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漫漫人生路 殷殷报国情——从四川简阳牌坊沟走出的著名遗传学家肖坤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5:01 1

摘要:1949年夏,肖坤则经人介绍正式加入地下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担任冬防护校委员会联络员兼女生部巡逻大队长。肖坤则在兄弟姊妹8人中,排行第四,上有3个哥哥,下有4个弟弟。她是三代唯一的女孩,备受家庭宠爱。这也就是她后来撰写自传体回

漫漫人生路 殷殷报国情

——从四川简阳牌坊沟走出的著名遗传学家肖坤则

肖坤华

一、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肖坤则,女,四川自贡人,祖籍自贡富顺县童家寺,出生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寨。肖坤则又名肖似男,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由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

1938年,肖坤则进入著名的自贡蜀光中学初中春季班学习,1950年高中毕业。

1949年夏,肖坤则经人介绍正式加入地下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担任冬防护校委员会联络员兼女生部巡逻大队长。肖坤则在兄弟姊妹8人中,排行第四,上有3个哥哥,下有4个弟弟。她是三代唯一的女孩,备受家庭宠爱。这也就是她后来撰写自传体回忆《往事回眸》用“七叶一枝花”笔名的缘由。

二、考取北京农业大学

肖坤则凭借扎实的学识,先顺利考上了西南农学院。肖坤则在西南农学院被指定为农学系团总支宣教委员,申请了甲等助学金,除伙食费外,每月有2元零用钱。

不久后,她因大哥肺结核吐血,心急如焚,决定利用寒假回自贡看望大哥而辍学。

1951年春夏的一天,人民日报号召各界在职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大学。她找团工委的组织部长田枫说,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报考大学。田部长支持她的要求,同意给她办理离职手续。田部长说:“如果考不上大学,组织考虑保送你到中央团校学习。”

肖坤则为去北京的路费,向组织提出了一个最低的补助数字,希望后勤部门支持。没有想到居然满足了她的要求。

肖坤则经重庆、武汉到北京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农业大学的过程充满曲折和戏曲性,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她又顺风顺水地考上了北农大。

1951年8月底,肖坤则到农大农学系报到,心满意足地圆梦了。全国实行助学金制,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都可申请助学金。助学金分甲乙丙三等。按照其情况申请甲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她想到自己是一个团干部,要带头为国家节省钱,只申请了乙等。经批准,学校免除了她的全部伙食费,但零花钱依然没有着落。

三、考取留苏学生

在农大一年级即将结束时,上面传来留苏考试的消息,学校从一年级200多个同学中选拔出14人参加考试。考试结果,14人中,9人被录取:农学系除了肖坤则外,另外1人也榜上有名。

四、前往苏联留学

1952年9月中旬,农大9人连同行李运到城内北京俄文专科学校,也就是留苏预备部(石驸马大街)报到。这次选拔的有500多人,一半以上都是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团总支和党支部以上的干部,都是政治骨干。

按国家统一规划,肖坤则被分配到列宁格勒俄罗斯公共卫生医学院。肖坤则原来渴望到莫斯科大学土壤系,那里有著名的土壤改良专家,她最讨厌学医,因为怕接触死人。

五、苏联7年求学路

1953年9月2日,肖坤则一行从北京启程,乘坐专列离京赴苏。两口布衣箱主要装满了统一制作的衣物鞋袜和学习用品。

出国前,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刘少奇,代表党和政府看望500多名留学生,并发表重要讲话。

出国前和在7天7夜的旅途中,肖坤则与同学们重点学习8条“出国留学生注意事项”。

中国留苏学生的境遇注定是会不平坦的。随着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越来越大和两国关系的恶化,“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学生们夹在其中,处境可想而知。

7年间,他们待遇不错,每月享受500卢布的助学金,其中规定至少需要用300卢布用于伙食费,确实非常优厚。但在这漫长的7年间,他们仅享受过一次为期1个月的回国休假——肖坤则是1957年暑假回国探亲的。

肖坤则在留苏期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喜爱。除学好专业外,她还自学了德语和法语,达到能够阅读文献和交流的程度,俄语和英语就更不必说了。这为她后来多次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肖坤则在苏联的7年实属不易。她在异国他乡潜心苦读,生过病、住过院,还到索契、里加、黑海和波罗的海海滨等地疗养,甚至组织还动员她休学1年。但她休学并不等于停学,而是利用时机看书学习。

