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注资支持:2025年财政部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5000亿元,增强资本充足率,提升信贷投放能力,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重大工程、新型基建)和制造业升级。
一、上市公司中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目前上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
工商银行: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综合金融服务覆盖全面。
建设银行:在住房金融、普惠金融领域优势突出,国际化布局广泛。
中国银行:外汇业务和跨境金融服务的标杆,绿色金融布局领先。
农业银行:深耕“三农”领域,县域网点密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
交通银行:聚焦贸易金融和财富管理,混业经营能力较强。
邮储银行:依托“自营+代理”模式,零售客户基础庞大。
2. 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龙头,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优势显著。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传统强项,绿色金融和投行业务快速崛起。
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对公业务资源丰富。
浦发银行:长三角区域布局密集,科创金融特色突出。
民生银行:民营背景灵活,小微金融业务占比高。
其他: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等。
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投资逻辑
1. 政策红利与资本实力
财政注资支持:2025年财政部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5000亿元,增强资本充足率,提升信贷投放能力,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重大工程、新型基建)和制造业升级。
监管导向:新资本管理办法(2024年实施)推动银行优化风险管理,国有大行因资本充足率高(如中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2%),更易满足监管要求。
2. 差异化竞争力
零售银行龙头:如招商银行凭借高净值客户管理和AUM(资产管理规模)增速,估值溢价持续;平安银行依托集团生态,场景金融渗透率高。
对公业务优势:中信银行、兴业银行通过投行化转型(如债券承销、并购贷款)提升中间收入占比。
科技赋能:国有大行(如建行)在金融科技投入上领先,数字化服务提升运营效率。
4. 宏观经济与行业周期
2024年降准和稳增长政策推动信贷需求回暖,银行息差压力边际改善,尤其是江浙地区优质城商行(如宁波银行)受益于区域经济活力。
若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全球流动性宽松或利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5. 估值安全边际与分红优势
国有大行(如农行、工行)PB(市净率)普遍低于0.6倍,股息率超6%,成为防御性配置首选。
港股上市的国有银行(如邮储银行)因流动性好、估值折价,吸引外资长期配置。
三、策略建议
关注政策受益标的,如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区域经济强劲的城商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
优选零售转型成功、科技投入高的银行,如招行、平安,规避对公业务集中且区域经济疲软的银行。
常言道不会买股买银行,但是银行股分门别类有许多公司,科学的区分能找到最好的公司,好的公司会有好的收益。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