寺遗址出土的“天文观象台”,就是当时的人对于“天象”和“节气”的认知。
什么是“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史记历书》记录的准确不准确?
这是重新破译的《殷商二祀卣》铭文:
丙辰,王今谢其兄亮,帮与之丰田,河,家贝五朋,在“正月”,遇之与妣丙,几日,大乙亦为王二祀,既敬与上帝。
亚,暮犬,父丁。
这样通俗易懂的中国古文,是全新的任何人都没有看到过的。
在“正月”,很明显殷商人已经在沿用《夏历法》,天干地支纪年纪日,都是按照“北斗星”转一圈为一年来校正时间的准确。所以,每年的“正月”都是准确的。这就是“夏正以正月”。
根据“合集37986甲骨文”,每年有12个月,1月2月60天60个天干地支,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一共360天。所以这就是“殷正以十二月”。
最后总是差几天,但是可以通过“正月”校正,参照“北斗星”转一圈来校正,有时候一年一年校正还是不明显。这时候改成了每五年,隔四年校正一次,第五年加25天。怎么知道的?凭空想象吗?
一年365.2422天,殷商人知道了一年360天是绝对准确的,每年只是多了几天,所以,第五年,参照北斗星转一圈,校正第五年多了25天。多十天一旬天干地支是“癸酉”,多二十天天干地支是“癸未”,多到第二十五天,天干地支是“戊子”。
对于没有见过和理解明白“整句整篇通俗易懂的重新破译甲骨文”的人,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过在整篇破译了花东228冬至腊祭甲骨文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迄今为止完整破译的最有难度的甲骨文:殷商时期的“过年日记”... - 今日头条】
点击链接打开 https://m.toutiao.com/is/aKBsdOo7-vE/ aKBsdOo7-vE` dvX:/ e@o.Dh :1am
复制此条消息,打开「今日头条APP」或「今日头条极速版APP」后直接查看~
《殷商历法》每年闰5天,第5年闰25天的甲骨文证据,就这样被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整篇重新破译花东228甲骨文的时候找到了。
紧接着中国的历法就是《西周历法》,在《殷商历法》的基础上,“周正以十一月”大多数人都蒙圈了,但是还是有些人不知廉耻,硬要解释一下。
明白了《殷商历法》之后,就很简单,“周”已经开始了“闰月”,也就是说“周人”已经意识到了,“5年闰25天”的闰法不准确,所以开始了“闰月”,也就是说每年“前11个月”是绝对准确的,只是在第12月份加多少天,需要闰月校正。西周到东周八百多年,现在天干地支年表基本准确。这是“周正以十一月”。
到了“汉武帝太初二年”,《史记历书》记录的天干地支纪年历法,就已经与现在的《阳黄历》——《太阳、黄帝历法》毫无差别了。
这期间,就包括这件“尕日塘秦刻石”也叫“秦始皇使翳采药昆仑刻石”铭文中的“廿七年,三月己卯”。
《史记》秦始皇本纪,清清楚楚的记录了“秦始皇”自亲政第26年,负221年庚辰年,开始直到秦始皇37年,负210年辛卯年,每一年的行程和去向,等等基本情况。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于秦始皇“廿七年”是这样记录的: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己,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始皇使,五大夫,臣:翳。
将方,去采药昆仑。
翳,以“廿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
翳,前(探),可一百五十里。
根据现在的卫星地图,和重新破译的“秦刻石铭文”廿七年内容,再结合《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再结合重新破译的甲骨文,对于中国历法尤其是《殷商历法》《周历法》《史记历书》的重新认识,现可以确定“秦始皇使翳采药昆仑刻石”铭文中的是“廿七年”,秦始皇“廿七年”就是负220年辛巳年,这年的三月有己卯日,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3月16号”。
来源:承文说人文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