她的苏联老师和同学都与之友好交往,有的老师把她当作女儿对待。

1957年,由安尼奇可夫科学院士推荐,肖坤则出席国际药理学会并做报告。时为三年级医学院学生。大学生时期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苏联国家级学术刊物《药理学和毒理学》上。她的研究成果还被安尼奇可夫院士选入他1962年修改的《药理学》教科书中。肖坤则留苏期间获得全优成绩,毕业时获优等生文凭。

然而,留学生活不是处在真空之中。1958年春,肖坤则被扣上“走白专道路”的帽子。其主要罪错,一是学习方向不端正,背离国家培养计划,实际是仅仅因为课余时间参加学生科研小组工作,因而是“走白专道路”;二是肖坤则1957年回国探亲,用兄弟们积攒给她的钱做了一套银灰色凡尔丁的西服,被人批评为“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六、学成归国

1960年6月23日举行毕业典礼。教务长站在台上宣读每一个优等生名字,这个优等生就到主席台上,由校长亲自授以紫红色封皮的毕业证书,上面印有优等生字样。全年级600多人,在6年中约有30人每门功课都获得5分,除一人外都被评为优等生。肖坤则也是其中的一个。

1960年起,留苏学生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多留苏学生都遭到歧视和怀疑。

1960年7月中旬,肖坤则与所有的留苏学生奉命离开苏联回国。

七、回国分配工作

肖坤则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市昌平县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所。

在“文革”中,留学生们大难临头,许多人受尽屈辱,尤其是非党留学生,包括肖坤则,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遭到迫害,一些人连毕业文凭都烧了。

肖坤则是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后回国的大学生,回国后先试用一年,月薪50元人民币,转正后62元,20年后工资才提了一级,月薪变成69元人民币。职称因为“文革”长期不动,到她1978年从分院放射所调入四川医学院时,仍然是助理研究员的中级。

八、五七干校显身手

1969年10月至1971年10月,肖坤则随放射所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肖坤则下干校什么都干,还下田插秧,引发坐骨神经痛。

她来自中小城市,从小接触普通民众,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所了解,加以他善于观察,脑子灵活,一学就会,所以,她在干校如鱼得水,成绩斐然。

在五七干校锻炼期间,她利用自己是连队卫生员的优势,在全连发动学习中草药运动,以致人人都掌握了上100种草药,考试成绩最差的也达到80分,也就是最差的人也知道80种草药。

肖坤则促成连队领导每周拿出1天时间来学中草药,使全连300多人解除1天繁重体力劳动的劳累,学习一点和医学专业有关的中草药知识。

肖坤则从成都探亲回干校路过南昌转车时,花10元钱在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水稻栽培学》《常用蔬菜种植法》《江西草药》等。每当收工回来早点,她就挤出时间翻阅。不料,这些书还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江西草药》一书。

(一)治疗痢疾“神医”

一次,学员刘艾生患痢疾,她晚上要起来7-8次。肖坤则从书上看到,野苋菜、马齿苋和叶下珠都可以治腹泻,于是到外面顺手采了这三种草药一大把,熬好后给她一连喝几次。患者第二天主动来找肖坤则,要求再服草药。肖坤则也很高兴,因为是她第一次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不料还真灵,马上又去采了这三种药,熬好了又给刘艾生喝。刘艾生下午腹泻就大大减少,很快就痊愈。肖坤则治疗痢疾就此传遍了全连,一下子就成了新三连的“神医”。

(二)病人来找“见肿消”

一天,肖坤则正在“药房”清理草药,一个50来岁的男同志进门来就说,“我是来找‘见肿消’的,你知道他在哪里?”

肖坤则把他带到她采集的中药“见肿消”面前,指着说:“这就是见肿消。”他说:“我找的是‘见肿消’这个人,是一个医生。”肖说:“没有听说过我们这里有医生叫‘见肿消’的。”他说:“是校部医务室的医生介绍我来找‘见肿消’医生的!我的手指头在修房子时被花岗岩石头压了,指头肿痛难忍。”只见他右手中指的顶端肿得像鼓捶。肖坤则说:“确实有些草药对消肿有效,其中一种就是这个‘见肿消’。”

肖坤则接着说:“我到河沟边去挖一些新鲜的,马上捣碎敷在你的指头上,你试试看。”

