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3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在同济大学带来讲座“近年来长城保护的新进步 (New Advance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Great Wall)”。讲座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
2025年3月3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在同济大学带来讲座“近年来长城保护的新进步 (New Advance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Great Wall)”。讲座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联合主办,邵甬教授主持。
宋理事长介绍近年来长城保护的新进步
宋理事长的讲座从长城的独特意义以及在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特殊地位讲起,介绍了长城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如何寻求行业与社会公众对保护维修长城理念共识,并以北京箭扣长城保护的示范案例,介绍了2017年以来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新时期长城保护在观念、技术、规划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显著的新进步。
他表示,长城是中国的地理、产业分界线,也是见证文化文明交流的纽带。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蕴含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他强调,长城是自然和人共同塑造的历史遗迹,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其历史文化价值与重要影响力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凸显,具有独特意义和保护迫切性。尽管我国从1952年就开始了长城的系列保护工作,但仍面临人为破坏、执法不严、规划滞后等现实问题,社会舆论日益关注。
学术讲座现场
在回顾了长城保护理念形成共识的历史进程后,宋理事长介绍了十年来箭扣长城保护工作是如何化解上述保护难题的。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怀柔,总长度10.4公里。自2006年以来,箭扣长城历经局部抢险修缮工程,敌台及边墙修缮工程,“研究性修缮”的考古、保护维修的工作规程等一系列保护实践。在保护工作中,坚持“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原则,注重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努力借助现代科技开展数字化研究手段以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将“考古先行”纳入长城维修工程必要环节。宋理事长特别介绍了在“设计施工一体化”制度堵点和经费管理制度障碍下,箭扣长城试点工作通过设计“五方现场会商”制度、协调北京市文物、财政部门制定颁布《北京市长城修缮工程定额编制项目》等创新举措,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长城项目实施,形成了一套可行的制度经验。
最后,宋理事长从近年来国家层面在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制定总体规划、构建综合数据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贯彻“考古先行”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总结了长城保护工作的新进步、新成果。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同济大学常青院士、张鹏教授、韩锋教授以及热心听众师生与宋理事长进行了交流探讨。宋新潮理事长希望未来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到长城的保护修复与历史文化传承工作中来,能亲身体验并建立与文化遗产的新关联。邵甬教授表示,同济大学和WHIT-AP愿意与国家文物局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提问互动现场
来源:月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