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鸣撕 X 顶流:王思聪 “出国躲债”,非婚生女抚养费拖成烂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0:26 1

摘要:2025 年 4 月 15 日,网红黄一鸣在直播间情绪失控,直指王思聪 "孩子不管钱也不给"。这一指控并非首次 —— 早在 2024 年 6 月,她便公开承认与王思聪育有一女闪闪,并晒出聊天记录显示,王思聪以 "经济困难" 为由拒绝支付奶粉钱。更令人唏嘘的是,

2025 年 4 月 15 日,网红黄一鸣在直播间情绪失控,直指王思聪 "孩子不管钱也不给"。这一指控并非首次 —— 早在 2024 年 6 月,她便公开承认与王思聪育有一女闪闪,并晒出聊天记录显示,王思聪以 "经济困难" 为由拒绝支付奶粉钱。更令人唏嘘的是,当黄一鸣提出让王思聪探望女儿时,对方竟以 "我已经出国了,886" 敷衍了之。

这起纠纷的核心矛盾在于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1071 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生父或生母应负担抚养费。但现实中,黄一鸣声称从怀孕到育儿全程自费,甚至直播带货支付豪宅首付,而王思聪却被曝为新女友购置奢侈品毫不手软 —— 其现任女友懒懒的 LV 外套价值 5.3 万元,香奈儿背包 3.6 万元,单件服饰价格已超过普通家庭全年收入。

这种 "父亲一掷千金,女儿穿 20 元衣服" 的反差,暴露出豪门私德与社会责任的严重割裂。有法律专家指出,若王思聪确为闪闪生父,其行为可能构成《刑法》第 261 条的遗弃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黄一鸣与王思聪的纠纷中,亲子鉴定始终是关键证据。尽管黄一鸣多次表示 "女儿长相酷似王健林",但王思聪从未公开承认亲子关系。2024 年 6 月,他曾在社交平台回应称 "别来我这发酒疯",并暗示黄一鸣 "撒谎精"。

不过,法律并不依赖当事人自愿。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 39 条,若黄一鸣向法院提交必要证据(如亲密照、转账记录等),王思聪拒绝亲子鉴定,法院可直接推定亲子关系成立。事实上,类似案例已有先例:2024 年天津津南区检察院曾支持起诉一起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纠纷案,法院最终判决生父支付抚养费。

但黄一鸣似乎更倾向于舆论施压。她多次在直播中强调 "女儿是无辜的",并暗示王健林可能对孙女产生恻隐之心。这种策略虽能博取同情,却也引发争议 —— 有网友质疑其 "拿孩子当流量工具",甚至将其与韦雪(曾通过非婚生子女获秦奋 9 亿抚养费)相提并论。

根据《民法典》第 1085 条,抚养费数额应综合子女实际需要、父母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以王思聪为例,其 2025 年投资公司普思资本估值超 50 亿元,即便按最低标准(月收入 20%)计算,每月抚养费也应在百万元级别。然而黄一鸣称,她不仅未收到分文,甚至被王思聪以 "撑过明年就有钱" 搪塞。

这种 "哭穷" 与 "炫富" 的矛盾,在豪门纠纷中屡见不鲜。2018 年,上海徐飚案中,法院判决其支付非婚生女儿每月 2 万元抚养费,而徐飚月收入高达 12.4 万元。相比之下,王思聪的 "经济困难" 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 其近期出售上海 400 平豪宅获利近亿元,名下仍有东京银座房产。

更值得关注的是,黄一鸣的经济状况同样存在争议。她自称 "直播带货住进豪宅",但 2024 年 8 月曾被曝获王思聪 300 万 / 年抚养费及上海房产,随后又否认该说法。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削弱了其指控的可信度。

尽管《民法典》明确非婚生子女权益,但实践中仍存在执行难题。2024 年最高法数据显示,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案件中,仅 37% 的生父主动履行义务,多数需通过强制执行。黄一鸣的遭遇,正是这一困境的缩影。

王思聪作为 "国民老公",其感情生活长期占据热搜。此次纠纷中,网友对闪闪外貌与王健林的相似性展开 "人肉比对",甚至编造 "千亿继承权" 传闻。这种过度关注,实质是公众对豪门隐私的猎奇心理,却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

黄一鸣的直播带货收入与争议话题深度绑定,其账号 "鸣鸣酱" 粉丝量在纠纷期间暴涨 300 万。这种 "流量变现" 模式,模糊了维权与炒作的界限,也让抚养费纠纷沦为公众娱乐的素材。

面对这场持续两年的拉锯战,以下路径或许能提供解决方案:

司法介入:黄一鸣应尽快提起亲子关系确认之诉,通过法律程序固定证据。若王思聪拒绝配合,法院可依法推定其生父身份。抚养费标准透明化:参照上海徐飚案,法院可结合王思聪资产状况,确定合理抚养费数额,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舆论理性化:公众应避免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身攻击,媒体也需克制对豪门隐私的过度消费。豪门伦理重构:王健林作为万达集团实控人,其家族形象与企业信誉深度绑定。若闪闪确为其孙女,王氏家族需在私德与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点。

黄一鸣与王思聪的纠纷,本质是传统豪门伦理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碰撞。当 "父权" 遭遇 "未成年权益",当 "私德" 挑战 "公序良俗",这场拉锯战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两个家庭的命运,更将检验社会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力度。正如法律专家所言:"抚养费不是施舍,而是义务。" 在舆论喧嚣退去后,我们期待看到的,是法律的公正裁决,而非豪门恩怨的持续发酵。

来源:娱乐大锅FU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