肖坤则拿起药锄就走,那人跟在她后面。到了河边,她对他说:“这就是见肿消,又叫野葡萄根,你看叶子和葡萄一模一样。”

肖坤则挖来药后,洗净,回到草药房,骑在有铡刀的长凳上,地上垫张报纸,切起来。又把切碎的药尽量捣碎,把药给他敷在指头上,再用纱布给他包扎一下。最后对来人说:“我只能做到这样了,你试一试看效果如何。”患者将信将疑地走了。

过了一个星期,这个人又来了,要求给他换药。肖坤则又去采了新鲜的见肿消,给他治疗。那人对她坦言,“那天晚上从你这里回去我整夜睡不着,疼痛难忍,我骂起来了。去他的!甚么见肿消?害得我痛得喊爹叫娘。第二天我就到周田医院找626医疗队的医生,作了X光检查,说是粉碎性骨折。医生打开纱布说,‘你手指上敷的草药简直就像是上了一个石膏套子,不用取了。我给你安眠药和止痛药,你今天晚上就能入睡,痛也会减轻。一个星期后再去找那个草药医生。’所以我又来找你了。”

只见因为用见肿消后,指头粗细几乎接近正常了,加上药的粘稠度更好,上药和包扎都比第一次容易。肖坤则说:“你再去周田医院问问626医疗队的医生,下一步怎么做。”

几周后,肖坤则见到他。他马上伸出了手指说,你看,全好了。X光检查,碎骨头都粘在一起了。连肖坤则自己都不相信,效果这样神。他补充说,他马上要下到生产队,实现三同,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想好了,到农村后,他要大用特用见肿消,推广见肿消。

肖坤则连队利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的经验不胫而走。一天,在赣南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的3人,来参观取经,侧重于应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和多发病的经验。最后,参观者说,卫生部这个连队结合生产不同季节预防疾病的活动和成绩,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效法。特别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认药,采药和用药的经验,在中央各部委干校中成了学习和应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的先进典型……

肖坤则用红糖姜汤御寒、土法制作清凉饮料、用中草药预防蛇咬、预防马蜂叮蜇等做法,深受好评。

肖坤则“活学活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的精彩案例,待她到简阳牌坊沟后继续。

1971年10月,肖坤则接到命令,让她到四川简阳报到,与搬迁那里的放射所大队人马汇合,从而结束了两年的干校生活,离开江西。

20世纪80年底的简阳县牌坊沟

九、扎根简阳牌坊沟

肖坤则到达分院,先期来到的同事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高喊“热烈欢迎光荣的五七战士胜利归来”。

(一)成立细胞遗传学实验室

回到放射所的第二天,放射卫生研究室主任张景源找肖坤则谈话,希望她把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尽快建立起来。这是个自1961年起曾经无数次导致她挨批判的研究方向,这一回居然由主任来点名要她搞起来,实在让她感到意外。然而,自1970年后遗传学在学术界已成了热门,论资格,肖坤则是医科院搞这项研究的第二号人物(头号是吴敏,当时已下放到青海省一个县的生产大队,正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放射医学领域,肖坤则是搞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第一人(所以受到的冲击最多也最厉害)。

实验室所需的设备、试剂和材料很快就得到满足,一个全套器材设备都是全新的实验室迅速建立起来。

肖坤则名正言顺研究细胞遗传学了,决定先进行人类染色体研究。

在此期间,突然自贡富顺晨光化工厂报急,那里发生一起放射性事故,几个工作人员受到钴-60照射。放射所马上派物理组的人员到现场,作模拟剂量测定。肖坤则随朱光所长前往调查,采集血样,进行辐射污染程度的测定(查出染色体畸变,换算出他们每人遭受的剂量)。

肖坤则按照Bender和Gooch的文章,把观察到的染色体断裂数目代入公式,计算出了晨光化工厂事故每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最低者为50仑琴,最高者大约为70仑琴。对他们受照后初期和随后的追踪观察证明,他们没有严重的辐射损伤。

