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93年8月,清朝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准备八十三岁生日庆典。此时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带着礼物,以祝寿为名来到中国,想谈通商。乾隆认为他们是来进贡的,没把使团当回事。
1793年8月,清朝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准备八十三岁生日庆典。此时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带着礼物,以祝寿为名来到中国,想谈通商。乾隆认为他们是来进贡的,没把使团当回事。
英国人早做了准备,1792年9月从英国出发,带了当时最先进的东西:蒸汽机、战舰模型、枪炮,还有望远镜、地球仪这些稀罕物件。他们想通过科技展示,让清朝开放贸易。但刚到天津,清廷就给使团挂上“贡使”旗号,等于把英国当小国看待。
使团到北京后,乾隆让官员把大件礼物放在圆明园,小礼物带去承德。见面时双方先为跪拜礼争吵,最后乾隆同意马戛尔尼用单腿下跪。乾隆接过英王信后说些客套话,对礼物也不在意。英国人想让乾隆试试枪炮,乾隆说寿辰期间不适合舞刀弄枪。
马戛尔尼还想表演热气球,但和珅以“不能让东西飞过皇帝头顶”为由拒绝。清朝官员看那些枪炮、机器觉得没什么稀奇。乾隆甚至说“我们啥都有,你们别显摆”。后来英国人提出在北京设使馆、开放口岸等要求,乾隆全盘拒绝。
清朝官员担心外国人进内地会惹麻烦,建议乾隆赶英国人走。10月7日,乾隆给英国国王回信,说天朝地大物博,不需要和你们做生意。马戛尔尼只能带着没结果的答复回国。
这些礼物后来被清朝当摆设,蒸汽机放在圆明园,战舰模型扔在仓库。乾隆以为自己天下第一,没看出英国人是真想做生意。结果二十年后,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清朝才明白自己错了。
清朝官员选自科举考试,读四书五经,不懂科技。乾隆自以为是,觉得外国东西都是玩具。英国人带来的枪炮比清朝先进,但没人当回事。就这样,一个本可改变历史的机会被错过了。
马戛尔尼在日记里写清朝是“沉睡的巨人”,但他没料到这个巨人醒来时已经太晚。清朝继续闭关,直到鸦片战争被炮火轰开国门。那些被乾隆看不起的科技,后来成了打垮清朝的武器。
英国使团此行白跑一趟,但他们的报告让欧洲人更看不起中国。清朝官员依旧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直到1840年才被迫睁眼。乾隆的自信成了骄傲,这份自信在枪炮面前毫无用处。
来源:文诩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