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施压成功,欧盟将对俄罗斯实施第19次制裁,中国炼油厂、石油贸易商和石化公司无辜躺枪,面对欧盟的制裁,中方早已划下红线!就看欧盟能不能认清现实了。
特朗普施压成功,欧盟将对俄罗斯实施第19次制裁,中国炼油厂、石油贸易商和石化公司无辜躺枪,面对欧盟的制裁,中方早已划下红线!就看欧盟能不能认清现实了。
欧盟或将制裁中国企业
9月9日,特朗普呼吁欧盟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进行制裁,也就是中印两国,特朗普此举并非临时起意,他明白现在只靠每个一个人的了力量根本无法取胜中国,所以他就想拉上“盟友”一起对付中国。
刚开始欧盟并没有答应,毕竟中国市场是欧盟很多国家所依赖的,但在9月19日,冯德莱恩在讲话中直言:要制裁俄罗斯,包括中国企业,特朗普看到这一消息应该会很高兴,那冯德莱恩为何要突然宣布制裁中国企业呢?
特朗普很高兴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这次制裁名单上有12家中国企业,3家印度企业,这些企业被指控为俄罗斯提供关键技术服务,如AI系统、地理信息数据、石化设备等等。
欧盟提出要禁止成员国企业与这些中印公司往来,甚至可能对其中两家中国公司直接下交易禁令,冯德莱恩的话引发外界广泛讨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欧盟真的敢制裁中国企业吗?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答案是“不太敢”。
冯德莱恩嘴上说得硬,但欧盟内部可不是一块铁板,德国汽车依赖中国市场,法国奢侈品也靠中国市场赚钱,意大利还想让中国帮忙搞基建,所以谁也不想惹怒中国,当然可能除了一些不太依赖中国的国家。
汽车建造厂
资料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真要强硬到底,先受伤的可能不是中国,而是欧盟自己,所以欧盟这份制裁方案虽然“点名中国企业”,但欧盟成员国是否会一致通过还是个未知数。
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也说了,冯德莱恩这是“提议”不是“定案”,换句话说,欧盟这波操作,更多是政治信号,未必真打算全盘落地。
而且,欧盟不只在俄乌问题上“针对中国企业”,在别的领域也对中国企业下了限制,6月,欧盟引用《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医疗器械参与欧盟公共采购,“一刀下去”500万欧元以上的项目中国货最多只能占一半,这看似技术性调整,实则是变相封杀。
冯德莱恩
面对欧盟这波“绕个弯儿制裁中国”的操作,中方其实早已见怪不怪,甚至早就划下了红线,早在7月,欧盟第18轮制裁俄罗斯的方案中,中国两家银行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欧盟制裁。
中方二话不说,直接对将欧盟UAB Urbo Bankas和AB Mano Bankas两家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我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
中方早已划下红线
外交部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种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单边制裁“非法无效”,中方坚决捍卫自身权益,打着俄乌的幌子,搞地缘政治扩张,还想拿中国企业开刀转移内部矛盾,中方坚决不会接受。
此外中方反复强调一点:中欧关系不是美国的附属品,想搞贸易合作没问题,想玩地缘政治那就别怪中国翻脸。
中国坚持市场原则,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但也明确,如果碰触到国家利益底线,就必须反击,中方的红线清清楚楚,现在就看欧盟敢不敢有下一步行动了。
中欧贸易
眼下,欧盟正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特朗普步步紧逼,要求欧盟“站队”,另一边是中国市场实打实的利益。
表面上看,欧盟在“制裁”问题上有动作,但实质上是在边缘打滑,试图两边讨好不得任何一方。
但问题是,世界早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了,中美之间的博弈根本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而是你进我守的竞合”,欧盟每一次随美起舞,都会在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心中埋下一颗不信任的种子。
欧盟
如果真把中欧关系搞僵,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德国车企、法国品牌、意大利制造,恐怕第一个坐不住。
更现实的是,欧盟自己也知道,这种“半跟半不跟”的状态不会长久,一旦制裁方案真的落地,中方的反制就不会含糊,到那时候不是“象征性”的银行反制,而是真刀真枪的市场动作。
全球贸易已经进入多极化时代,谁还真信美国能一锤定音,欧盟想搞战略自主就得拿出点自己的判断力,否则到头来谁都没讨着好。
中欧
这场博弈还远没到终局,特朗普按下的只是第一颗“制裁按钮”,欧盟的每一次回应,都会牵动中欧关系的神经。
中方划下的红线不是摆设而是底线,欧洲要做的,是搞清楚自己的位置,是继续当特朗普的“工具人”,还是站稳脚跟做一回真正的战略玩家,最后希望欧盟认清现实,否则吃亏的只有自己。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来源:历史求知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