(二)参加西学中医学习班

肖坤则接待了几起进修人员后,正好分院组织了为期半年的西学中医学习班。该班由刘莉(王光美的妹妹王光平)任班主任。“文革”前,她是血研所的中层行政干部,后因受刘少奇牵连遭到迫害,很长时间靠边站。刘莉做事认真负责,也很能吃苦。听说她“文革”前就一贯如此。学习班的学员对她印象不错。肖坤则本来就认为中医有它独到之处,所以学习兴趣很浓,老师是从北京中医学院请来的。因为刘莉已经担任几期西学中医培训班的班主任,她自己也通过了一期中医课程学习,所以她收集了历次学习班上学员的创造,积累了不少经典处方和单味药药性的歌谣,包括药与药合用的禁忌症,很有用处。她给学员们分享,从而使大家走了不少捷径。

(三)“神医”

肖坤则在江西干校积累的中草药知识和带回的中草药,在分院又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一次,科室抓阄,抓到一瓶“五粮液”,遂把她从干校带回的见肿消、七叶一支花和白花蛇舌草,用一只广口瓶浸泡成药酒,以备咬伤和其它肿痛时用。

一次,赵启仁和刘宝荣(图书管理员)夫妇的几个月大的儿子赵明,通宵啼哭,满脸红肿,肿得眼睛都看不见了,疑似被马蜂蜇了。

肖坤则说:“要真是马蜂蜇了,我有一种药,对肿痛有特效,用了很快就会消肿。”

他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肖坤则“文革”前研究的是染色体,从没有听说她会治病。他未置可否。她马上回宿舍取了药给他们送到家里。

肖坤则本来想的是用酊剂,一想到几个月的婴儿皮肤娇嫩经受不了酊剂的刺激,决定给她内服汤药。于是回宿舍打开包包,找出了泡酊剂后剩下的见肿消根,因为已经没有七叶一支花和白花蛇舌草了。她抓了一大把见肿消,马上送到赵启仁家,还在楼下已经听到婴儿啼哭声。她直奔哭声方向。赵启仁夫妇正在为小孩穿衣戴帽,准备到卫生室找钱医生。肖坤则说,不用找钱医生,把这些草药用了就会好。草药用水熬成汤药,给他当水喝,一直到喝完。另外倒一小杯出来专门涂抹,用消毒棉球,最好用镊子夹住棉球,蘸一点药水轻轻涂抹多次,下午肿就会消很多。临走,她一再叮嘱不要去查血,一定要马上把药煎出来,马上喝,马上涂抹。说完,她就到图书馆去了。午饭前从图书馆回来,肖坤则路过赵启仁家,想看看效果如何。一进宿舍大门,只听到小孩还在哭。肖坤则看到,见肿消原封不动地放在桌子上。刘宝荣说,钱医生没有给他查血,和你说的一样,马蜂叮了查血没有用。钱医生说整个脸都红肿了,从哪里下手呢?应当在初起时来看,晚上可以来看急诊嘛!现在只有做些冷敷,但是要小心,不要搞破了皮肤引起感染,多喝水。继续发展再来看病。

肖坤则听了,不容分说,自己拿起见肿消,问她要药罐(他们还真有药罐),就自己代煎起药来。煎好了,又说,“你就当是给他喝水,我担保没有毒性。出了差错,你可以到法院告我。”她亲自看到她给儿子灌了大约30毫升,又自己又倒了一点在杯子里,让她找点干棉球,肖坤则用筷子夹起棉球,给她儿子涂抹了整个脸。又说,就这样灌几次,涂几次,一直到用完。把药渣留着,如果见好,加点水再熬一次。本来应该熬两次混合后用,因为来不及了,只好将就了。第二道药性差些,灌的量可以多点,可以连续涂两遍。“他们束手无策,只好照办了。”

晚上,赵启仁来对她说,“肖大夫,你那个药还能给我一点吗?”她故意说全都给你们了,你觉得有用吗?他连连点头说,不仅肿消了很多,也不怎么哭了,眼睛可以睁开了。肖坤则开玩笑说,你不是不相信我吗?他难为情地紧闭了一下嘴,说:“我从来没有听到说,你能治病。”肖说:“读了6年医学院,不能治病还算是大夫吗?”他说:“小刘(指他妻子)把药渣倒了。所以我只好来找你帮忙。”“我看他已经信服了,就说,让我看看还有没有。我回到卧室,又取了一些见肿消给他,孩子很快就被治愈了。”

赵启仁的儿子被马蜂蜇后的极度过敏反应痊愈后,他逢人便讲,肖坤则把草药送到他家,他不信,但是肖坤则硬要他用她的草药的前后经过,为她大力宣传。

一次,保健室的钱医生对肖坤则说:“肖大夫,你真是有两下子,赵启仁说,你用一把草药,把他儿子的病治好了,我们要叫你神医了。”

