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筹颐和园、天坛公园等9家单位,联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蓟州区科协开展“园林科普津冀行”活动。该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形成“名园联动、三地协同、科教融合”的成熟模式,今年首次走进蓟州区公乐小学及府君山公园,通过30项精品课程与互
近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筹颐和园、天坛公园等9家单位,联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蓟州区科协开展“园林科普津冀行”活动。该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形成“名园联动、三地协同、科教融合”的成熟模式,今年首次走进蓟州区公乐小学及府君山公园,通过30项精品课程与互动项目,持续打造公园生态教育新实践、首都文化传播新范式、行业协同发展新标杆。
科技赋能,让公园文化更鲜活
9月20日,府君山公园迎来“科普市集”,游客市民正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体验“中和韶乐”演奏乐器的发声原理,了解古代音律计算方法。同时,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天坛公园梁梓昱现场为市民游客带来2024年全国科普大赛特等奖作品——玄妙的双音。这是京津冀园林科普行活动的缩影,让现代科技解读非遗音乐,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浸润公众生活。
此外,颐和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香山公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北京动物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充分结合非遗文化、动植物资源,打造北京雨燕、非遗菊花、千年辽柏、中轴遗产、中国植物等多个主题的科普项目。通过实物展示、互动手工、现场讲解等,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园林科学与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城市园林生态保护的认知与重视。
传播精神,科普课程走进蓟州校园
9月19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普讲师团”还走进公乐小学,开展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送课进校园活动,向公乐小学赠送中心2024年全国优秀科普图书《黄河生态科普读物》。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颐和园、天坛,北海、香山、中山公园等多家历史名园、动植物专类园及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科普工作者,精选古典园林文化、文物古建、动植物科学方面的“时令活动”,为学生们带来多个主题的精品科普课程。
跨城联动,三地园林资源互鉴共享
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处处长宋利培介绍:“园林科普津冀行”自2016年启动,通过与当地园林、教育单位合作,已有11家北京市属公园、博物馆的科普项目相继落地天津、石家庄、张家口的游园现场,颐和园的榫卯结构模型、天坛的声学实验装置已经成为常驻展项。
同时,文物古建、园林文化、动植物科普等主题精品课程也已走进张家口、保定和雄安新区等地学校,将古树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定期面向教师开展动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等教师交流活动,加强了三地科普工作交流,搭建起互通互助的桥梁,为当地市民及青少年带去丰富多彩的中国园林文化体验。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