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35岁的浙大硕士朱先生做了一个震惊身边人的决定——从众人艳羡的烟草公司离职,打包行李回到浙江丽水的农村老家,一头扎进山野间,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隐居生活。如今7年过去,他不仅靠写作与直播实现经济独立,累计收入超百万元,更活成了自己向往
2017年,35岁的浙大硕士朱先生做了一个震惊身边人的决定——从众人艳羡的烟草公司离职,打包行李回到浙江丽水的农村老家,一头扎进山野间,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隐居生活。如今7年过去,他不仅靠写作与直播实现经济独立,累计收入超百万元,更活成了自己向往的“陶渊明式”模样。
放在10年前,朱先生的人生轨迹堪称“学霸模板”:名牌大学硕士毕业,顺利进入烟草系统工作,稳定的薪资、体面的身份,是亲戚邻里眼中“有出息”的代表。可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却让他渐渐感到迷茫——重复的流程、固化的节奏,似乎离自己想要的“自由创作”越来越远。偶然一次回到丽水农村探亲,山间的清风、田埂的稻香、夜晚的星空,瞬间唤醒了他心底对“慢生活”的渴望。
“陶渊明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好像也该‘逃’出樊笼了。”2017年,朱先生不顾家人的担忧、朋友的劝阻,毅然递交了辞职信。回到农村后,他把老房子简单翻新,添置了书桌与直播设备,便开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读”的生活:白天跟着村民学种菜、摘茶叶,感受农耕的乐趣;傍晚坐在院子里写文章,记录农村的烟火气与自己的思考;偶尔开直播,跟网友分享田间劳作的日常、农村的风土人情,或是聊一聊文学与生活。
起初,没人看好他的选择——“硕士回农村没出息”“直播能挣几个钱”的质疑声不断,就连家人也担心他会“坐吃山空”。但朱先生却格外坚定:他的文章不追求华丽辞藻,只写真实的农村生活、朴素的人生感悟,意外戳中了许多在城市奔波的网友的“乡愁”;直播也不搞噱头,只是安安静静地展示摘菜、做饭、喂鸡的日常,反而因“真实、治愈”吸引了大批粉丝。
慢慢地,他的文章开始在各大平台崭露头角,常有媒体找他约稿;直播间的粉丝也越来越多,有人喜欢他镜头里的田园风光,有人羡慕他“敢辞稳定工作追理想”的勇气,甚至有网友因他的分享,专程来到丽水农村旅游。收入也从最初的每月几千元,逐渐增长到年入十几万、几十万,如今累计收入已超百万元,彻底打消了家人的顾虑。
如今的朱先生,生活依旧简单却充实:清晨被鸟鸣叫醒,先去菜园摘一把新鲜蔬菜;上午坐在书桌前写稿,累了就去山间散步;下午偶尔开直播,跟网友聊聊最近读的书、种的菜;晚上则泡一杯热茶,在灯光下看会儿书,日子平淡却满是诗意。他说:“很多人觉得‘隐居’就是逃避现实,但对我来说,这是‘主动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有人问他,会不会后悔当初放弃稳定工作?朱先生笑着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现在每天都能看到‘南山’,还能靠自己的笔和镜头养活自己,有什么可后悔的?”他的故事,或许算不上“成功学”里的“标准答案”,却给了许多人启示:生活不止“朝九晚五”这一种可能,只要敢坚持、肯努力,哪怕选择一条小众的路,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来源:森林短视频