另一回,肖坤则下班回宿舍,3个女同志站在她宿舍门口,说是钱医生介绍来的,要一点她那个灵丹妙药的。原来,分院托儿所3个3-4岁的幼儿,脸上和头上起了杏子大小的包,很硬,很痛。肖坤则给每个人装了一个青霉素瓶的酊剂,告诉他们节约使用,因为药酒不多。先用热水洗净肿块和周围,用棉签蘸一点药酒涂抹上去。一天涂沫几次,试试看有没有效。结果也很快治愈。

另有一次,一位同事的保姆,是山那边的农民,因为在自家门前晒谷子,脚脖扭伤,肿得发亮,不能行走。同事先找肖坤则要了“见肿消”,拿去看保姆。肖医生告诉她带一块纱布、一包药棉和一根滴管;用药棉把脚颈包起来,棉花靠皮肤,嘱她用滴管不时取点药酒滴到包扎的纱布上,还叫她让保姆喝一小杯。果然,第二天保姆上班来了,她高兴极了说,她们生产队的人都说,牌坊沟的科分院来了一个活神仙,她的药是仙丹,一搽就好。

由于肖坤则的药酒出了名,有的同事趁她回成都看望妈妈时,把她的药酒倒走,最后甚至将其瓜分,再用假酒冒充。他调入华西时将假酒带走,有的人(胡璧)实在看不下去,才将真相告诉她……

十、肖坤则的学识

肖坤则和陆如山院长都是留苏学生。他知道如何用人和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肖坤则从他手下调到张景源手下后,据肖坤则所说,他始终抓着她做事。他当时负责放射医学文摘的工作,把她当成主要力量,每期的稿件基本上都是她把关,把每个人的稿件修改审定合格后交给他,他再转到出版社。一次他告诉肖坤则,他手上有一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集,其中有几篇德文和法文的报告,他想介绍出来,他准备到协和医院找人翻译。当时,他不知道肖坤则学过德语和法语。她说,让她试试。她翻译后,他拿去找去德国和法国留过学的教授核对。回来后很高兴地说,肖坤则的译文合格。从此他对她更加器重。

还在北京时期,一次,放射所举办一个学习班,规定生化组的同事和研究生必须参加,其他人自由参加。肖坤则报名参加了。学习班由协和医科大学和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室的专家讲课。因为主要在工作时间上课,她也必须把科研任务按时完成。

学习班结束时举行了考试,肖坤则获得全班最高分97分。王世真教授对肖坤则说,“你完全可以获得100满分的,但是在一个生物化学反应式中,需要写上镁离子作为催化剂,你没有写上。我知道你是知道的,只得扣你3分。”她确实知道,以为当时认为人人皆知不必写上。

1987年,中华医学杂志编辑燕鸣向肖坤则约稿。肖坤则以29省(市、自治区)名义执笔,撰写了《中国神经管缺陷的地理分布》《中国唇腭裂的地理分布》和《中国围产儿素质的研究》,3文被采纳,并于同一期《中华医学杂志》刊出。这在任何杂志历史上是空前的。鉴于中华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最权威的杂志之一,附有英文摘要,属于国际检索的对象。论文发表后,很多国家同仁写信来索取资料。

十一、调入华西医学院

1978年下半年,在医科分院摇摇欲坠、实验所即将返迁回北京的情况下,肖坤则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了。作为四川人,她当然愿意留在四川,留到成都。

她先后联系了省卫干院、省计划生育所等单位,调动没有成功。正好四川医学院派人事干部来牌坊沟招兵买马,想趁机把不愿回京津的人调入四川医学院以充实队伍。分院人事科的周悦娥十分热情地向川医人事科科长朱国成推荐肖坤则。朱科长简单了解其学历和工作经历后,立即表示欢迎。不久调档。她经过一番曲折,一个并非原因的原因(一个经办人发调令忘记了付邮,在抽屉里积压下来,耽误1个多月)终于如愿以偿,于1978年底(10月28日晚上大约8点过)肖坤则和女儿一起到达华西坝,正式成为华西人。

十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1978年10月,肖坤则离开简阳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来到四川医学院,开始了她在华西坝14年7个月25天的生活。

