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追寻“黔行”足迹,解锁振兴“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2:07 1

摘要: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在鼓楼围坐话家常,于非遗工坊问传承,看特色产业谋发展,这一路“黔行”足迹,指引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紧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在基层党建上激发内生动力,在文化传承中释放创新活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在鼓楼围坐话家常,于非遗工坊问传承,看特色产业谋发展,这一路“黔行”足迹,指引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紧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在基层党建上激发内生动力,在文化传承中释放创新活力,在数字赋能下提升产业效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绣出乡村振兴同心圆。“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信团鼓楼的围坐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道出了乡村善治的核心密码。侗寨的蝶变并非偶然,从组织村民发展蜡染合作社到创新侗族文化保护模式,基层党组织如同鼓楼的梁柱,撑起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穹顶。广大党员干部要扎根一线办实事,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群众摸准需求,用“院坝会”“火塘夜话”畅通民意渠道;活用地域文化创新宣传方式,将政策语言编织成通俗易懂的“侗歌小调”,将村规民约演绎成喜闻乐见的“情景短剧”,让政策落地更精准高效,让基层治理更凝心聚力。

“文化活水”浇灌特色产业“致富花”,绽放乡村振兴新活力。在非遗工坊的蜡染台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指明了实践路径。侗族大歌的悠扬不再只是山间的回响,更成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注脚;蜡染工艺的纹样不仅是经纬交织的艺术,更演变为特色产业的致富宝典。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文化根脉的“守护人”与创新转化的“摆渡人”,立足地方资源、打造地域特色,走出一条既留得住地方文化,又看得见发展潜力的振兴之路。通过“文化+旅游+教育”融合,让古老歌谣化身数字IP,让传统技艺成为研学课程,文化传承便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陈列,而是滋养乡土的源头活水。

“数字翅膀”振翼高质量发展“青云步”,迸发乡村振兴加速度。“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成5G基站超15万个,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领跑全国,这些“硬核”成果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非遗匠人借直播让蜡染走进都市,侗族大歌凭数字平台跨越山海,特产山货沿智慧物流直抵万家,这些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立足乡土特色的融合再造。广大党员干部要抢抓数字机遇,聚焦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着力培育善用直播、会读数据的本土新农人,加快5G网络覆盖和智慧物流下沉,破解农产品上行瓶颈。以数字之翼托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在守正创新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篇章。

来源:七一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