肖坤则有一个优点,长期养成了记工作日志的良好习惯,包括节假日,一天也没有遗漏过。一旦她要记述任何经历,都是有根有据,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无一不是准确无误的。2003年,肖坤则回成都清理出了她的工作日志,从1978年10月28日晚进入华西坝,逐日逐月逐年,没有一天缺少,可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料。

十三、做婴幼儿出生缺陷监测研究

离开医科分院时,她并未考虑亲身参与出生缺陷监测研究,准备到川医后鼓动产科和新生儿科医生开展,自己仍准备着重研究临床医学遗传学。但在川医开展遗传学研究阻力很大,肖坤则决定把研究方向转向新生儿出生缺陷。

十四、创建中国婴幼儿缺陷诊断中心

肖坤则在成都市专家们的倡议下,决定从成都市开始为医务人员举办优生学学习班,聘请川医各科专家讲课,她则主讲优生学,从基础理论到当代的临床应用,及国外遗传疾病的产前诊断现状等等。她的讲课受到广大医务人员欢迎,并为后来开展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的导航研究培养了技术力量。

四川省的医务人员闻讯前来要求参加学习班,于是她又举办全省的优生学学习班。在全省学习班的基础上,又举办了全国学习班,北京、上海、天津和其他省区都派专业人员参加。学习班逐渐正规化,老师的讲授日益熟练,又有教材,效果很好。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班,为后来全国出生缺陷的监测,培养和积蓄了技术人才。

此外,肖坤则决定在四川省科技报上系统地用通俗语言讲解遗传学。在《成都卫生报》上回答常见的问题,还以一家人的案例为素材,在创刊号撰写了一篇报告文学,题为《带蹼的人》。

1985年,肖坤则设计的全国29省(市、自治区)出生缺陷监测课题中标,被列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她在四川省开展两年半监测后,国际交流中心协调员塞尔维亚·赫从美国旧金山来信,她代表国际交流中心热烈欢迎四川的创举,询问她可否把有关监测结果寄去交流。在取得省厅领导同意后,肖坤则把连续两年的资料,按国际交流中心季度报表格式,寄给了塞尔维亚,她马上回信说,这份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符合国际交流中心的诊断标准和统计要求,而且填补了中国的空白。

塞尔维亚说,10月在法国里昂召开交流中心的12届年会,会议议事日程之一是讨论接纳四川省监测方案为交流中心的成员,同时确认肖坤则本人为监测方案主任。

十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肖坤则主持的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的病因学探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除去上述奖项外,1985年,肖坤则还获得“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和首届“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与国际广泛交流

肖坤则由于在国际相关领域获得的威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她由于自身有语言交流的便利,与国外许多同行有联系,并参加相关国际会议,据不完全统计,她到过美国、瑞典、丹麦、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还回到留苏时到过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当地看望老朋友、老师,并且绝大多数时候她参加国际会议的费用都是由主办方提供的。

1991年,她作为访问学者长期居留美国,更是参加了许多美国和国际会议,让国际上更多的了解了中国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十七、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肖坤则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正派,做人光明磊落,说话从不拐弯抹角,表里如一。从她的回忆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她晚年寓居美国,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写出了55万字的回忆录(可惜没有看到图片)。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贡献。

她的回忆录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十八、结束语

2006年,肖坤则在美国辞世。她为国内的遗传学特别是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出生缺陷的病因学和产前诊断,作出了应有的建树。她在该领域的贡献,将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辈学者所铭记。

我和肖坤则在简阳牌坊沟时相识,到相知,也见过她的母亲和先生老杨。她调到华西后我还前往探望过一次,只是由于后来我长期出国,借调驻外使馆工作,我们的联系中断了,但心是相通的。

光阴似箭,肖坤则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快20年了,她去世时刚到古稀之年,真是英年早逝。

现在,“简阳牌坊沟岁月群”正在回顾70多年前的人和事,回顾来时的路。我为此根据其《往事回眸》和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再结合自己的了解,写下本文,旨在“温故而知新”与怀念故人。

作者:肖坤华(1945年生,四川自贡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供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曾先后任中国驻厄瓜多尔、乌拉圭使馆二秘与一秘及哥伦比亚使馆经商参处一等秘书,以及中国医科院输血研究所图书情报室主任,《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杂志和《中国输血杂志》编辑组组长,副编审)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